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40%! 蘋果“遮羞布”被扯下, 央媒的呼籲起作用了

華為在智慧手機市場原本是蘋果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憑藉著海思自研的高階麒麟晶片,華為在兩年前就一度超越了蘋果。但由於老美的打壓,麒麟晶片無奈淪為了“絕唱”,華為手機業務也因此而一落千丈,流失的大部分份額都被蘋果收入囊中。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21年中國高階智慧手機市場,僅蘋果自己就拿走了超過80%的利潤,比國內廠商加起來的數倍還多。看到這亮眼的業績報表,庫克可謂是喜笑顏開,並公開發聲稱,對於iPhone手機的全球化業務,他最不擔心的就是中國市場的銷量。

相比華為如今“斷臂而生”的辛酸,蘋果靠美國“助攻”得來的“一家獨大”,本就已經讓很多國人忿忿不平了,可沒想到的是,蘋果在中國市場撈金的同時,還不斷地推動著產業鏈去“中國化”。

對於這種得意忘形的“吃飯砸鍋”舉動,不少網友表示非常不理解,美國能全面禁用華為,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制裁蘋果?

原因很清晰,蘋果在我國市場深耕多年,早已形成了龐大的供應鏈體系,覆蓋工作崗位超過了500多萬個,“果鏈”掌握著很多國內廠商的命運。例如歐菲光,在被蘋果突然“拋棄”後,短短一個月時間其淨利潤率就暴跌了90%以上,險些破產。

因此,貿然禁用蘋果的結局只會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絕非明智之舉。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加大研發、強化國產供應鏈、創造出更好的國產手機,靠硬實力讓數億“果粉自覺站隊“國產陣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們面對蘋果時的被動局面。

眾所周知,蘋果iPhone在國內市場一直都是自帶流量的手機,對於今年發售的iPhone 14系列,庫克更是信心滿滿,即便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遭遇“寒冬”,蘋果依然把在中國市場的初次備貨量定在了9000萬臺,隨即還又決定再追加2000萬臺。

很顯然,在庫克看來,中國使用者的錢太好賺了。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打臉來得這麼快。iPhone 14系列的釋出非但沒有助蘋果再創輝煌,反而一舉把蘋果的“遮羞布”給扯了下來。

據媒體報道,蘋果方面近日作出決定,針對iPhone 14 Plus的備貨量,計劃大規模砍單40%。

要知道,蘋果在前不久才剛剛針對iPhone 14的備貨量砍單了600萬臺,當時還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庫克此舉是在給iPhone 14 Plus和Pro系列鋪路。可從如今又一次的-40%增長率看來,“賣不動”似乎才是蘋果的真實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市場自帶流量的iPhone手機,其“光環”為何突然就掉落了呢?不可否認這與如今的智慧手機市場行情有關,但還有兩方面更重要的原因。

首先,蘋果自身缺乏創新,相比上一代iPhone手機,iPhone 14系列所謂的升級完全就是在“擠牙膏”。

例如30W左右的續航、息屏顯示、挖空設計、靈動島等許多功能,基本都是模仿安卓且早就過時的技術。甚至就連喬布斯女兒伊芙都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嘲諷,稱iPhone14毫無創意。

還有iPhone 14此次新增的衛星通訊功能,中國使用者根本無法使用,它只對歐美等其他地區開放,這顯然就是“功能歧視”,又怎麼能得到支援。

其次,央媒的呼籲起作用了。去年蘋果將歐菲光等30多家中企踢出供應鏈之後,央媒就公開發聲,我們的企業要進行多元化佈局,減輕“蘋果依賴症”。

也正是因此,許多國內供應商都開始做出改變,不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果鏈”上,而是在攻關核心技術的同時,更注重與國內手機廠商的聯合研發、深度合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國產供應鏈和國產手機的不斷崛起。

如今的絕大部分國產旗艦,不僅在效能引數等方面幾乎都達到了行業頂尖水準,其核心技術配件的國產化率也是大幅提升。

例如華為Mate 50系列,鴻蒙系統是自己的,崑崙大玻璃是哈勃投資旗下的,2K螢幕是與京東方一起研發的,即便沒有5G功能,也備受國內使用者的青睞。還有小米OV等其他友商,在充電晶片、影像晶片等方面基本都實現了國產化替代,而且物美價廉。

對比之下,蘋果iPhone 14系列似乎就有些“相形見絀”了。不過,國產手機若想打破蘋果“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還需繼續努力,畢竟蘋果擁有著ios系統和A系列晶片的閉環生態,其行業影響力仍是全球之最。

我們不提倡無腦的吹捧和唱衰,只是希望國內廠商能堅持自主研發,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只有這樣,才更有勝算,才能有效的減輕蘋果對國內市場的“掣肘”。對此,你們怎麼看?

上一篇:魅族19主理人設計公佈, 單攝鏡頭神似小米概念機, 你期待嗎?
下一篇:電競手機熱銷榜“洗牌”, 小米無緣前三, 第一名已成最大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