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人這一輩子,不要與任何人走得太近

文 | 拾書

一個理性的文字治癒師,希望你能夠在我的文字裡找到一點對於生活的慰藉。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刺蝟定律”,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兩隻刺蝟為了取暖,於是不斷地朝著對方靠攏,但靠得太近,很容易刺傷對方,離得太遠,又難以感受到溫度,它們不斷地調整著彼此之間的距離,終於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

01,與人交往,切忌交淺言深

在電視劇《知否》中有一個片段,說的是小公爺齊衡的妻子申氏去向明蘭請教“經驗”,想要知道明蘭是怎樣做到讓小公爺始終念念不忘。

明蘭一眼就就看出了申氏來此的目的,她也想要把這些事情都講明白,減少日後相處時的麻煩。

於是明蘭便對申氏推心置腹,明蘭很清楚,申氏其實對於自己並不瞭解,突然之間的登門拜訪也絕對不會是空穴來風,申氏必然也都是在別人的嘴中認識到的自己。

明蘭便把自己一個庶女進入侯府之後的經歷大致的講予申氏聽,讓她明白自己其實過得也十分的不易。

接著便說出了一句“這世上對於咱們女子的要求太高,若我們女子還去為難女子,咱這一輩子,可就真的沒法活了”。

申氏聽完之後,便滿臉疑惑地望向明蘭,對她說了一句:嬸嬸不覺得與我說這些有交淺言深了嗎?

儘管這樣做的效果在電視中讓明蘭與申氏的關係得到了緩和,但在生活中卻未必取得好的的效果。

因為生活中,大多數的時候、大多數的人很忌諱的一點就是交情淺,言論卻深,讓人覺得對方其實懷著極強的目的來接近自己,自然也不願意與你進行深交。

而真正舒服的關係,自然也是慢慢地來的,彼此間的瞭解慢慢地深入,雙方間的故事也是漸漸的分享,不熟的太快,也不走得太近。

這就如同知乎上有人說的一般:

交淺言深是一種災難,快的關係散得也快,慢一點的熟悉才會讓人感到舒心。

02,學會保持距離感,關係才會更加長久

在後臺,有人曾和我分享過這樣一段故事,說的是自己有一個好友,以前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十分的要好,生活的大多數日常都會和她講,但是在一些時候會覺得她不尊重自己,因為她經常會把自己的事情去和別人說,甚至有些“變味”,事後自己知道後,對她很失望,問我這段關係是否到此為止了。

我很認同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寫到的一句話:

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要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

這位讀者很清楚這段關係已經讓自己覺得不值得,讓自己覺得很累。所以我給出的建議就是朋友依舊還是朋友,只是再也不是曾經能夠值得你無話不談的好友,而是一個普通的朋友,那些讓你覺得不舒服的關係,趁早及時的結束,才是聰明人做出的選擇。

在讀大學的時候,做過一個關於情侶、朋友、親戚乃至家人之間是否應該保持距離的調查。

幾乎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保持距離、有距離感是十分必要的,情侶之間需要給彼此自由的空間;朋友之間有距離相處才會愜意;親戚之間不越界見面才不會顯得尷尬;家人之間保持一定距離,感情才會更密切。

距離產生美,並不是妄言。

因為時間能夠緩和與美化人與人相處的過程,相互之間的尊重才可以讓你們長久的相處,每個人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對於生活、人生不同的看法,有著自己的秘密,當他願意說時,我們做好傾聽者的身份,當他選擇沉默時我們不去可以打破,這就已經很好了。

不刻意的關係,相處才會從容;不討好的關係,相處才會輕鬆。

03,真的,不要和任何人走得太近

蔡康永說:“過於熱情不是一個人維繫良好關係的辦法,與人相處最好冷淡一點,於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

人與人相處重點在於不過於的熱情,適當的冷淡,懂得與人保持邊界感,感情濃淡相宜,遠近相安,言語有分寸。於朋友,於親戚,於同事,於陌生人都是如此。

更要明白的是幸福把握在自己都手中,而並非那些我們與別人的關係當中。

當一個人愛得太滿,既容易丟失自己,也容易束縛他人。只有恰到好處的愛,才會有細水長流的浪漫。有獨立的空間,保持距離感才會長久。

所以,即便再熟悉,也不要逾矩,即便再親密,也不要無間。

上一篇:成年人的友情,要懂得“斷舍離”
下一篇:被你撩走心的男人,對你的稱呼都變得如此甜膩,別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