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孟德斯鳩:古代中國是一個以恐怖為原則的專制主義的國家!

關於古代中國的政體話題,著名西方學者、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有一段明確的定論,並得到西方學者的普遍認可:中國是一個以恐怖為原則的專制主義的國家。或許在最初的朝代,帝國的疆域還沒有如此廣大,政府的專制主義傾向稍遜;而如今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那麼,古代中國是不是就如孟德斯鳩判斷的這樣,是一個“以恐怖為原則的專制主義的國家”呢?對此,中國學者回復一針見血!

從西方文獻來看,早在亞里士多德時期,就已經有了“專制”一詞。亞里士多德認為,歐洲是人生來就是自由的,而東方人卻是天生的奴性。總之,這是西方對東方的一貫偏見。到了孟德斯鳩時期,第一個將專制政體形容在東方、以及中國身上。什麼叫專制政體?《論法的精神》中給予這麼定義:專制政體的原則就是恐怖。確實,膽怯、愚昧、沮喪的人民是不需要太多的法律的。在專制政體下,所有事物的運作只取決於兩三個概念,因此並不需要其他新的概念……實際上,他就是法律,他就是國家,他也是君王;所以當他不再是君主的時候,他便一錢不值了。如果他不被視為死亡,國家就將滅亡。當然,孟德斯鳩的邏輯比較有趣,先確定古代中國的政體,然後再找證據證實這一點,證據極為聳人聽聞,比如:“中國人根本沒有榮寵觀念”,“所有的文官武將都是太監”,“斯巴達允許偷竊,中國允許欺騙”,“那裡的婦女與男子絕對分開”,“法律允許出賣或丟棄孩子”等。

孟德斯鳩對中國的這一判斷對不對?其實,從中國古代歷史來看,除了清朝或許比較符合特徵之外,其他王朝並不符合事實,比如秦始皇依法治國,漢朝以孝治國,曹操唯才是舉,隋唐科舉考試,宋朝寬容士子,明朝士林更是囂張,逼的萬曆等皇帝節節敗退,說是專制還真不太確切。在古代社會,皇帝的旨意,也需要一定的合法程式。不說其他王朝,即便被教科書稱為專制高峰的明朝,皇帝如果一意孤行,只能發“中旨”。實際上,明朝皇帝的意見也需要一定的合法程式。而且,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就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隨後還提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等民本思想的觀點,將人民看作是國家的基石,看作是人心向背的關鍵所在,實際也是一種“主權在民”的思想。顯然,這在古代歐洲是不可思議的。總之,孟德斯鳩對中國應該不瞭解,道聽途說之下,做了一個錯誤判斷。

對於古代中國和歐洲,哪一個更專制、哪一個更自由,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一針見血的指出:中國是個小農社會,小農經濟為主,而歐洲是農奴社會,土地屬於農奴主,所以小農生活的自由度遠遠超過農奴。實際上,中國學者劉夢溪描述中國文化中的“狂”,其實就是一種自由的概念。筆者看來,不僅是“狂”字,還有老子“無為而治”的理念等,都說明了古代中國的自由概念。如今,因為歐美的強大,近幾百年的風光,所以很多人忽略了古代歐洲的不堪之處,實際上古代歐洲遠不如中國文明,古代歐洲百姓的自由度也遠不如中國。有趣的是,不少中國學者卻堅持認為,古代中國曆朝政治都是“專制”的,這個標籤恰如其分。

其實,即便從孟德斯鳩對專制政體的論述中,也能發現不合理之處。學者李學俊一針見血的指出:孟德斯鳩定義的專制政體值得商榷,原因很簡單,這種專制政體需要君王24小時、365天不間斷的恐怖統治,所以他定義的專制政體,只能短期存在,不可能長期存在。如果僅僅靠君王本人一個人獨裁專制地管理,那麼,他一定二十四小時不得安心,一定累死。誰能告訴我們,歷史上有這樣二十四小時都不休息的君王嗎?因此,中國從來就不是專制政體國家,只是西方學者對中國的偏見,或認識上的不足導致的。19世紀之後,經過日本的宣傳推廣,以至於這一觀點被中國思想界廣為接受,學者侯旭東認為實質是“並未經過充分的事實論證”。

上一篇:陳情令:藍曦臣和藍忘機不會廢除藍氏家規,而是藍景儀,你信嗎?
下一篇:永劫無間:虎牙法神連續振刀三人,觀眾稱讚不打職業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