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堅守語文課堂本色,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堅守語文課堂本色

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讀黃厚江《語文課堂尋真——從原點走向共生》

文|夏書傑

“語文教育始終在改革,但始終走不出’走一步,退兩步’的怪圈。”這是餘黨緒老師在《中學語文批判性思維教學案例》一書中無奈地感嘆。當今中小學教學中,沒有哪一科像語文學科這樣,改革維艱,教派繁多,山頭林立。語文在不停地改,從“雙基”到“三維”再到“核心素養”,官方對語文的認識,一直在進步,在深化。然而,卻擋不住對語文學科本質的爭論。“語文教育首先要走出價值迷戀和知識膜拜的雙重誤區,回到語文字身,構建以表達能力與思維方式的培育為導向。”餘黨緒老師這句話可謂中肯之言。回到語文字身,就是要守住語文的根,堅守語文的本色,開展語文學習的活動,發展學生的語言與思維。該怎樣去做呢?讀黃厚江之《語文課堂尋真——從原點走向共生》這本書,讓我的認識和實踐更加明確深刻了。

黃厚江

語文課堂尋真

一、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

什麼是語文課?《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我們在課堂上關注的是語言知識,解讀課文。然而,在黃厚江老師看來,這並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不是真正的語文課。語文課要講究語言的運用,要充分重視其實踐性的過程。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就是其本色語文的核心主張。怎樣做到呢?黃厚江老師說,語文課必須以語言為核心,以活動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目的。

黃老師指出,以語言為核心,就是要做好感受語言、揣摩語言、解讀語言、賞析語言、探究語言、運用訓練和積累語言這幾件事。當今,我們的很多課並不是以語言為核心的。我們的語文課堂常常不在語言上下功夫,而是把時間都花在講解分析上,老師照搬一套套理論大講特講,尤其不注重學生感受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訓練。是啊,我們太相信分析的作用了。黃老師之言真可謂切中當今語文教學之大弊。想想自己的課,也是如此。學生尚未完全讀過一遍課文,就迫不及待地提問題,學生尚未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就急切切地把從教參上抄的答案結論告訴給他們。我也講過病句的八種類型和十六種規律。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經過真正的語感和語用的訓練,分析那麼多,方法那麼多,在中高考題前,作用也是不大的。

語文課還要以語文活動為主體。黃厚江老師指出,語文教學活動是組成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單位,是教師實現教學意圖,達成教學目標的基本手段,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活動,也是教學內容經過二次加工的動態呈現。很多課堂的展開,照搬教學參考,排列教學內容;把參考的內容轉換為問題,串聯問題;老師提問題,學生找答案;裝腔作勢,羅列教學理念;播放ppt,一鍵式展開。黃老師總結,以上既沒有教,也沒有學,是沒有教學的教學。

什麼是真正的語文活動呢?簡單說就是聽說讀寫。語文教學的“活”與“動”,就是用多種形式讓動耳去聽,動嘴去說,動眼去讀,動手去寫,動腦去想,動心去感悟。要做到“活”,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一定要有群體性,層次性,師生、生生之間還要有互動性或共生性。當然,這一切,都得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目的。

周口經濟愛發 去實驗學校

讀書筆記

二、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

以前沒想過閱讀教學的策略問題,甚至策略方法傻傻的分不清楚。閱讀教學怎麼設計?沒想過,以前都是抄教案或抄全解書上的。

1。 以文字理解為基礎。

黃厚江明確指出,閱讀教學須以文字理解為基礎,首先讓學生理解文字,不能停留於文字理解。

教師自己必須親自閱讀並解讀文字。無論是原點的還是共生的教學,都要求教師要用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思考喚起和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思考,讓學生在這種共生的閱讀過程中學會閱讀。怎樣理解?把握文字理解的三重意義:作者意義和文字意義;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讀者意義和個性意義。語文教師還要做好從文字理解-文字解構-文字重構-內容選擇-內容整合等的文字的處理。還要教給學生理解文字的方法。

朗讀(齊讀不是最好的)和默讀(不打擾學生,讓其沉下來讀)是最基本的方法。層次分析和歸納是重要的閱讀方法。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是古人總結的有效的閱讀方法。

