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身陷金營十年, 全家慘遭滅門, 南宋北伐的唯一指望, 卻是李唐後裔

南宋

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十月十日。天降大雪,天昏地暗。在金人佔據的鄜州城(今陝西富縣)的南門,一支二百餘人的隊伍正在悄悄地出城。這二百餘人既不是準備進攻的金軍士兵,更不像是潛伏在敵境的宋軍士兵,隊伍裡有老人、孩子、婦女,他們慌慌張張地從南城門出城,一路向南奔逃。

就在日前,還是金軍鄜延路馬部軍副都總管的李永奇,收到了兒子

李顯忠

挾持金將完顏杲,欲歸投南宋的訊息。他不敢稍作停留,馬上召集全家二百餘口人,輕裝簡從,趁夜色出城避禍。

伴隨著風雪夜的掩護,一行人一路向南奔逃,但不幸的是,金軍很快就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在馬翅谷口(今陝西富縣南),金軍的騎兵將這二百餘人團團包圍。除了李永奇等少數主要家眷,其餘隨從悉數被就地斬殺。李永奇在被押解回城的路上,金將恐其回城有變,亦被殺害。兒子李世壽、李世延皆於鳳翔府(今陝西省鳳翔縣)銀泰門誅殺。全家二百餘口人僅李顯忠一人存活。

但即使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李顯忠一心歸宋的計劃,依舊未能完成……

點選載入圖片

李顯忠,宋朝西北綏德軍青澗(今陝西清澗)人,與中興名將韓世忠算是同鄉,其祖上為唐代宗李豫次子、昭靖王李邈的後人,算是李唐皇室的後裔,世襲蘇尾九族巡檢(類似西北某個地區的酋長)。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這一年註定是個不尋常的年份,十七歲的李顯忠開始跟隨父親行軍作戰。年末十二月,金人攻陷北宋的首都開封,徽、欽二帝以及他們的親眷和北宋政府的高階官員,悉數被困於汴梁城和內皇城中。

次年初,靖康二年(1127年,亦是建炎元年),金軍裹挾徽、欽二帝北歸。五月,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繼位,中原腹地的抗金力量以趙構為領袖,與金軍展開對峙。

宋高宗趙構▲

得知趙構登基的金人,一方面從兩河地區(山西、河北)南下,不斷向南進攻兩淮地區。另一路金軍則開始謀劃佔據陝西,進而控制川蜀之地,從長江上游夾擊南宋的流亡政府。

在趙構登基的同年冬天,金軍開始向陝西發動進攻,時金軍兵鋒正盛,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西北軍事重鎮延安府,駐守延安府的正是李永奇、李顯忠父子。

南宋建炎二年(1128)冬,由於時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的王庶,戰略決策失誤,導致延安府被金人攻佔。守將李永奇、李顯忠父子被金人俘虜。由此,李顯忠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敵營生涯。

父子二人陷落敵營,金人雖對其委以重任,但李永奇父子認為自己受趙宋皇恩,不可背棄宋朝而為敵人俯首稱臣。始終暗懷歸宋之意。

點選載入圖片

建炎四年(1130)七月。金太宗在北宋故地扶持傀儡政權偽齊,作為金國與南宋之間的戰略緩衝區,由偽齊負責與南宋的作戰和防禦任務。偽齊主劉豫素聞李顯忠之名,向金人提出將其調為己用。

李顯忠臨行前,其父李永奇語重心長地言道:“汝若得乘機,即歸本朝(南宋),無以我故貳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帶著父親訣別般的囑託,李顯忠來到開封。

偽齊主劉豫之子劉麟,對遠道而來的李顯忠頗為倚重,授李顯忠官以南路鈐轄,負責開封城的軍旅屯戍、營防守禦之政令。李顯忠依託開封城的前沿便利,派心腹之人攜帶蠟書密赴臨安,告以南歸之事。

