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枚核彈打擊一個航母戰鬥群,到底夠不夠用?

現代武器中威力最大的武器無疑是核彈,據說這種是最不應該出現在人類世界中的武器,使得人類在歷史上首次擁有了毀滅自身的能力,在全球仍然動盪、“瘋子”領導頻出的時代裡,核武器無疑是一個“超級定時炸彈”!

70多年前的十字路口行動:核彈究竟能不能摧毀航母戰鬥群?

用核彈來轟航母這種經常在軍迷口中流傳,一枚核彈直接摧毀整個航母戰鬥群這種可能性當然存在,比如前蘇聯曾經實際當量達5800萬噸的沙皇炸彈,但在氫彈被製造出來以前,美國人還真的用原子彈轟過航母戰鬥群!

1946年美國在比基尼環礁的十字路口行動就是這樣一次實彈試爆行為,它總共有兩次,又一次是

代號Able的空中核爆測試和代號Baker的水下核爆測試。

1、

Able空中核爆測試

1946年7月1日上午9時,原計劃是一架

B-29轟炸機

內華達號戰列艦

上空投下一枚2。3萬噸當量的吉爾達核彈,結果卻偏離目標,在

吉列姆號海軍運輸艦

上空160米處爆炸了,當時的艦艇分佈及沉沒如下圖:

原子彈空爆後

圓圈大約為1千米範圍,起爆高度160米,應該基本都沉了吧!但事實上只有編號為1、4、5、6、9的艦艇沉沒!分佈距離如下圖:

是不是有點小失望?那麼來看看被重創的船隻又有哪些呢?

很多在1千米範圍內,只要是船頭或者船尾對著爆心方向的,基本都倖存了,而橫著爆心方向的,基本都當場“去世”,而在562米、570米的內華達和阿肯色號只是重創,2071米外的薩拉託加號航母也是重創,但卻並非衝擊波引起,而是核爆引發的大火和彈藥殉爆。

薩拉託加號航母

在910米處曾經偷襲珍珠港的長門號居然連重創都沒有,甚至發動主機即可將其開走!是不是很失望?空爆核彈的威力其實並不是很大!

長門號戰列艦

2、

Baker水下核爆測試

Baker水下核爆測試

使用的是當量為2。1萬噸核彈,在

登陸艦(LSM-60)下水深約27米處,海床深度為55米,位於整個靶艦區中央,引爆後LSM-60登陸艦沒有留下任何可辨認殘骸,其它有八艘軍艦在核爆後沉沒。

Baker核彈引爆後4毫秒

水下核爆要比大氣層中核爆效率高得多,在

Baker水下核爆測試總共有10艘沉沒,如下圖:

第二次水下核爆時長門號終於掛了,除了長門號以外,還有薩拉託加號航母以及歐根親王與阿肯色號戰列艦,最遠沉沒的距離是1600米以外,一個同樣的問題,橫向朝著爆心的受損特別嚴重,換句話說,假如在核爆時縱向對著爆心,那麼大機率就能倖存!

Baker核彈引爆5秒後

不過有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資料,合適深度的水下爆炸威力更大,因為在空中核爆時有35%的動物死亡,而在水下爆炸時,動物死亡率幾乎100%!

好萊塢大片

《美國刺客》的片尾就有一個核彈爆炸,第六航母戰鬥群幾乎全軍覆沒的場景,就影片中主人公在快艇上看不到航母戰鬥群,似乎相距數十千米,但從衛星圖中的比例來看卻距離並不是很遙遠,大約只有3-5千米!

而從劇中的設定來看,似乎是一枚揹包型的核彈,它的爆炸威力大約只有數千噸當量,按理來說在數千米範圍確實可以對橫向運動航母戰鬥群造成比較大的傷害,但令人意外的是為何不指揮航母戰鬥群轉向爆心呢,那種狀態下傷害最低!

一般航母戰鬥群分佈範圍數數十千米到不等,如果反潛驅護前出外圍,那麼可能範圍會更大,一顆核彈想要毀滅航母戰鬥群是不可能的,但毀傷航母絕對沒問題,前提是要將氫彈準確送達航母數千米範圍內,而我國在運動目標跟蹤方面的技術有獨到之處!

核彈的威力為什麼會有那麼大?

