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黃河水域十餘種外來魚入侵,或將影響漁業,這些魚群或將被帶入深淵

自2018年起黃河水域正式實施為期90天的階段性禁漁,以保護成魚正常交配、繁殖。問題是現在黃河漁獲年產量只有6。5萬噸,僅佔全國總產量的千分之一,徹底由過去的漁獲主產區淪落到忽略不計的尷尬位置。與此同時已有10餘種外來魚入侵黃河水域,它們或許將黃河漁業帶入另一個深淵,本文一窺究竟。

1、 黃河土著魚為何消失

為搞清外來魚種到底有多大的“破壞力”,先了解一下黃河土著魚為何消失,再評估外來魚種是否有稱霸黃河的基礎條件。

上世紀80年代漁業部門對黃河的漁業資源調查顯示至少有191個魚種分散黃河的上、中、下各個區段,包括27個特有魚種。然而最近調查發現魚種數量只有原來的43%,一半以魚種或消失、或滅絕,黃河漁業資源、生態危機重重。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黃河魚種減少?

首當其衝的恐怕是遍佈黃河上游、中游、下游的水利設施。需要承認的是,橫跨黃河兩岸的大壩、水電站在防洪防汛、調節水量、供電做出了巨大貢獻。以水庫、水電為例,黃河是為數不多的橫跨我國三大地形階梯的河流,特別是中上游,地勢高、落差大,為兩者提供了豐富的水利資源。

建國之初,我國老一輩水利專家曾多次考察、論證,甚至為高效開發黃河水電奉獻出畢生精力。截止目前三門峽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八盤峽水電站、李峽水電站、小浪底水電站等十幾個水電站拔地而起。另外共計219座大小水庫分散在黃河水域,有些水壩與水電首尾相接、浩浩蕩蕩,自然狀態下的黃河流動效能被徹底改變。

帶來的問題接踵而至。魚有洄游性的特性,繁殖季節逆流而上,等過了育肥期順流而下,千百萬年來迴圈往復。大壩、水電硬是橫跨黃河、切斷了魚群的洄游通道,而且修建水利設施時兩側需夯實、硬化,直接導致大量產卵場被破壞,結果魚要麼無法到達產卵地、要麼產卵量減少。

以北方銅魚為例。北方銅魚俗稱黃河鴿子魚,曾是黃河兩岸人民追捧的知名美味。以青銅峽大壩為主的幾個水壩、水電站建設後,先是北方銅魚產卵地慘遭破壞,接著是洄游受阻、過度捕撈等因素,北方銅魚數量斷崖式下降。60年代寧夏段北方銅魚年捕獲量穩定在15噸左右,到了80年代銳減到幾噸,如今已宣告滅絕,自此黃河失去了一個曾作為古代貢魚的珍貴魚種。

水質惡化也是黃河魚種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黃河中上游相對而言受外界干擾較少、水質尚可,中下游後礦工企業密集、數量多,80/90年代大量未經處理的汙水一股腦排放到了黃河,水質迅速惡化。黃河水資源僅佔全國2%,而承擔的汙水量卻佔全國的6%,化學物耗氧量更是達到了全國的7%,生活在黃河裡的魚忍受著難以想象的汙水摧殘。

除了以上因素外,還包括過度捕撈、斷流斷水、調水調沙等因素,共同導致了開篇提到了土著魚種大量減少。

另一方面,黃河的外來魚種、生物也迅速增多。2018年水產部門曾統計已建立或可能建立群落的外來物種,目前總數已達16種。更有個別外來魚種在競爭中繁殖及攝食優勢逐漸凸顯,極有可能成為黃河裡的新霸主。

2、入侵的外來魚種是福還是禍

混入黃河裡的外來魚來源方式多樣,有的是因為放生,有的是從養殖場逃竄,有的刻意引入。上文提及的16種外來物種以巴沙魚、大口鯰、虹鱒、德國鏡鯉、池沼公魚、羅非魚及巴西龜等最為有名。

其中最令人揪心的要算德國鏡鯉,由黑龍江水域率先從西德引入,接著移植到黃河等多條河流。2008年前後水產專家研究後得出結論:由於黃河鯉魚和德國鏡鯉親緣關係過於親近,如今雜交的後代已遍佈黃河中下游。這也是為何某知名魚產專家疾呼純種黃河鯉瀕臨滅絕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幾個強勢外來物種,正對著黃河裡的土著魚蝦“虎視眈眈”。

以雀鱔為例。雀鱔是一種大型兇猛魚類,體長1-2米,按照其生長特點理論上能超過3米,目前有明確記錄的一條長2。98米,成年雀鱔體重20-100公斤不等。另外雀鱔牙齒鋒利,身上還披著一層類似鎧甲式的魚鱗,佔據食物鏈的塔尖位置。在我國原本集中在廣東、廣西、雲南等省份,特別是珠江水域。後來最為觀賞魚被帶到北方,而後不斷有人將其放生到黃河,卻未曾想當帶來的卻是一場殺戮。

2006年在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首次發現了一條小雀鱔。2018年一位釣友在河南段斬獲一條十幾斤的雀鱔,此外還有不少漁民陸續發現了雀鱔存在。雀鱔是熱帶魚、怕低溫,問題現在多地出現雀鱔的蹤影,不得不令人懷疑其是否真的建立群落。一旦建成意味著它們已經能忍受黃河區域的冬季低溫。剩下將是雀鱔對其他魚種的瘋狂捕殺,一次能吞下接近體重1/3食物的攝食能力,絕對不是好伺候的。

再說埃及塘鯴,即革鬍子鯰原本是生活在埃及等熱帶魚種,近年來在我國各地攻城略地,先後在珠江、長江建立群落,如今不管是在黃河三角洲,還是小浪底水庫均能發現埃及塘鯴,並且已有足夠的線索說明它們已經在這裡建立穩定的群落。

山東、山西、河南等地都有大型埃及塘鯴養殖場,一些幼苗因各種原因頻繁逃竄到黃河,並非不可能。埃及塘鯴偏好肉食對本土土著魚的殺傷力強勁,是目前最大的威脅物種之一。

另一個是巴西龜。巴西龜現在已被雲南列為危險入侵物種,破壞力不言而喻。我國目前不管是人工養殖,還是進口,每年大約有5000萬隻巴西龜流入市場,而其中相當一部分散落到各地河流、湖泊,包括黃河,筆者曾見過有人將整車巴西龜傾倒在黃河。

一般而言,水溫低於6℃的極限溫度後,巴西龜進入深度冬眠,水溫再低就可能死亡。現實是已有不少釣友、漁民發現碗口大小的巴西龜,大機率它們已經在黃河棲息了多年。巴西龜不講究洄游,也不會被大壩、水閘束縛,一旦經過幾年基數變大,將會給黃河漁業資源帶來不小的損失。

客觀地講,外來物種受水壩、水質的因素影響,還未在黃河水域建立顯著的優勢族群。但隨著黃河生態治逐漸恢復,特別是2030年實現500噸船舶全線通航及黃河生態恢復後,會產生怎樣的後果,不可預估。

原創:老高

上一篇:miui被罵得那麼慘,真的體驗那麼差嗎?
下一篇:為何美國禁止華為向安卓提供安卓系統和gms服務?華為這樣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