關於這次秘密行動,沒有史料記載其結果。但可以想象到,建炎四年的趙構剛剛躲過金軍的追擊,驚魂未定之際,恐怕也無暇處理李顯忠南歸一事。

就這樣,李顯忠在偽齊一待就是七年,這七年,李顯忠始終牢記父親的囑託,不忘自己是宋臣的身份。到了紹興七年(1137年),李顯忠再次派人以密信向南宋表達自己南歸之事。但就在李顯忠的密信剛剛送出,金國內部決定廢掉治國無狀的偽齊皇帝劉豫,命左右副元帥完顏宗弼(既四太子,金兀朮)提兵以寇江為名,至開封,廢掉偽齊劉豫。

偽齊驟然被廢,宋金之間再次處於直接的敵對關係,宋金關係的重大轉變,使南宋朝廷對金國保持高度敵意,而李顯忠恰逢此時送去南宋的密信再次杳無音信。反倒是李顯忠“藝高形偉”的形象被金兀朮一眼相中,被授以承宣使,治管同州(今陝西大荔)。

《精忠岳飛》金兀朮▲

當真是想睡覺來枕頭!

同州地處位於陝西關中渭北平原東部,黃、洛、渭三河匯流地區,是金人往來的重要官路。其父李永奇認為可憑藉此地勢便利,挾持金軍首領,以此要挾金兵放開南歸之路。

但這一計劃,有一個關鍵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在陝北鄜州城的李永奇以及其親眷二百餘人如何穿過陝北和陝中層層阻隔的金軍,一路向南,與李顯忠會和?

雖然在計劃的最後部分,李永奇告訴兒子,自己在收到他南歸的訊息後,會自引兵而歸。但我想在制定這條計劃時,為了能夠讓李顯忠成功歸宋,而自己不至於成其累贅,李永奇很可能沒有打算活著回到宋境!

點選載入圖片

紹興八年(1138年),李顯忠一方面派人持密信由四川轉浙江,向南宋朝廷呈報南歸之事。但另一方面,李顯忠與華州知州王世忠計劃投宋的訊息被告發。金軍元帥完顏杲(即撒離喝)赴同州,先一步斬殺王世忠。但李顯忠早有準備,以伏兵計擒完顏杲。以此為,向洛水進發。

但李顯忠不知道的是,此時,一個關於宋金之間的重要合約正在悄然簽署!

以金國完顏昌為首的主和派主張放棄河南、陝西之地,與南宋講和,結束對峙多年的戰爭狀態。這一國策隨著完顏昌背後的勢力不斷強大,而開始付諸實施。宋金雙方很快達成和議條約,並且開始了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和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的交接工作。但這些李顯忠都不知道。

秦檜與趙構▲

在挾持完顏杲南逃的路上,完顏杲向李顯忠言道:如今江南(南宋)與大金議和,大金以河南之地送還江南,江南主(宋高宗)得地欲講和,到時我自是被送歸本國,至於你,則必被殺害!

完顏杲恐其不信,從懷中取出一封金國朝廷密發的,關於退還南宋土地的檔案。如此,李顯忠方知自己處於騎虎難下,進退兩難之勢。加之李顯忠等人到達洛水北岸後,因舟船誤期而無法渡河,而金軍的追兵,轉瞬即至。李顯忠不得已與完顏杲折箭為誓,約定“不得殺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方可釋放完顏杲。但完顏杲與李顯忠顯然都沒有遵守彼此的誓言,等到完顏杲同意後,李顯忠將其推下山崖,並派人告知其父此事。

其父李永奇獲悉後,出城南逃。終在馬翅谷口(今陝西富縣南)被金軍包圍,全家二百餘口悉數被僥倖未能摔死山澗的完顏杲殺害。進退兩難的李顯忠,前不能歸宋,退不能留金,無奈之下,向西北方向而逃,帶領二十六人轉投西夏國。

李顯忠到西夏後,西夏國主問其來夏原因,李顯忠對殺害自己親眷的完顏杲恨之入骨,泣曰:“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願得二十萬人生擒撒裡曷(完顏杲),取陝西五路歸於夏,顯忠亦得報不共戴天之仇。”

