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蝴蝶效應還在持續! 意法半導體CEO正式表態, 新的格局即將到來

晶片

被譽為工業時代的“糧食”,是航天、通訊等很多高科技領域的基礎支撐,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髮展,全球晶片供應逐漸顯得捉襟見肘。

然而,沒想到的是,老美為了遏制非美高科技的發展,居然惡意打破產業平衡,並修改晶片規則,對

華為

等中企實施晶片禁令,導致全球所有含有美系技術與配件的企業均不能自由出貨。

點選載入圖片

這簡直是“壓垮騾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晶片產業鏈平衡的打破加劇了缺芯現象,全球晶片供應急缺的大環境就此拉開帷幕,汽車晶片告急、手機晶片奇缺,幾乎各行業都處於“嗷嗷待哺”的境地。

值得強調的是,目睹老美對華為等中企的“霸權打壓”手段,各地區在遭受晶片短缺折磨的同時,也均對美系技術表示心有餘悸。

點選載入圖片

於是,我國、歐洲、日本、韓國紛紛開始大力投資本土半導體產業,一方面是為了緩解晶片供應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實現去美化的替代,從而消除或可能像華為一樣被“卡脖子”的隱患。

隨著各地區一座座晶圓廠的拔地而起,業內人士估計,全球缺芯的現象或將在2023年結束。然而,或許是由晶片製造重資產的特性,技術、裝置、人工等各方面都不夠完善,以至於很多地區的晶片產能並達到預期。

點選載入圖片

7月29日,

意法半導體

CEO Jean-Marc Chey就全球缺芯問題正式表態:2022年情況或許會逐步改善,但在2023年上半年之前,基本不會回到正常情況。

這意味著全球晶片製造市場仍有巨大的份額缺口,而在缺芯問題的影響下,各地區必然會持續加大其本土半導體產業的投資。

點選載入圖片

晶片斷供帶來的蝴蝶效應仍在持續,隨著各地區投資的加大,“去美化”的替代也將加速,而以美為中心的全球半導體市場格局,或將因此而發生鉅變,繼而形成新的半導體格局。

這並非危言聳聽。

首先,早在去年,歐洲17個國家就組建了“歐洲半導體聯盟”,投資了約2000億歐元來打造一套自主可控半導體產業生態。

點選載入圖片

雖然在全球半導體明確化分工的潮流下,歐洲半導體實力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但是他們的基礎技術卻非常紮實,在市場的推動以及當地政府的支援下,重新崛起並不是難事。

其次,日、韓兩國的半導體技術本就不弱,三星有比肩臺積電的製造技術、媲美華為海思的設計能力;

而日本有佳能、尼康兩家老牌光刻巨頭,雖然無法生產EUV光刻機,但想要在中低端晶片領域實現自給自足並不困難,而且日本的信越化學還壟斷著全球幾乎90%以上的光刻膠市場。

點選載入圖片

最後,我國擁有著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且在晶片“去美化”的方向上也是執行最堅決的地區。

儘管在晶片產業鏈中存在著許多短板,但是,在舉國的努力之下,已取得了大幅度的進步,中低端晶片產業所需的基礎材料、技術、裝置等等,海外有的,而且28nm成熟工藝晶片製程的產能也迎來了爆棚。

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前五個月,我國市場共生產出了1400億顆晶片,而在6月份,單月的產能更是高達308億顆,日產能超過了10億顆!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科院、清北高校等科研機構對EUV的持續研發,“中國芯”即將展開對高階晶片市場的衝刺。

點選載入圖片

或許美國也沒想到,一紙晶片禁令非但沒有遏制住華為等中企的發展,反而掀起了全球“去美化”的潮流。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隨著各地區半導體產業的不斷崛起,沒有誰能阻擋新格局的到來。作為加劇全球晶片短缺的始作俑者,美國失去市場主導權或成定局,而這個結果正是它實施“霸權行為”所要付出的代價!

上一篇:現在用兩年前的手機丟人嗎?
下一篇:2030或將出現全球性大洪水, NASA發出警告, 諾亞方舟或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