十字路行動中的核彈只是一枚威力約為2。3萬噸的原子彈而已,在水下27米處的爆炸威力居然要比空爆更強大,也許這堵水牆的威力也不可小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水能增加核彈的威力,也能削弱核彈威力,假如這枚2。3萬噸的核彈丟到馬裡亞納海溝底部,估計也就冒一大泡而已!

核彈其實有兩種,一種原子彈,另一種是氫彈,兩者原理相反並且威力也大相徑庭,前者原子彈威力最大也不超過30萬噸TNT當量,因為成本太高,效率太低而被“聯合國五常”淘汰,反而威力更大的氫彈成本更低,為什麼會有如此差別?除了“五常”外其他國家為什麼不研製這種成本低但威力更大的氫彈?

原子彈為何威力不大,成本反而更高?

原子彈使用的是裂變材料鈾-235或者鈽-239,前者在鈾礦中提取的鈾中含量只有

0。72%左右,而且分離很困難,因此鈾-235的生產過程非常繁瑣,而鈽-239需要透過裂變堆生產,因此兩者成本都居高不下!

需要臨界質量、裂變效率差

原子彈中的鈾-235是快中子撞擊裂變,中子能級很高,但原子核之間存在太大的間隙,因此必須有足夠多的數量才能保證快中子撞擊到原子核發生裂變。而這個足夠多的數量就是裂變材料的臨界質量,鈾-235的臨界質量大約是52千克,鈽-239的臨界質量是10千克,因此裂變材料有一個下限,不過用中子反射材料可以讓臨界質量降低!

一枚核彈打擊一個航母戰鬥群,到底夠不夠用?

由於臨界質量的存在,因此也導致裂變材料存放時必須分開,所以才會有內爆式和槍式兩種起爆結構,平時分開存放的塊狀核材料,在起爆瞬間合在一起,然後快中子發生器發出的中子撞擊裂變材料,引發裂變。

一枚核彈打擊一個航母戰鬥群,到底夠不夠用?

但仍然存在一個問題,裂變發生時,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因此材料之間的間距會擴大散開,中子撞擊裂變時的可能會在某個時刻後再也無法形成鏈式反應,因為核材料被炸碎了,所以這個裂變彈的當量無法無限提高,裂變效率最多也就20%左右!

一枚核彈打擊一個航母戰鬥群,到底夠不夠用?

30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大約需要15千克核材料(鈾或者鈽都差不多),那麼需要75千克的核裝藥,鈾-235大約需要

2000-3000元/克,鈽則需要2萬元一克,各位可以想象一下,這核彈實在是太貴了,就算用鈾也要上億元一顆,誰特麼用得起?

一枚核彈打擊一個航母戰鬥群,到底夠不夠用?

氫彈用原子彈引爆,但成本卻更低

氫彈的原理是氘氚聚變,這個條件是原子彈引爆給予的,氘就是重水中的“氫”,成本很低,氚可以用氘化鋰-6在原子彈引爆時的中子流中生成氚,而氘化鋰-6受熱分解成氘,完美解決了氘和氚的來歷,並且作為扳機的原子彈就像引信一樣,不需要大當量,入門級即可!

一枚核彈打擊一個航母戰鬥群,到底夠不夠用?

因此越大的氫彈,單位當量的成本就會越低!就像引爆炸藥的雷管要幾塊錢一根,但你就算是放上100節TNT炸藥,也只需要一根雷管,但如果要達到100節TNT炸藥的威力,那麼雷管的成本可能超過小几萬了,你覺得哪個成本更低?

一枚核彈打擊一個航母戰鬥群,到底夠不夠用?

只是很可惜,氫彈構型十分複雜,因為引爆氫彈的不是高溫高壓,而是X射線和伽馬射線對聚變材料的壓縮,真正突破這個原理的構型只有兩個,一個是T-U構型,另一個就是我國的于敏構型,當年那人工直接計算出這個模型,而現代全球那麼多國家,還有那麼牛逼的計算機,還是算不出氫彈的構型,當年的科學家實在是太猛了,在此緬懷下兩彈一星的功勳科學家們!

上一篇:611羅技放價王建國放梗?這次梗王竟然連萌寵都不放過!
下一篇:618該如何挑選帶線藍芽耳機,健身達人公認好用的藍芽耳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