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理財排行榜怎麼排更合理?看看新浪、財經、新浪、網易、新浪都在做

什麼東西都有排行榜,銀行理財產品也有不少排行榜,哪個排行榜可靠?或者說,理財排行榜怎麼排更合理?

銀行理財排行榜,很多大平臺都在做,比如網易、新浪等等財經門戶,他們都是根據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或者“預期收益率”從大到小排序的。

新浪的銀行理財排行,其實這裡的“年化收益率”只是“業績比較基準”

這一招,在過去“剛性兌付”的年代,是很好用的,因為預期收益率肯定就等於到期兌付收益率。唯一的缺點就是期限不同的產品放在一起排,肯定都是三五年的產品排在前面。

可是現在呢?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淨值化了,產品沒有“預期收益率”,取而代之的是“業績比較基準”,它根本不能對應“兌付收益率”,參考意義很弱。我上篇文章有寫,如何正確理解業績比較基準,可以參考。

銀行存款排行榜用利率來排,很合理。銀行理財用“業績比較基準”來排序,沒什麼意義。

比哪個銀行敢報價報得高?比誰目標定得高?

公募基金從來不用業績基準來排名。不管哪個基金代銷平臺,都是用不同時間段的歷史收益去排序,因為歷史收益,就是實戰資料。雖然拿歷史來排序,總有點“馬後炮”的意味,但是總比一個虛空又單一的“業績預估”來得靠譜。

基金評級最廣使用的“晨星評級”,就是用MRAR(風險調整後收益)進行排序,MRAR是基於歷史業績定量計算得到的。

那麼銀行理財產品,怎麼樣的排行榜是合理、好用的呢?

1.用實際歷史收益排序。

淨值型銀行理財正在向公募基金靠攏,資料越來越充分。

我認為,一款理財產品收益好不好,就是看它歷史收益好不好,而不是看誰目標定得高,看誰報價報得“野”。產品風險大不大,應該參考歷史收益波動多不多,而不是單純看看風險評級,畢竟現在銀行理財也都是在R2、R3裡面扎堆。

下圖銀選大資料銀行理財排行榜,我隨便自定義的一個。這個排行榜是根據產品的真實歷史收益排序的(SAR),不管銀行“預估報價”是多少,還是給了一個單一又“美觀”的某時間段的年化收益,都不影響排序。

只有產品真實的運作資料(一般是淨值),影響排序。

銀選大資料自定義銀行理財排行

藍色框內是銀行公示利率,也就是銀行展示的那個單一的收益率。紅色框內是每個產品實際歷史資料,SAR是類似於晨星的“風險調整後收益”的年化收益指標,是根據產品本身大量的歷史資料計算出來的。

2。期限分開。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對“久期”是非常敏感的,通俗說,就是產品的週期/期限。一個活期寶寶類的銀行理財,肯定是沒法兒跟兩三年的產品比的。

3.足夠靈活。

一個排行榜,裡面可能含有你不喜歡的銀行、很高的金額要求,或者只針對某些特殊客戶比如私人銀行這種高階產品,那如果能在萬千多樣的產品中,根據自己的硬性要求篩選之後,自定義一個排行榜,才是真正好用的排行榜。

銀選大資料的篩選條件

4.公平公正,保持中立。

這一點就不多說了,排行榜一定是沒有利益關係,沒有人為主觀因素的干擾,才能形成好的排行榜。致敬不做代銷的晨星評級。

上一篇:中興axon 30 pro正式釋出:驍龍888+驍龍888,小米11 pro和紅米k40 pro亮了
下一篇:高通首款5nm處理器曝光,效能強悍但功耗太高,小米11也要哭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