友快網

導航選單

關於情感的一些基本理論和評價方法

引言

首先我們要了解情感的概念和分類:

情感

(affect)

包含了一系列寬泛的感情狀態,分為特質情感

(traits)

和狀態情感

(states)

。特質情感是指個體在積極和消極情緒狀態上的易感性,是一種長期穩定的情感反應模式。它是個體人格中相對持久的內容,具有跨時間的穩定性,環境干預對其產生的影響不大。研究發現,儘管重大生活事件對自我報告的情緒有影響,但對大部分人來說

3

6

個月左右便能恢復到先前自身情緒的

“基線”水平。

狀態情感包含情緒和心境。情緒

(emotion)

是指個體的需要與周圍情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具有較大的情境性和暫時性,往往隨著情境的改變和需要滿足情況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是反應性和活動性的過程。心境

(mood)

比情緒強度低,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具有相對彌散性,如過分樂觀或憂心忡忡,缺少明確的預設目標或行為反應

即缺乏特殊的激發某一行為的指向關係

,它常作為情緒的總背景起作用。

情緒一般直接朝向具體刺激

——人、條件、事件或事物,而心境缺乏這種對具體事物的直接指向性。

George

Zhou

的研究指出心境有

“當前心境”和“中等範圍心境”之分。當前心境關注即時心境對當前思想或行為的影響;中等範圍心境則與更持久的心境狀態有關,與特定事件沒有明顯關聯,可能介於即時心境和特質情感之間。對情緒維度的劃分有助於我們對情緒的理解、解釋和測量。

按照情緒體驗的性質可分成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這兩個內容廣泛但又相對獨立的維度,即效價或基調。有研究者提出了積極、消極情緒的雙變數模型,認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可以不受另一個變數的影響,各自經歷從“無

(absence)

”到“有”、再到“最強

(maximum)

”的各種水平。積極情感的一端是精神飽滿、興致勃勃和活躍,另一端是無精打采或感到睏倦和疲乏;消極情感的一端是緊張、憂慮和憤怒,另一端的特點是平靜、和緩和從容。

較高的積極性情感是由增加的生理啟用和增加的愉快情感組成的,而較高的消極情感是由增加的生理啟用和增加的不愉快感組成的。雖然一些研究者也提出更精細的層級結構來定義情緒,但大多數研究還是使用情感的二分法——積極或消極情感型別的劃分方法。情緒的強度往往用喚醒或啟用水平來標識。情緒據此可以分為四類:積極啟用

如快樂、愉悅

、積極未啟用

如平靜、放鬆

、消極啟用

如生氣、恐懼

和消極未啟用

如悲傷、抑鬱

除此之外,調節聚焦理論提出了兩種在情緒感受性中的動機系統

——促進聚焦和防禦聚焦。

促進聚焦和防禦聚焦由不同的需求引起,並與不同的理想狀態相聯絡。其中,促進聚焦由生存需求引起,願望和成就是其的理想狀態,對積極結果較敏感。防禦聚焦則由安全需要引起,責任和安全是其的理想狀態,對消極結果較敏感。部分積極情緒

如快樂、滿足

與理想狀態的實現相聯絡,部分消極情緒

如悲傷、灰心

與沒有實現理想狀態相聯絡,這些情緒都屬於促進聚焦維度。與此相反,和靜止相關的積極情緒

如放鬆、平靜

與不理想狀態的成功迴避相聯絡,和啟用相關的消極情緒

如恐懼、緊張

與不理想狀態的不成功迴避相聯絡,這些情緒屬於阻礙聚焦維度。綜上所述,情緒可以從效價、啟用、調節聚焦三個維度進行劃分。

情感的基本理論和評價方法:

許多人格理論都強調情緒在人格中的重要作用。例如,

Izard

等認為每種情緒都有其獨特的動力組織特性,情緒是人格系統的動力核心。從正常個體的角度講,人格特質往往為情緒體驗所塑造,同時也表示體驗情感的一般傾向。在人格的特質維度中,內外傾和神經質與情緒的關係最為密切。外傾性反映個體神經系統的強弱和動力特徵,與內傾者相比,外傾者不僅喜歡刺激性的情境,衝動性得分高,而且也更容易體驗到積極的心境狀態。

神經質與植物神經系統的不穩定性

皮層下結構的興奮閾值

密切相關,它用於反映個體情緒狀態的穩定性及內心體驗的傾向性,與情緒之間存在密切關係,在該維度上得分高的人情緒易變,傾向於過度反應,易興奮、激動或緊張。早期的研究也發現了神經質與情緒之間的密切關係,即神經質得分較高的人會更多地表現出焦慮、抑鬱或敵對等消極情緒,而情緒穩定的人則更多地表現出愉悅等積極情緒。情緒的動機維度模型認為情緒反應來自於潛在的兩個系統:欲求

(appetitive)

和防禦

(defensive)

