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常說詩到唐朝,已經寫盡了,但是這個說法是不客觀的,宋詩,是唐詩之後的又一個高峰,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有唐人未到之處。

唐詩重情致,宋詩重理趣,即宋詩喜歡在詩歌開解中寄寓人生哲理,所以宋詩中有很多哲理深刻的詩歌,其中最具代表的,也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蘇軾的《題西林壁》,這是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其中的道理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蘇軾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在廬山寫的,當是,蘇軾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廬山的瑰麗風光與蘇軾的人生思考結合,誕生了這首千古名篇。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lù]。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廬山的正面看,廬山是連綿的山嶺,站在廬山的側面看,廬山是聳立的山峰,在不同的地方看,廬山會呈現不同的視覺形象。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不能認識到廬山全面的真實的形象,就是因為我們身處在廬山之中。

這首詩表達出了兩個哲理:

一、對於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認知,會得到不同的認識。

二、局中之人,由於認識條件的限制,很難全面而真確地認識事物。

在網際網路時代,經常看到很多人執一已之見,指點江山,把不同於自己的意見都噴得體無完膚。

殊不知,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一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你有自己的看法,很好,別人也有別人的看法,尊重別人的看法,就是在尊重你自己的看法。

再者,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到廬山的真面目了呢?你以為身在廬山之外就能看到廬山的真面目了嗎?人的視界畢竟有限,是無法全面的看到一個事物全面真相的,只能透過事物的不同面相的逐漸把握事物,沒有人能開上帝之眼。

讀詩,不止讀詩,而是讓詩照進生活,讓詩照進思想。讀了蘇軾的這首詩,希望我們能更謙卑地去認知事物,並認知到自己的侷限,能更平和地對待異己者。

文 | 謝小樓

上一篇:想吃豆腐,試試自己在家做,做法簡單,只需3種食材,吃著更放心
下一篇:千萬級的文化工程,書法名家題錯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