夏崇宗李乾順▲

李顯忠雖然身邊只有二十餘人,但與西夏的常年作戰中,名聲愈響,而且在借兵之餘,也給西夏國主開出一個不錯的條件;以二十萬人取回被金人佔據的陝西五路歸夏。如此,則西夏的國土面積將有大幅度的擴充,與金國的作戰,也能實現更大的戰略縱深。

西夏國主顯然被李顯忠的這個條件給打動了,在小作考驗後。紹興九年(1139)五月,授李顯忠為延安招撫國主使,撥兵馬二十萬交由其指揮。讓其出兵報家仇,同時助自己取得陝西之地。但西夏國主並非完全信任李顯忠。在分撥兵馬給李顯忠的同時,任命本國文臣王樞和武臣移訛為陝西招撫使,以作監視。

但李顯忠顯然沒有做到“以誠待人”,至少對西夏國主,他非常不“厚道”。二十萬人馬的第一站就是延安府,但此時的延安府,宋金在紹興八年簽署和議後,已經歸回南宋。李顯忠到達延安府後,延安府總管趙惟清大呼曰:“鄜延路今復歸宋矣,已有赦書。”

點選載入圖片

延安府歸宋,這是讓李顯忠沒有預料到的,雖然這是個好訊息,但自己的任務,是替西夏取回陝西五路,包括延安府,事情又一次陷入“尷尬”的境地。

李顯忠硬著頭皮回去告訴王樞和移訛:你們先回去吧,我已經拿下延安府了!移訛當時就翻臉了,怒道:既然來了,就不能空手回去,延安府勢在必得!李顯忠也預料到移訛不會同意自己的意見,隨即拔刀砍向移訛,移訛不敵,逃回西夏。

李顯忠的“背叛”深深地刺痛了西夏國主的內心,他痛恨不已,親自率領西夏裝甲騎兵“鐵鷂子”追殺李顯忠。史載:“顯忠以所部拒之,馳揮雙刀,所向披靡,夏兵大潰。”

點選載入圖片

這一仗,西夏不僅沒有消滅李顯忠,還折損上萬人馬,“送”給了李顯忠四萬多匹戰馬。靠著這些優質的西北戰馬,李顯忠開始在陝西招兵,十日之間,竟集兵上萬,且皆是驍勇少壯。

李顯忠率兵從延安向南進發,兵馬越打越多,等到了完顏杲所在耀州時(今陝西銅川西南),已有馬步軍四萬餘眾。聽聞李顯忠來,完顏杲連夜撤離陝西。一時之間,陝西地區的金軍殘餘勢力,被全面清除。

李顯忠不斷壯大的勢力,引起了南宋方面的注意。時任四川宣撫使的吳玠,遣人撫諭李顯忠,隨後不久,吳玠與李顯忠正式會面,並被安排前往臨安面見宋高宗。

至此,李顯忠的十年敵營生涯徹底結束,正式迴歸南宋的懷抱,只是遺憾其父李永奇,以及李家的二百餘口人葬身敵營,再難復歸……

點選載入圖片

淪落異域十餘年,不改初心,最終成功復歸,即使是一貫堅持議和路線的宋高宗也是感慨萬千,特嘉獎其“卿忠義歸朝,立功顯著。”並賜名顯忠(原名李世輔)。授指揮使、承宣使。正式以宋將的身份與金軍展開正面防禦作戰。

就在李顯忠歸宋的同時,以完顏宗弼為首的金國主戰派,發動政變,推翻了主和派的完顏昌,撕毀宋金和議,發動南侵。朝廷命李顯忠為三京招撫使司前軍都統制、兼樞密院都統制,從淮西地區向北進攻,成功攻佔靈壁(今安徽靈璧縣),側面支援留守順昌(今安徽阜陽)的劉錡,牽制部分夾攻順昌的金軍。

紹興十一年(1141年),完顏宗弼統領近十萬金軍首先由壽春(今安徽壽縣)突入淮西,其部將韓常率領的金軍渡過淮河後直撲廬州(今安徽合肥)。高宗立即派李顯忠率兵馳援淮南,在孔城鎮(今安徽桐城縣東)大破金兀朮,收復舒城(今安徽舒城縣),俘獲老幼萬餘口。