系統的啟用。情緒的效價反映了不同動機系統的啟用

積極情緒

——欲求系統、消極情緒——防禦系統

;情緒的強度

喚醒度

則反映了動機系統的啟用強度,它在平靜與興奮之間,由弱到強變化。

有機體擁有兩個最基本的動機系統:行為啟用系統和行為抑制系統。

Gray

的強化敏感性理論認為,這兩大機制導致了人格、情緒及行為上的個體差異。

BAS

對獎賞等刺激敏感,與啟用的積極情緒

如愉快、興趣等

以及樂觀、衝動、以獎賞為導向的人格有關,併產生趨近行為。而

BIS

則對懲罰或威脅性刺激敏感,產生消極情緒

如厭惡、恐懼等

,與迴避行為有關。趨近和迴避不僅表現為機體暫時的行為傾向,也表現為具有較大穩定性和永續性的人格特質。數十項研究結果表明積極情感傾向、行為啟用系統和外傾性三者呈顯著正相關,消極情感傾向、行為抑制系統和神經質三者呈顯著正相關。

外傾性和神經質的個體分別對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存在氣質易感性,也就是說,外傾者能較多地體驗到積極情感,而高神經質者則較多地體驗到消極情感。研究發現,當個體觀察情緒性刺激時,外傾性是積極情感反應的理想預測源,而神經質則是消極情感反應的理想預測源。同時,它們二者分別是獎勵敏感性和懲罰敏感性的衍生特質。外傾性和行為啟用系統對獎勵訊號更敏感,其敏感性會以更強的積極情感形式表現出來;而神經質和行為抑制系統對懲罰訊號或非獎勵線索更敏感,其敏感性會以更強的消極情感形式表現出來。

上述研究提示我們,儘管這些人格特質維度

PE

BAS

與外傾性,

NE

BIS

與神經質

在描述性的特質層面上反映了個體不同的心理屬性、並描繪了不同側面的人格特徵,但它們的核心內容表現出了很大的聚合性。首先是它們都有相應的神經生理基礎,且都具有遺傳性,出生早期就已出現且較穩定,最重要的是它們都具有情感核心。事實上,已經有研究者提出並透過因素分析證明,上述不同特質維度之間的共同性或者說潛在的本質反映了情感動機系統的活動。因此不論是從概念層面還是實證研究的角度,似乎上述幾對特質之間存在著共同的、重疊的潛在成分,它們的核心內容表現出了很大的聚合性。

兩類情感系統更像是一種較穩定的、具有泛化和抽象化特徵的特質,能將這些看似不同的人格維度組織和整合起來,就像一條線串起了這些不同層面或不同單元的人格特質結構。這或許提示我們可以從這些具有內在協同性的特質維度中發現情感影響創造性的基本動力來源。但目前沒有研究對此進行考察,需進一步的探討。隨著神經影像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利用磁共振技術來揭示情感特質背後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

(fMRI)

根據大腦皮層微血管中血氧水平的變化所引起的磁共振訊號強度的變化來檢測大腦的各個功能區。

研究表明,額葉在情緒體驗及人格特徵的形成與調控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從以往的研究來看,情感特徵有一定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大腦神經系統活動水平的差異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個體情感特徵的差異。目前揭示情感特質神經基礎主要的研究手段包括基於任務態的

fMRI

和事件相關電位等技術,很少有涉及情感特質與腦結構關係的研究。與依賴任務進行的神經機制研究相比,結構影像研究的影響因素較少,一致性較高,同時也更容易收集大樣本資料,有助於提高創造性研究的信效度。

綜合以往研究,對情緒的測量主要從生理喚醒、外部表現

表情

、主觀體驗三個角度切入。

(1)

生理喚醒角度:主要採用生理多導儀、腦電

(EEG

ERP)

以及神經成像技術

(PET

fMRI)

等技術測量個體生理指標,如心率、眨眼、面板電反應、肌電、腦電指標、腦功能區的血氧依賴水平訊號變化等等;

(2)

外部表現角度:主要採用記錄肌電

(EMG)

或觀察識別微表情等方法測量個體情緒;

(3)

主觀體驗角度:主要採用自我報告法

問卷或量表

來測量被試體驗到何種情緒及情緒的強度。

結語

自我報告法最為直接、運用最廣泛,因此本研究擬使用這一方法對情感進行測查。自我報告量表主要分為兩類:情感特質量表

較穩定的情緒反應傾向

和情緒狀態量表

當下的情緒體驗

。具體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直接對情緒體驗進行提問,如

“你是否感到——

”或“你感覺怎樣?”。

(2)

讓被試在若干描述情緒狀態的形容詞中選出與自身情況相符的形容詞,例如

Zuckerman

Lubin

“多種情緒形容詞清單——修訂版

(MAACL-R)

”或被廣泛用作心境測量工具的“心境狀態量表

(POMS)

”等。

(3)

等級評定量表。讓被試在五點、七點或九點評分量表上對自身的情緒進行等級評定。例如

Bradley

Lang

在國際情緒圖片系統中讓被試在九點量表上對情緒的愉悅度和喚醒度進行評定。

上一篇:《狂妻來襲:九爺,穩住別慌!》無人敢惹的傅九爺把小嬌妻寵爆!
下一篇:3刷《陳情令》才懂,被魏無羨一次次打敗的藍湛,內心有多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