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介紹一下兒時常見的3種知了,彌補些許大城市裡缺失的蟬鳴

“夏天沒有蟬鳴,就像冬天沒有雪飄……”

我們8090一代還好,蟬鳴一直都深深地烙在記憶裡,可很多一出生就在一線大城市,尤其是住在新城區的孩子,可能到了小學都沒聽過真正的蟬鳴。

今天,自然君就按照蟬鳴出現的時間順序(以本人所在的江蘇地區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兒時最常見的3種知了,幫你找回童年的回憶。

6月、蟪蛄。

蟪蛄(huì gū)是3種蟬中最早破土而出的,最早在6月初就可以聽到它們“嗞———”的鳴叫聲,叫聲連續,但聲音不大。

蟪蛄的個頭最小,只有大概2~3釐米,翅膀上有褐色斑紋,和樹皮比較像,肚子卻是白色的,還有一層薄薄的粉。

蟪蛄也是最容易被抓到的蟬,因為它們喜歡趴在比較低的位置(樹皮),而且警惕性很低,人就在身邊還會繼續鳴叫,伸手一按就可以輕而易舉逮到。

被抓後才反應過來,會快速煽動翅膀,發出“吱,吱吱吱”的短促叫聲,整個身體都在抽搐,遇到勁頭大的,能把手指給震麻了。

蟪蛄的出現告訴我們,涼爽的春風馬上就要走了,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也正是如此,蟪蛄出來得最早,消失得也最早,到了八月份左右,基本就是黑蚱蟬的天下了,第一聲黑蚱蟬鳴,往往預示著“三伏天”的到來。

7月、黑蚱蟬

7月初,黑蚱蟬陸續破土,這種蟬體型最大,可達5釐米,翅展更是能夠長達13釐米,通體黑色,翅膀透明,發出類似電鋸般持續的鳴聲:“喳———”,此時站在樹下,會讓人感到很聒噪。

不只是精神上感到聒噪,如果你在樹下呆得久了,會感覺有“小水滴”飄落在臉上,但此時並未下雨,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小雨滴”是蟬的排洩物,雖然對人體無害,但難免覺得噁心。 黑蚱蟬喜歡在樹木頂端,我們很難抓到,但伯勞、烏鶇等鳥類卻可以輕而易舉地抓住它們,被抓後,黑蚱蟬很少像蟪蛄一樣劇烈掙扎,反而一副認命的模樣。

8月、蒙古寒蟬。

蒙古寒蟬是3種蟬中出現最晚的,大概在8月中下旬才開始大量出現,此時早晚的溫度已經沒有那麼熱了。 蒙古寒蟬的大小介於其它兩種蟬之間,身體顏色有些偏綠,腹面也附著白色的粉末,翅膀完全透明。身體偏修長。

和其它2種蟬鳴不同,蒙古寒蟬的鳴聲呈現出規律性的起伏,發出類似“知了—知了—知了—知———”的迴圈,所謂的“知了猴”描述的應該就是蒙古寒蟬的叫聲。

蒙古寒蟬喜歡在炎熱的午間組成步調一致的大合唱,聲勢浩大,尤其是恰值午飯後,這種規律性極強的蟬鳴,催眠效果十分顯著。

好了,兒時3種最常見的蟬類就介紹到這裡,接下來,自然君再給大家做一些關於蟬的小科普吧。

蟬的一生主要分為3個階段:卵、若蟲和成蟲。雌蟬將卵產於樹皮下,第二年春天孵化出若蟲後,鑽入地下,幾年甚至十幾年後,在某個夜晚破土羽化。

比如在大洋彼岸的北美,上億隻蟬經過十幾年的蟄伏,於今年集中破土而出,給當地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災害。

這事兒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放在我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因為蟬在羽化之前,是我們餐桌上風味獨特的美味……

營養豐富,蛋白質極高,都不用裹面,直接下鍋炸,隔壁小孩哇就饞哭了……

在我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夏天的樂趣就是和父親打著手電抓“知了猴”,看到樹下有小洞就興奮得不得了,手電一照,裡面一定會有一隻等待破土的“知了猴”。

現在我們都知道,蟬主要靠細長的口器刺入樹幹吸食汁液為食,所以,如果一棵樹上的蟬數量過多,會導致枝條枯死、根系腐爛。

然而,古人可沒有這種知識儲備,反而認為蟬以晨露為食,擇高木而棲,是高潔的象徵,備受文人尤其是有節氣的“清官”青睞,尤其是“羽化”的過程,在古人眼中簡直就是一種新生,以至於

創作出“玉蟬”(放入口中)和“玉衣”(包裹全身)等陪葬器物,寓意轉生

,往往是盜墓題材小說和電影裡的高潮劇情。

【大自然是有靈性的,而我的任務是把Ta介紹給你——靈語自然】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疑問請聯絡自然君,歡迎大家關注!

上一篇:iOS 15隱藏功能 — 六項更改讓您的 iPhone 變得更好,值得一試!
下一篇:好電動牙刷一定貴?格局小了!BYCOO價效比不傷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