點選載入圖片

紹興十二年(1142年),高宗生母韋太后回到臨安,李顯忠入朝覲見,被朝廷晉升浙東副總管,掌浙東一路之兵馬大權,並封為保信軍節度使。歸朝不過三年時間,既躍升為武將最高階的節度使。

但此時的李顯忠,在宋軍的高階軍官階層,並不顯眼。淮東的韓世忠、京湖的岳飛、川陝的吳氏兄弟、淮南的劉錡,戰功無不在李顯忠之上。加之紹興十二年後,宋軍雙方簽署紹興和議,宋金關係逐漸趨於穩定,武將的存在感逐漸減弱。

但歷史總是要給小人物一些機會的。雖然李顯忠也不是小人物,但在南宋初年,名將雲集的時代,他的光芒似乎還是被遮蓋了起來。直到宋孝宗登基,屬於他的機會,終於來了……

點選載入圖片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攻打南宋時,完顏雍以東京遼陽府留守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為帝,是為金世宗。皇帝雖然換了,但勢要覆滅南宋,一統天下的“初心”沒有改變。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中旬,在結束了金國內部的動亂後,開始集中優勢兵力對付南宋。

而在南宋方面,完顏亮南侵後,國內要求北伐的呼聲愈加高漲,宋高宗感到無法控制局勢,心灰意懶,表示“倦勤”實行“內禪”,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退位,六月,宋孝宗趙眘繼位。這一年,除了新皇登基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便是積極準備隆興北伐。

宋孝宗趙昚▲

孝宗繼位之初便雄心勃勃立志要收復中原,並以此試圖扭轉南渡以來頹廢的國勢。遂調主戰派張浚入朝為都督,開始計劃北伐。但此時的南宋,已經不是紹興初年,名將雲集的時代。紹興九年(1139年),吳玠病逝,紹興十一年(1142年)岳飛被殺;紹興十一年(1142年)韓世忠病逝;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劉錡去世;就連最不入流的劉光世和張俊也早已病逝。能作主帥出戰的只有李顯忠了。

隆興元年(1163)四月,張浚徵得孝宗同意後,繞開三省、樞密院,直接命令李顯忠、邵宏淵等出戰。歷史終於給了李顯忠一次“演出”的機會……

點選載入圖片

張浚賦予了李顯忠足夠大的兵權,殿前司軍馬、侍衛步軍司軍馬、駐札池州的御前諸軍、駐札建康、鎮江的御前諸軍,皆歸李顯忠節制。另一支人馬則由邵宏淵率領,策應李顯忠主力部隊,兩軍共計二十萬人馬。但事情就在這個邵宏淵身上!

北伐戰事初期,宋軍的進攻很順利。五月,李顯忠自濠梁(今安徽鳳陽縣境內)渡過淮河。與金將都統蕭錡戰於陡溝(今安徽無為市東)。自順昌之戰劉錡大破金軍的“鐵浮屠、柺子馬”後,金軍的裝甲騎兵再無優勢,李顯忠很快打敗金軍的“柺子馬”,金軍潰敗。

五月初六,李顯忠率領軍隊到達離靈壁(今安徽靈璧),金統領蕭琦統馬軍三千五百餘騎拒抗宋軍,李顯忠派出多路軍隊,配以騎兵衝殺,蕭琦大敗,向城西逃走。初七,宋軍攻佔靈璧。

點選載入圖片

李顯忠部一路向前推進,但戰前約定好攻取虹縣(今安徽泗縣)的邵宏淵部,卻遲遲久攻不下。李顯忠為保證兩線部隊能夠同時進軍,率領騎兵向東到達虹縣,讓靈壁降卒入城告訴虹縣百姓宋軍入城後的情況。不多時,當天傍晚時分,金將大周仁率眾出降,宋軍順利佔領虹縣。但邵宏淵氣量狹小,認為李顯忠貪己之功,二人遂生嫌隙。

五月十四,李顯忠和邵宏淵率軍在宿州城外西南十里外,與金軍開始交戰。金軍大敗,被斬殺萬餘人。然而就在戰事進行非常順利時,邵宏淵在軍中散佈流言“軍止有來早一食,且乏攻具,以何攻城?不若還軍靈壁,就糧而歸。”