2。以問題探討為引領。

閱讀教學中提出問題的主要目的,是要引領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深入文字,在問題討論中學會閱讀。優秀的老師上課不是為了找到那個正確的答案,而是要讓學生暴露錯誤的答案,或者不同的答案,然後討論這些不同的答案,把他們由錯誤的答案引向正確的答案。閱讀教學中用來引導學生學習活動的問題,一定是要來自文字,一定要來自教師“親自”閱讀,一定要來自立足學生立場的思考。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以語言活動為主體。

閱讀教學中的語言活動一定要立足文字,引導學生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必須有明確的語言要求和具體的內容指向,力求張力,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語言活動空間。好的語言活動,應該體現對文字短文深度加工,應該體現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應該是語言形式的綜合運用,應該是切合要求的個性表達。

三、反思與實踐

(一)反思

面對一篇課文該怎麼設計和實施呢?以前的做法是,看遍課文,不甚理解,搬出教參或全解,哦,原來如此(其實也不一定真正理解),好,需要講解的內容這麼多,列舉123……,先講題目,作者,背景,積累字詞,劃分層次概括大意,再講主題,分析語言,然後是寫作手法和特色,用問題串聯全課。

讀黃厚江這本書以後,以之審視如下:

從這個過程看,沒有對課文進行自己的解讀,有的是照搬教參,照抄全解當作自己的理解,這樣做的弊端是沒有自己的閱讀體驗,沒有自己有價值的思考。在課堂上,能教給學生的是現成的已有的知識和結論,不能帶動學生進行思考,把自己想象的和不甚合理的推理過程講解給學生,學生也成了傻傻地接受者。雖然也提了很多看似有質量的問題,學生沒能建立科學的閱讀圖式,沒有掌握合適的閱讀策略和方法, 沒有足夠時間的閱讀和思考,這一切,導致閱讀教學的低效甚至是無效。原來,我的課裡好多東西不全是語文課!至少,不是語文課的全部!

TO MY

class

我們大部分老師都喜歡以問題為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考,但往往會設計不好主要問題,流於碎問、碎答和無效提問。過多針對極個別學生的提問或追問,導致其他學生參與思考的極少。在班級授課制下,顧及不到班級全體或絕大部分學生,這能叫好課嗎?有時,由於安排的問題多,為了急著給下面一系列問題留下時間,不能給學生留下足夠的閱讀與思考的時間。

新課標中表述的語文的“語用”、“綜合實踐”等難以得到實現。正因為以問題為主的設計有著諸多弊端,所以,我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語文活動的創設。

(二)創設語文活動課堂的實踐

黃厚江老師《語文課堂尋真》裡講到他上《孔乙己》,為了讓學生感受語言和形象,引導學生將自己與課文裡的孔乙己進行比較。講《神奇的鐳射》引導學生壓縮課文,再讓學生思考課文文字的妙處。講《阿旁宮賦》把賦這種文體特點融入課文的朗讀和體驗之中。他還多次舉陳鍾樑老師教學《背影》的例子:寫詞語——連詞成句——誤讀比較——品讀眼淚——比較人稱——體會亮色——品讀情感。每個環節都是語言的活動,書裡含有諸多詳盡例項,這裡不再多作列舉。

教育閱讀最可貴的地方在於用閱讀的理論和方法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出於對自己課堂的反思和糾正,我也在進行著模仿和實踐。如小說文字《用最美的眼睛,欣賞灰色世界中的綠洲 |<帶上她的眼睛>教學設計》,詩歌文字《慘也亦可推己及人,窮也亦能兼懷天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文言文《伯樂相馬,好馬馳騁千里 韓愈寫馬,良馬難遇慧眼|<馬說>教學設計》,說明文自讀課文《以語文學習活動為中心 利用教材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時間的腳印>教學設計與思考》等(本號前文可見)。總結下來,語文的課堂活動必須要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基本目的,以主問題設計為引領,著重從語文的聽、說、讀、寫、思等方面進行。就自己半年的教學實踐來說,把語文教學語言活動和學生語言學習活動作為語文課堂主體,首先依賴於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非常考驗教師文字解讀、教材解構和重構、教材資源的開發利用等能力。設計出來的活動未免流於模仿,亦步亦趨之弊端,但課堂氛圍更活潑了,學生思維更活躍了。

語文工作室第65期|文字:夏書傑

開發區夏書傑初中語文工作室,專注初中語文教學與研究,歡迎關注!

上一篇:我不再是一個煽情的作者了,描述生活於我而言不需要煽情
下一篇:家中插座突然無電我們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