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文化宿遷的印記·村落|復隆:跨越時空看“小鎮”繁華

原標題:文化宿遷的印記·村落|復隆:跨越時空看“小鎮”繁華 來源:九派新聞

宿遷網訊

(記者徐其崇)“復隆明明是個行政村,可為什麼大家都把這裡叫‘復隆鎮’呢?”“你有所不知,這個‘村級鎮’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這裡曾被清代皇帝看好……”來到宿豫區仰化鎮復隆村採訪,面對記者的疑惑,當地老人說,‘復隆鎮’是老名字,曾經有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駐蹕的行宮。2009年,行宮遺址被宿遷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復隆鎮’現在是一個行政村,地方雖不大,卻有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傳說。

復隆村地理位置特殊,北面是六塘河,南邊是京杭大運河,古運河攜著六塘河長年奔流不息,孕育了古老的復隆村落。村民們口口相傳,復隆村到大運河上游的皂河鎮不遠。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南巡的時候,早上從皂河行宮乘船南下,晚上就到了復隆。因此,乾隆在復隆建起了一個臨時行宮。之後乾隆多次南巡都歇腳於此,小小的復隆村與乾隆皇帝結下了不解之緣。

有資料記載:約600年前,大明王朝剛剛建立,朱元璋政權便開始了政治上的一項重要措施——大規模移民行動,這便是史上著名的“洪武趕散”。當時張士誠在蘇州與朱元璋爭奪天下,後來張士誠兵敗被俘,朱元璋遂“驅逐蘇民及張姓家族充實淮揚二郡”。明初洪武年間,數萬百姓在蘇州閶門聚集,沿京杭大運河北上,到今天的宿遷、淮安、揚州等運河沿線生息繁衍。

當地老人說,這個村子最早叫張家莊,後來又叫林家莊。因為這個村子裡張姓人家佔大多數,其次就是林姓人家。另外還有一些卜姓、王姓、畢姓、倪姓、胡姓、于姓、孫姓、牛姓等小戶人家。為什麼後來又改成林家莊?原來有一戶林姓人家長年在外經商,賺了不少錢,在村裡建起了一個很大的雜貨鋪,雜貨鋪既是收購當地土特產外銷的收購門市,又是銷售外地進來的日用品的商店。一些商人見這裡的商氣凸現,紛紛到這裡做生意。從此,這裡就變成了京杭大運河交通航道上一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後來,這裡又建起了乾隆皇帝臨時歇腳的行宮,讓這個小村人氣更旺了。乾隆上岸的碼頭叫臨時行宮碼頭,簡稱臨宮。因林姓在當地有錢有勢,張家莊也就變成了林家莊,臨宮碼頭也就變成林宮碼頭了。

那麼,林家莊為什麼又變成了“復隆鎮”呢?據傳說,這裡早些時候就建有一個清朝皇家軍營,也就是清朝在運河航線上的一個維護社會治安的小規模駐軍。後來乾隆經常乘船南巡,皇家軍營就改建成了乾隆行宮。乾隆第一次在林家莊歇腳時,晚上進入村莊,村莊上燈火通明,看起來小村非常興隆,乾隆隨口說,這個村就叫興隆村吧,於是這個小村從此就叫興隆村。後來乾隆又到過這裡幾次,發現這裡不如第一次見到那樣興隆,感覺大清江山似有衰敗的跡象。為了圖個吉利,賜名小村為復隆村,希望小村與大清江山一樣能再次興隆發展。民國十年左右,村上的張姓大戶人家在自然集市南端蓋起了幾個大的商鋪,為了紀念乾隆的賜名,將復隆村說成是“復隆鎮”,並將“復隆鎮”3個大字高高懸掛在商鋪之上,“復隆鎮”的叫法由此廣而傳之,直至今日。

關於這裡的乾隆行宮,據說始建於乾隆四十四年,建築有數百間,殿堂樓臺佔地面積近400畝。其主體建設雄偉壯觀,幽靜典雅,有御花園,園中以梅花為主。早春時節,梅花盛開,香飄滿園,沁人肺腑。另有翠柏六株,滄桑蔥鬱。中間有一條九曲小道,蜿蜒如龍。在此行宮樓臺上飲茶眺望,可以看到運河悠悠流水,船帆點點,碧波盪漾,相映成趣,令人心曠神怡。可惜在清朝道光年間因運河決口,乾隆行宮大部分樓臺殿閣被洪水衝沒,只留下的部分殘破的紅牆大院和一些青磚黑瓦的殿堂。這些殘破的紅牆大院又在20世紀60年代“破四舊”運動中被毀壞殆盡。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探明“復隆鎮”的乾隆行宮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該遺址被列為市級文化遺產保護。

復隆村至今還有像鄉鎮集市一樣,有逢集日,每逢農曆二、五、七、十,這裡便逢集了,周邊村民紛紛到這裡趕集。以往的逢集之日,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過去最繁華的是供銷社門市以及農副產品收購站,一條街上擺滿了

農產品

交易地攤,還有日用百貨、理髮、小吃攤、修鞋攤等,各種叫賣聲、吆喝聲以及家禽、牛羊、豬等畜禽的混叫聲充滿集市,熱鬧非凡。

如今的復隆村正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村民生活富裕,居住環境整潔。這裡雖然沒有江南小鎮的秀美,沒有姑蘇那樣名氣張揚,但樸實無華,自成一體。在六塘河和大運河的水流交錯中,小村在默默地“笑看”春夏秋冬。

【來源:宿遷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舉報/反饋

上一篇:兒子賣私人飛機,父親把邁巴赫換成紅旗,但是他們才是隱形首富
下一篇:老婆氣血不好,我常做這湯給她喝,補氣養血,清甜爽口,多喝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