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入殮師》最後的華美:故事兜兜轉轉重回起點,每個人都是如此

“在生與死之間,給生命最後一席尊嚴,在職業的盡忠和人性的善美上,讓我們再次用目光巡禮生命最後的華美。”——《入殮師》

《入殮師》的拍攝手法沒有什麼大起大落,驚心動魄的故事。

很簡單地描述一箇中年男子失業後回老家誤入入殮師這個行業,情節細膩而又深刻,人在經歷逆境,遭遇親友不理解,是該放棄還是堅持?

片中男主堅持自己的選擇,最終也收穫自己的人生旅程,贏得親友的理解和尊重。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一種職業都在這個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電影更多的應該是引發思考,對生命的敬畏,對生死的理解,人來世間走一遭,且行且珍惜。

大和解的故事是我最不能理解的,恨意的生死會如此輕易嗎?

感覺之所以拿到最佳外語片是呈現了所謂文化、風俗之類的。對死亡的態度倒是一致的,尊重和接受,就像下了雨會停,吃了飯會困,劇終了鼓掌,人死了悲傷。但我和媽媽聊過這個話題,不管多大年紀有多豁達,面對死亡還是很難摒棄恐懼的,活著的慾望是人類的本能。

雖然到現在還是秉持著死了就是死了,無論何種修飾或者大張旗鼓的送別都毫無意義,但還是不妨礙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電影裡的觀念和情緒。

畢竟無意義是因為我代入的是死者,而不是在世者和在世者所理解的死者。

本身尊重死亡也是尊重生吧,而這就能自然地轉接到對待死者的態度上,儀式是價值觀的示出和傳達,或許也非僅能以意義來衡量,本身也有道德觀上的意義。

溫情又來不及的和解,一部分原因也是死亡的沉重吧,重是珍貴,是尊重,輕為失去也不過是解脫。飛離人間生池,起伏的奏鳴曲也走向終章,只是面對死亡,遙望的聽者距離擺脫塵俗眼觀的釋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喜歡的一段設計,是那個火葬場的大爺,我送你出發,我知道我們會再次遇見。

看過很多死人死得很隨便的電影,但第一次看死人死得這麼莊嚴的電影。沒有見到任何一個親人的離去,卻親手為幾十年沒見的父親送最後一程,這樣的設計很戲劇,卻很真實。

故事兜兜轉轉還是要回歸原點,每個人都是如此。

錯過了太多,直到不能再錯過。以死見生,肚子裡的孩子,向上遊只為了回家的鮭魚,從冬天到春天,皆是如此。故鄉是生,故鄉也是死,故事不停上演。

儀式多麼美好,在那一刻為生者和逝者共同凝固了時間。

結局的美好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實現的,是社長、小林大悟透過敬業的精神、專業的能力去贏得世俗、家庭、朋友的尊重。所以片中入殮師的工作部分,幾乎沒有背景音樂和臺詞,鏡頭精細,那種莊重、肅穆、溫柔、滿含愛意的動作,讓劇中人和觀眾都受震撼,產生敬意。

大悟在盡全力讓離去的人以最好的狀態和家人告別,送走過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家人。

中間和妻子也出現過嫌隙,但好在最後能團圓。

電影的憂傷感氛圍很濃厚,可能是因為大提琴聲音的緣故。但電影裡的片段和大提琴的聲音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曾經因為這部電影,我也短暫地嚮往過這個職業,覺得這個工作很無私、很偉大。死亡不是一切的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珍惜身邊的人。

從故事性和邏輯上梳理,很多細節線很難自洽,看似講職業的轉換,深層次是說社會階層的滑落及其帶來的人際關係圈層的全面失控,最後強行圓回來的親子關係修復、夫妻和睦、價值認同。

但是裡面的錯位和切合顯得那麼刻意,妻子的支援和包容似乎迎合了女性就應該無理由感動進而順從丈夫的意志而已。

附屬品的意義太重,人物的塑造淪為了紙片人,只是為強化丈夫的職業選擇合理性罷了,有點嘆氣。

不過影片中有太多太多面對生死迎來送往的入殮儀式,鏡頭肅穆、無聲,充滿尊重與溫柔。

在所有的波瀾與情緒爆發前的生者更衣、清洗、描眉與打扮,彷彿在祝福著他們漂漂亮亮上路,也祈求生者安安心心生活。生與死在一瞬間有了某種靜默的平衡。

生活中大部分告別,都沒能好好說再見,好在入殮的儀式補上了彼此認真作別的最後機會。

正如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日本創作者在死亡之與生命的意義以及生者如何看待死亡的議題上投入了更多焦慮與思考。

透過不斷面對死亡、重複儀式所構建的現實與時光之手,一次次把觀者逼入回憶的角落。

組成這部影片溫情底色的,並非那些顯而易見老套而匠氣的敘事與表演,恰恰是每一個坐在銀幕下的生命以及每一段關於失去與遺憾的回憶。面對死亡、痛失至親的經歷成為通向銀幕內的線索,懷揣各自的心碎的人在他者的故事中終於流出了自己的淚。

最終,職業、逆境、創傷的壁壘被理解並接納生命的神聖感漸次打破。

一切怨懟與面目可憎被釋懷並邁向新生,或許入殮師的終極涵義正是“好好告別”,感激你的到來,我們後會有期。

雖然日系表演有點誇張,但每個鋪墊轉場都有濃烈的情感作為支撐,倒也是自然的。

也記不清楚具體是哪部電影了,看到過人死之後被放在冰冷的太平間赤身裸體瘦骨嶙峋毫無尊嚴,那一幕震懾到了我,喚醒了我對死亡的原始恐懼,無比深邃,但比起死亡可能我更害怕的是失去做人的尊嚴和意義吧。

倒也在這部電影裡尋找了些許的安慰。但面對親人的離世的場景還是無法抑制的難過,在我還沒有悟出雖然死亡會消解所有的意義但生依然值得嚮往和死亡只是一扇門這些深邃的道理時,能不能不要帶走我身邊重要的人。

人就活這一輩子,唯有死亡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從我們身上奪走的,那當然是要去追尋自己心之所向。

第一次真切地意識到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情,以前更多的只是有這個概念,卻並沒有身體力行,就像契訶夫所寫“我們擁有的東西,我們就不珍惜。其實還不止於此:

我們擁有的東西,我們反而不喜歡呢。”把“痛感”當作美麗之物的心態也可以放下了。

謝謝觀賞,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娛樂故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上一篇:自從學會雞腳這個做法,宅家一個月做6次,一次吃一斤還不想停嘴
下一篇:任嘉倫是怎樣的演員,《一生一世》聽聽導演對他的評價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