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專家訪談|感同身受,更顯仁心

希波克拉底誓言曾迴響在每

一個醫學院上空,當醫學生們走出校園,選擇穿上白色制服守護病患,神聖的誓言皆轉化為精湛的診療技術以及對生命的珍視。

由於乳腺疾病的特殊性,在學科中更是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女性醫生,她們不僅給行業帶來了學科領先的科研成果,也造福了更多的患者。

感同身受

更顯仁心

朱麗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甲乳外科主任

香港大學外科學碩士,上海交通大學外科學博士

主持多項國家級及市級乳腺癌科研課題

在國際知名期刊

CLINICAL BREAST CANCER

等發表SCI論文數十篇

朱麗直言自己熱愛挑戰,也正因此,她在上海瑞金醫院工作了二十

餘年後,仍接受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的邀請,就任甲

乳外科主任。但是她與學科的淵源,卻要從上世紀90年代本科畢業

後在醫院的工作講起。

朱麗本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隨後進入瑞金醫

院工作。彼時我國大部分三甲綜合醫院尚未開設細分亞專科,她作

為一名普外科醫生不但對各類外科手術的適應症和禁忌症瞭如指掌,

更在手術及術後併發症的處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常說,在普

外科的經歷為自己打下了紮實的外科基本功,外科的崗位一守就是

十餘載。

而後朱麗前往香港大學深造,匹配到了研究方向為乳腺疾病的香港

大學瑪麗醫院周永昌教授,於是她開始接觸到了更多乳腺相關領域

的前沿資訊。朱麗特別提到,因為自己是女性,所以她很清楚通常

乳腺疾病患者更願意去選擇一位女性醫生;但外科醫生中女性偏少,

而乳腺外科的女醫生更少。且朱麗認為作為女性去研究、治療乳腺

癌也會更加感同身受,最終她將研究方向定在了乳腺外科。

Q:

都說外科女醫生不好當,在您的從醫生涯中,有沒

有哪些事讓您備受鼓舞?

朱麗 :

這樣的事情其實有很多,因為治病救人本身就是讓人非常有成

就感的事。

我舉兩個事例來說。

第一件事和我的導師有關。我在香港大學攻讀研究生期間撰寫SCI

論文,但那個年代內地很少有臨床醫生髮表SCI論文,普遍缺乏英

文論著的寫作經驗。

在我為此焦慮時,回想起了我在瑞金醫院的老

師朱正綱教授說過的話:

“當你不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去看

去學別人怎麼做的。

”這句話啟發我去進行了海量研讀,嘗試在模

仿中尋求創新。

最終,我在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上發表了

論文,也因此順利地僅用一年半就完成了兩年的碩士學業。

另一件是一個患者的故事。幾年前我在瑞金門診接診了一位從美

國回來的乳腺癌病人。

這位患者的手術由國際知名專家Monica

Morrow教授主刀,她向我坦言選擇教授的初衷,除了對頂尖團隊

的信任,也因為Monica Morrow是凱特琳癌症中心唯一的女性外

科醫生——出於同樣的原因,回到上海後她也找到了當時瑞金乳腺

外科的女醫生,也就是我,進行復診。

能有機會與頂級學者治療同

一病例,這對於我是極大的鼓舞,也令我慶幸當年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這位患者在術後已接受了近五年的內分泌治療,希望我可以給出是

否延長此項治療的建議。

但當時業內還沒有關於延長內分泌治療的

既有研究結果,我根據她的高復發風險指標結合較低的藥物毒副反

應,建議她選擇延長治療——後

來她再次從美國回到上海,告訴我

著名腫瘤內科專家Cliff Hudis教授也建議了相同的方案。這證明我

們的治療理念已經與國際接軌,也又一次堅定了我的學術信念。

Q:

作為乳腺外科專家,您認為面對公眾的乳腺知識科

普應該側重哪些方面?

朱麗 :

首先必須明確,科普無法代替就診,患者還是需要到醫院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個人認為,科普要區分不同的物件,乳腺癌患者的關注點和健康人群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乳腺癌患者會更關注如何避免復發、有哪些降低復發風險的手段,還有遇到問題的具體應對方法。此外,我認為在針對乳腺癌術後患者(特別是康復患者)的公益活動中,病友之間的同伴關懷非常重要,例如邀請經歷過乳腺癌手術及化療的患者來為正在康復中的患者現身說法,這樣的活動能夠帶給患者更多正面的情緒力量。

每日聊天室:

你知道哪些防治乳腺癌、宮頸癌的有效措施?

連續一週內在評論區出現三次

有機會獲得神秘禮品噢

策劃 四一

採訪 林鈞濤

新媒體編輯 四一

本文原載於時尚健康

上一篇:最值得在家嘗試的經典西餐,學會了做給老公和孩子吃
下一篇:男人四種“窮酸”相,留不住財,守不住家,前半生苦,後半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