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都2021年了,為什麼買加價車的人反而越來越多?

都2021年了,汽車市場早就供大於求了,為什麼還有車能加價銷售?

如今的車市正愈趨於兩極分化的態勢,有些車型哪怕價格降無可降也難保銷量,另一些車型能常年維持常態化加價,消費者卻依然趨之若鶩。

廠家的指導價“不指導”,這在國內車市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人甚至已經默許這是一種“遵循價值規律”的現象——供大於求,價格自然下降;供不應求,才會進行加價。

一直以來的

漢蘭達

(配置

|詢價)

埃爾法

(配置

|詢價)

、賓士G級,都是消費者心目中“經典”的加價車型。而在近幾年,原本終端都已出現大幅優惠的寶馬M3/M4、奧迪RS4/RS6,卻在換代之後也開始了加價。

漢蘭達 點選瞭解詳情

在這個汽車技術、銷售模式、消費觀念都在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裡,加價車現象反而愈演愈烈。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又是誰在買這些加價車?用高於指導價的代價去買車,消費者真的是“自願”嗎?

為什麼會加價買車?

表面上看,加價是一種市場行為,是供需關係的一種外化體現。在很多人眼中,廠家制定了“建議零售價”,那麼經銷商根據實際的銷售與庫存情況進行相應的上浮與下降,是合乎情理的做法。

但事實上,經銷商加價的背後,往往是廠家和經銷商聯手做局的結果。如果沒有廠家在生產、出貨環節的“配合”,並在營銷上構建“買漲不買跌”的消費心理暗示,僅靠經銷商是不可能讓一款車型始終維持加價。

漢蘭達 點選瞭解詳情

漢蘭達

23。98-32。58萬元

-0。53萬

詢底價

雷克薩斯LM

116。60-146。60萬元

-46。74萬

詢底價

埃爾法

83。90-92。00萬元

-22。84萬

詢底價

勞力士綠水鬼、黑水鬼在10年前都是打折促銷的款式,但隨著國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擁有一枚高檔腕錶的訴求越來越普遍,勞力士憑藉質量口碑、產量控制、洗腦式營銷,實現了供需關係的反轉,進而帶動整體品牌的溢價提升。而經銷商在其中扮演的,只是一個執行層面的角色。

加價車同樣如此。究其根本原因,這是一種在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而這種不對稱,在一些細分市場“第一”、“唯一”等一定程度上具備不可替代性的車型上,最容易建立。

漢蘭達 點選瞭解詳情

比如邁巴赫S級/GLS,比如

雷克薩斯LM

(配置

|詢價)

,在潛在目標消費者的眼中,它們的指導價並不高,而且同級別、同類型也鮮有其它備選項。即便終端會有加價,也比更高級別的賓利、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車型便宜。於是,消費者幾乎是默許了它的終端實際價格。

寶馬M、奧迪RS、賓士AMG、豐田Supra等效能品牌車型,它們各自本就有一群忠實擁躉,而這群人恰恰對有可能在效能上更勝一籌的電動車不感興趣。無論是出於情懷,還是為了面子,這些車型同樣沒有替代品。如果廠家的指導價比較“合理”,加價自然也在所難免。

落後的渠道銷售模式與增長的消費需求,是加價賣車的“土壤”;廠商的利潤動機,是加價賣車的“誘因”;消費者的非理性,是加價賣車的“催化劑”。三大環節悉數滿足,加價賣車才能被培植起來,反之打破任一環節,加價賣車自然也就會消失。

所以,產品硬實力、產量節奏控制、由市場營銷建構的強消費認知與口碑、合理的指導價,這些是一臺能常態化加價車型缺一不可的必備要素。

誰願意加價買車?

能夠常態化加價的車型,通常來說都是高價格車輛,而買的人首先也都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富裕階層對汽車的消費追求,已經超出汽車出行工具的功能,而是帶有更多符號文化消費的意義。換言之,汽車消費在今天仍然是富裕階層建構社會身份的重要方式之一。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圈子。

比如買GL8艾維亞的人,可能是老闆;買埃爾法的人,可能是大老闆;而買雷克薩斯LM的人,才是真老闆。此時,一臺雷克薩斯LM,就能在那個圈子裡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溝通。

比如玩寶馬M的富裕階層們也很容易結成一個圈子,後來者為了進入這個圈子,一臺寶馬M自然就會成為“鑰匙”。這並非是物質炫耀型消費,而是一種符號消費,是對身份價值的具象化呈現。

而不那麼貴的加價車,比如漢蘭達,它的潛在消費群體更多是受到功能性與口碑的影響。這種加價的狀態,相比豪華車的圈子文化,穩固程度要更低。

隨著採用混動系統的新一代漢蘭達上市,豐田在國內的油耗積分壓力會有很大的緩解,一汽豐田皇冠陸放的加入,也會讓漢蘭達變得不再唯一。同時,25-35萬元的大尺寸SUV市場近兩年來各種風格的新車不斷湧現,當消費選擇變多,漢蘭達的加價現象有望在新一代車型上被終結。

真正願意加價買車的人,一來經濟條件優越,二來需要這臺車去建構身份,進入一個圈層。如果這群人認可這種身份帶來的價值增值,那麼他們自然也不會在意車價上的增加。

汽車加價,不只是經銷商行為,而是一個由廠家、經銷商、消費者三方共同參與的完整閉環。任何一個環節不配合,都可能形成一款車型的常態化加價。

而三者之中,不確定性最大的,恰恰就是消費者。還在加價的豪車們,儘管都擁有很激情的設計風格與效能取向,但毫無疑問真正有能力消費這些車型的買家,除去少數富二代們,更多是經濟殷實的“大叔們”,這一群人在為當初年輕時的情懷買單的同時,同樣願意為進入一個階層買單,願意為身份價值增值所能獲得的資源買單。

此時,加價買車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寫在最後

所以,如何才能真正留住這一群願意加價買車的人?答案是奢侈品文化。

隨著汽車銷售模式的去渠道化、線上化、直營化,網際網路精神的引領之下,廠商對消費者的資訊差將會逐漸抹平。此時,指導價的指導意義,會在智慧電動車時代進一步增強,買車的過程也會變得更加透明。而還能夠有圈子文化、能建立身份價值的車型,一定來自於奢侈性汽車消費。

今後還能繼續加價買車的現象,會很像今天高檔機械腕錶的消費。沒有人買一塊勞力士,是奔著看時間去的,因為勞力士的價值早已不在於看時間的功能。同樣,在未來智慧電動車的銷售語境之下,還在買加價車的人,一定也不是為了從A點到B點,而是因為這臺車是進入某個圈子的“鑰匙”,是在這個圈子裡的必備隨身之物。

上一篇:百公里耗油一口食!
下一篇:汽車火花塞多久更換一次?是不是價格越貴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