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華為鴻蒙系統背後:一個作業系統的崛起,對中國科技意味著什麼

文丨辣說科技

1+8+N捨去N,跟IOS、Android有何區別?

這周華為釋出了曾經餘承東號稱可以馬上拿來用的harmonyOS 2,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鴻蒙系統!這一行動瞬間引起了科技圈的熱議,鴻蒙到底是什麼?對行業將帶來哪些改變?有人說,鴻蒙是萬物互聯的基礎,亦有人說,這是國內系統突破西方技術壟斷的先河,還有人說,鴻蒙的釋出,就像那暗夜中的煙花,燦爛奪目的同時帶來了光明!我從他們的言語中看到了興奮,很顯然,處於興奮狀態的他們並不能給我一個準確的答案,於是我翻閱了很多近期關於鴻蒙系統的文章以及影片以及再次回顧了鴻蒙系統的釋出會,最終我透過他們的描述得到了一個與之相近卻又相反的答案!

正如標題所說,不同人眼中的不同,萬物互聯並非鴻蒙一條路!華為,用一個系統把所有硬體連線到一起,提供一致的協同體驗,比如用一部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對著同樣搭載鴻蒙系統的豆漿機,“碰一碰”,你就可以在手機上操作豆漿機!同理,換成洗衣機、咖啡機、微波爐,都可以透過“碰一碰”來實現用手機操控!透過王成錄在鴻蒙2。0釋出會上的講述,華為設計鴻蒙的初衷是希望透過一套程式碼能夠滿足大大小小的硬體要求,同時王成錄還表示,截止至今日沒有一套系統可以做到覆蓋所有裝置!至此我忽然想到了蘋果的Apple ID以及iCloud!因為安卓系統這邊涉及的面很廣,所以為了節省篇幅,我們先把安卓放在一邊,對照蘋果生態來理解華為口中所謂的萬物互聯!

按照王成錄先生的釋義,華為透過系統將不同的硬體聯絡到了一起,而作為對照方的蘋果,則是透過Apple ID實現了不同產品之間的聯動。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異呢?王成錄先生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智慧手機相對於功能手機最大的變化是可以讓消費者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軟體,而鴻蒙則是進一步做到了讓使用者自主選擇硬體!比如用一部手機拍攝多視角的拍攝,那麼此時就可以透過手機連線無人機、攝像機、運動相機連線到一起進行協同拍攝!

那麼我們反觀蘋果這邊,當你在多裝置中登入同一個AppleID的時候,你可以透過iMac呼叫iPhone的攝像頭,可以用Apple Watch 開啟iPhone的攝像頭,那麼它們之間能否做到一款裝置開啟多個裝置的攝像頭呢?這一點,作為持有多款蘋果產品我的來說,我沒有找到相關的軟體或者功能,當然我這裡說的是蘋果產品上自帶的功能,畢竟熟悉監控系統的人一定能夠明白,你只需要一個APP,就可以在一個螢幕上檢視不同位置的攝像頭的畫面,如果攝像頭高階一點的你還可以透過手機APP對他們進行拍攝方向移動等操作,這對安卓以及IOS系統來說都不是難事,但這並不是我要探尋的結果,我想知道的是蘋果有沒有像王成錄說的那樣的設計或者功能。

為了求證這個問題,我撥打了蘋果官方客服電話,並透過客服聯絡到了相關的技術顧問,或許是出於自身制度的關係,即使是我表明了我自媒體作者的身份,但是該顧問仍沒有給我明確的回覆,而是希望我留個聯絡方式給我傳送了個連結。最後我在收到的連結中看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可以,但目前還不行!可以的依據是,IOS、MacOS、iPadOS,他們的底層技術是師出同門的!而目前還不行的原因在我看了長達30多頁的敘述之後,我認為還不行的原因是

不同人眼中的同一事物是不同的!

很顯然,透過這些描述我發現蘋果對所謂的未來包括未來的萬物互聯有著獨特的見解!

所謂的萬物互聯,簡單地說就是很多裝置連線到一起,它可以操作它,它亦可以操作它,但是你們是否有注意過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同硬體或產品形態之間的壁壘是無法透過一個系統來打破的!比如我可以用手機操作豆漿機,但豆漿機可否反過來操作手機?試問可以嗎?或許你會說,誰傻到用豆漿機操控手機?但我想說,假如我在豆漿機旁等待倒取豆漿的時候,突然有電話進來,而我的手機卻在客廳,怎麼辦?對呀,怎麼辦?我可以告訴你,“嘿Siri!幫我接聽電話!”於是電話被接通!如果我告訴你蘋果正在嘗試這方面的設計,在華為鴻蒙號稱的萬物互聯面前,它又該怎麼稱呼?智慧萬物互聯?

蘋果對未來的理解一直是獨特的,這點在他的產品上足以體現,iMac有OSX,iPhone有IOS系統,iPad有iPadOS系統,Apple Watch也有系統,它們的底層雖然是一樣的,但是操作邏輯卻是不同的!OS X是基於滑鼠鍵盤的輸入輸出邏輯,所以它的應用圖示可以做得很小卻非常精準,而iOS與iPad OS是基於手指觸控的操作邏輯而誕生的產品,所以它註定是對手指有著區別於滑鼠的親和感。操作體的不同也造就了產品UI和操作邏輯的不同,從而衍生出了不同的使用體驗,而這個差異正是阻止不同產品進行融合的壁壘,這個壁壘很顯然蘋果在短期內並沒有能力去打破,當然這其中包括華為,否則也不會有“碰一碰”的存在了對嗎?

那麼這個壁壘既然短期內無法打破,蘋果就放棄了嗎?事實上並沒有,他正在透過不斷地嘗試去尋找打破壁壘的方案!比如蘋果現在的雙平臺相互融合的做法,你就可以理解為對未來可能性的一種試探!總而言之,未來仍存在很多未解之謎,今日的言論與見解在未來不一定能夠實現,你現在眼中的萬物互聯,在未來未必是現在的這個樣子!當然,時間的腳步不會停歇,未來也會變成昨日,萬物互聯究竟會以一個什麼形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那麼等未來到來的那一天,自然會清晰明瞭!

上一篇:華為手機芯服:芯服務,神服務,神服務,神服
下一篇:【行業觀察】工業機器人發展卡脖問題:市場被壟斷外資企業大賺特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