點選載入圖片

五月十六日凌晨,曉色未分之時。李顯忠率軍攻破宿州城門,與城內金軍展開激烈巷戰。生擒麻葉萬戶十人,柳葉千戶二十餘人,城中巷斬首三千餘人,生擒八十餘人。成功收復宿州。而此時邵宏淵軍隊尚未越濠(護城河),李顯忠派遣撥發官王儀等多次督促,邵宏淵才開始渡濠登城。

進入宿州城後,李顯忠將宿州城貯藏的錢財,按簿籍分攤給各個軍隊。也許是在攻佔宿州的過程中,邵宏淵一再延誤的行為,讓李顯忠非常不滿,所以當邵宏淵等人按簿籍來分,僅得十萬緡,米斛半之。而李顯忠部的將士則是肆意拿取。分錢不均,這就引起了李、紹兩軍的不合。

點選載入圖片

宋軍在李顯忠的帶領下連連取勝,朝堂之上接連收到“捷奏”。中原震動,孝宗手書勞之曰:“近日邊報,中外鼓舞,十年來無此捷!”擢升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歸其節制,但他恥居李顯忠下,向張浚表示拒絕接受李顯忠的節制。張浚居然遷就了他的無理要求。

宿州城的收復,招來了大量金軍的攻擊,從五月十八至五月二十二日,金軍不斷向宿州城發動攻擊,李顯忠獨木難支,通知邵宏淵出兵夾擊金軍,邵宏淵心中不服,故意按兵不動,還對部眾大講風涼話:“這大熱天的,搖著扇子還不涼快,何況在大日頭下披甲苦戰呢!”於是,軍心潰散,無復鬥志。

邵宏淵不來助戰,但金軍的進攻卻從未停止。二十三日,金人再次乘虛復來攻城,李顯忠率軍斬首虜二千餘人,積屍與羊馬牆平,壕水盡赤。金軍苦熱乏食,無力再戰,故作聲勢,揚言陝西兵二十萬將至。

點選載入圖片

邵宏淵早生退軍之意,借金軍虛妄之言,言道:“金添生兵二十萬來,儻我軍不返,恐不測生變”。李顯忠知其已無再戰之意,自己如若繼續堅守宿州,終究是獨木難支,不得已整軍撤退。

二十四日,金兵趁宋軍撤退之際,追擊符離,宋軍全線崩潰,落水死者不可勝計,金人乘勝斬首四萬餘級,獲甲三萬,宋軍物資殆盡。所幸金軍不知底細,不敢貿然追擊,宋軍才在淮河一線穩住了陣腳。但經此一役,宋軍短時期內再無北伐之力,宋孝宗中興之夢,與李顯忠光復中原之夢,也終是破碎。

點選載入圖片

符離之敗後,李顯忠自請“納印待罪”,等候朝廷發落。孝宗貶其為果州團練副使,安置長沙居住。此後,朝廷知符離之敗過不在李顯忠,遂復其官職。乾道元年(1165年),被委任為浙東路副總管。後又被召入朝中,授為威武軍節度使、左金吾衛上將軍,在臨安府獲賜宅第。其後不久,復職太尉。淳熙四年(1177年)病逝,享年六十九歲。宋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追賜諡號為“忠襄”。後有詩云:

《話李顯忠》

毀家紓難父子忠,率部南歸瀝血腥。

抗金江淮青史垂,擒敵陝甘紅旗升。

軍旅深謀劃,身先士卒勇衝鋒。

北伐功簣因訐內,立朝宿將遺恨生。

只嘆李氏一門,毀家紓難,流落敵營十餘年,不改初心,終有歸國之日,

可惜符離一戰,有生之年,中原之志不得復,遺憾終身,讓人扼腕嘆息!

點選載入圖片

參考資料:《宋朝南渡十將傳》、《宋史》

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言史社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上一篇:老照騙了, 精神可嘉?
下一篇:天太熱沒胃口?讓舌尖上的藝術來拯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