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蘇軾思念弟弟的一首詞, 感情真摯, 成千古經典

點選載入圖片

蘇軾是一位絕頂的天才,他在詩詞、文章、書法、繪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才子,卻在仕途上歷經磨難,被一貶再貶。好在,他還有懂他、理解他、體恤他的親人、朋友,給他的人生帶來慰藉。

其中,弟弟

蘇轍

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蘇軾和蘇轍從小一起長大,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後來,他們又一起科考中舉,邁向人生的新階段,再後來,他們又一起在朝為官。對於蘇軾來說,蘇轍不僅僅是親人,也是知己。

點選載入圖片

1074年,蘇軾外放密州,到了1076年的中秋,他看著一輪皓月,想到自己無法與胞弟蘇轍團聚,內心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蘇軾思念弟弟的詞作,可謂是情感真摯、感人至深,難怪能夠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名篇,同時還入選了高中語文課本。

點選載入圖片

先來看看這首詞的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可以看出,這是某一年的中秋,蘇軾暢飲到早晨,喝得酩酊大醉時寫下的。“作此篇,兼懷子由”,他在一個大醉的中秋寫下這篇詞,同時也思念一下弟弟蘇轍。“子由”是蘇轍的字,蘇軾的字是“子瞻”,他們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同時也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這首詞的上闋,主要的內容圍繞著天上。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看著天上的一輪明月,突發奇想,拿著酒杯問上天,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表達出了蘇軾對於明月的興趣。營造出了一種浪漫自由、孤高曠遠的意境。

點選載入圖片

接著,從好奇明月誕生的時間,到了好奇月宮中的事。“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上的宮闕,現在是什麼年月,是什麼樣的境況,發生著什麼樣的事。好奇明月的產生時間,好奇天宮中的事情,都為下一句做了鋪墊,那就是蘇軾對於天上的生活十分嚮往。這可能是因為他仕途受挫,在人間的煩惱事太多了吧,如果羽化登仙,就不必為凡間的事憂愁苦悶了。

“我欲乘風歸去”,蘇軾想要乘著風,飛上天去,體驗天宮中的生活,然而,“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又害怕太高的地方太寒冷,對於未知的天宮,他也充滿了畏懼和害怕。雖然蘇軾對於天宮的生活有無限的幻想和嚮往,但是,他對於人間的生活也充滿了無限的眷戀和不捨。

點選載入圖片

於是,就有了下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還不如在人間起舞弄影呢。羽化登仙的事情,想象一下就算了,還是這熾熱滾燙的人間,更加真實,可以觸碰。

這首詞的下闋,主要把內容聚焦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描寫了

月亮

逐漸轉移,暗示了夜晚時間的流逝,說明夜已經深沉了,月光照在無眠的人的身上,說明這個人有著很多的心事,因此睡不著。

點選載入圖片

圓滿的月亮與無眠的人形成了鮮明對比,月亮愈加圓滿,襯托得無眠的人愈加愁苦哀涼。這是典型的以樂景襯哀情,使得哀者更加哀傷。因此,蘇軾不禁發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啊,你對人類也沒有怨恨吧,為什麼總在人們分別之時變得那麼圓,使得人們內心更加哀傷呢。

點選載入圖片

不過,曠達如蘇軾,很快就自我安慰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此事古難全”,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既然是這麼常見的現象,也就沒必要為此憂愁哀傷了,還不如送上自己的祝福吧!

於是,最後一句,就是蘇軾的美好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兩人長長久久、平平安安,就算是隔著千里,也可以共同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點選載入圖片

詞人的奇思妙想、心潮起伏,最後都化作了一句美好的祝願,讀完令人回味無窮、深感慰藉。因此,儘管這是一首懷人之作,卻並沒有生離死別的哀怨惆悵,反而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正是因為內心有著這種力量,蘇軾才可以在貶謫之路上不屈不撓,樂觀向上,留下了不少的傳世傑作吧!

上一篇:劉庭信 折桂令 憶別
下一篇:母豬產後不食多發, 這幾個問題解決好, 養豬人省心省力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