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輝哥說:996是不是所謂的售賣時間?996是不是所謂的售賣時間

本文為盧燦偉的第127篇原創

昨天從潮汕回深,結果體驗了一把50km左右的高速,只能用太可怕了來形容,路上不方便看螢幕,聽了一路輝哥的語音。

關於996

輝哥提到一個最近經常聽到的概念,就是

售賣時間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售賣自己的時間,比如像每天8個小時,那麼就是企業去購買你這8個小時的時間,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工作的時間都不止8個小時,特別是這兩年996和007已經被玩壞了,很多大廠都公開大小周,大小周的企業我印象中也是隻有我在剛工作的時候碰到。

那麼996是不是所謂的「福報」,說個政治不正確的話就是看人

。對於沒有覺醒的人來說,特別是剛踏出學校的人來說,反而要爭取996的機會。我的職業經歷早期第一家企業相對比較輕鬆,當時是做一個傳統軟體,每天下班後就是和同事一起打DOTA,週末就打打籃球。這個也是絕大部分人的現狀,沒有一個好的家庭背景,上的學校也是一般般,然後在一家很普通的公司上班,然後按部就班的生活。

然後工作一年多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有同事在360buy(京東)下了訂單買了臺電腦,然後我又看了手頭的工作,每天就是在複製貼上的改bug,越改越多,經常一個bug要到好多地方去改,改完一整天就過去了,當時我能從同事的生活看到我未來的樣子,可是當時我才18歲。

當時做了人生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瞞著家裡人定了單程票去上海,因為當時覺得網際網路是未來。

如果讓我寫書的話我肯定會這樣說

,一下子顯得自己有格局、有遠見、又獨立,還自強不息的感覺,因為覺得這樣才會更加好賣。

但是實際情況上是,我覺得網際網路有點不一樣,但我說不上來。去哪裡做什麼也不知道,但是覺得上海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對於廣東人來說,從小電視上看上海都會比較嚮往。這點有點像廣東之外的人會想去香港看看一樣,廣東人覺得香港就那個樣子沒啥特別的。至於單程票純粹是因為買不起返程的票,因為當時絕大大部分的收入都給家裡了。至於為什麼瞞著家裡人,因為整個家裡人都沒人懂網際網路,問了也白搭肯定是反對的,畢竟去一個沒直系親屬的地方,人生路不熟的,我要是我父母肯定也不願意。

我為什麼要說這麼大一段經歷,

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

,周邊沒有一個人的認知能給你指出前進的道路,也不會讓我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就拿我的家庭認知來說,會覺得做實體生意才是未來,讀書並無太大用處。畢竟在我父母那個年代,透過知識發財的佔比不高。只不過是後來父母運氣不太好,讓我在初中起就失去了當富二代的機會。

這裡回到996的話題,在你自身認知不夠的情況下,你周邊的人也無法提高你的認知的時候,那麼你要怎麼樣才能比你在一樣起跑線的人跑得快呢?

應該只有黑心老闆拿著鞭子抽你每天多跑四個小時了吧

,一年下來你就比別人多了半年的經驗,兩年經驗當三年經驗用,當和同樣起跑線的人競爭的時候,你至少有那麼一點點優勢。

當然我並不是說996是「福報」,是好的。如果你每天沉迷奶頭樂(打遊戲、刷抖音之類的),說真的還不如996創造一點社會價值。

但是這是效率最差最低的做法,僅僅是總比什麼都不做好

。你把這些時間拿來閱讀、拿來學習、拿來運動都比這個好。

關於副業

那麼如果不996,如何利用好我們自己的時間,或者賺到工資外的收入,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副業。

輝哥認為收入要分成三塊,一塊是工資的收入、一塊是興趣的收入、一塊是投資的收入,分別對應保證日常的基礎開銷、興趣的收入用於提高生活質量和繼續投入興趣的開銷、投資的收入主要是實現財富的自由。

不過這裡並沒有提到副業,而是用另外一個詞代替,興趣。每個人的興趣都不太一樣,在知識付費的時代,興趣也可以變得有收入。比如你喜歡攝影,那麼幫別人拍照,傳授攝影知識都是可以帶來收入的方式。

但是如果定義副業的話就是要有收入,那麼副業儘量不要以售賣自己的單份時間為主,畢竟你的主業已經售賣了自己的單份時間了,如果你副業也是售賣單份時間且單價高,那為何你不把副業變成你的主業並且再找一份新的副業呢?

至於做這個選擇的關鍵你的主業是不是你的主航道,如果是的話,那麼建議不要換一個副業,因為長久下來你的主業就可能失去了競爭力。

在主業為主航道的情況下,副業的定義應該是創造能多份售賣的時間,也就是一份時間投入,邊際成本基本為零。比如現在短影片這麼火,你投入一次時間成本拍出一個影片,可以給非常多的人看,每天這個觀看在未來都會持續的增加,但是你的投入就那麼一次。

像寫作也一樣,我記得我有一篇文章在19年底寫的,到現在依然會有人給這篇文章點贊。像寫書、做課程、搞社群這些都是類似,當然你可以寫一個程式放到應用市場售賣,都是一次投入,多次售賣。

如果你主業是你的主賽道,那麼你的副業應該是增強你的主業的競爭力,而不是和主業搶奪時間。

關於認知升級

現在很多人都在說認知升級,然後知行合一。認知逐漸變成一個鄙視鏈的詞,有的人透過說我的認知比你的高來尋求優越感。這有點像學歷的鄙視一樣,碩士鄙視本科、一本鄙視二本、然後大家一起鄙視專科,專科鄙視那些沒上大學的。

輝哥有個觀點讓我覺得很多道理,

他說看學歷應該首先看最低學歷的學校,而不是看最高學歷的學校

,然後再一層層往上看。突然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如果從小的時候的學校就是好學校的話,周邊的人都是精英,那麼這個人大機率也是精英。

像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個影片就是講英國的私立學校和普通的公立學校做了一次交換對比,然後老師就發現私立學校規定了學生頭髮的長短,走路姿勢、服裝等。18歲前不準喝酒,賭博更是不允許,就算家裡錢再多,也不能擁有自己的汽車。然後還有定期邀請名人來演講、晚上還要出席各種晚宴培養自信和社交能力。

然而公立學校的孩子就早早放學,然後孩子們放學沒事情做,就結伴在家打遊戲。

輝哥提到一個人的前三份職業經歷基本上可以把這個人定型了,除非遇到極大的挫折或者社會毒打導致覺醒,不然這個人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是一個什麼樣水平的人。我想了下似乎也是,對比了一下自己的經歷和這麼多年來的招聘經驗,確實如果一開始從不錯的學校和前幾份工作都是不錯的平臺,那麼這個人的水平確實是比其他候選人優秀的不止一點點。

但是我招聘的大部分人都不是這類人,而是之前經歷沒那麼好但是面試發現是個璞玉的人。不過也有賭錯的時候,但大部分時候都是對的。為什麼說我不招前面這些精英呢?因為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他們太貴了……

認知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他可以是你的學識、你的經驗、你的眼光、你的格局等等,

我覺得更像是對一個人的度量單位或者等級

,既然是等級的話那麼我們就能想象和遊戲一樣。遊戲提升等級一般會怎麼做,打怪啊。

打怪我們能怎麼做,第一種方式就是蠢辦法,就是不斷打小怪去提高自己的經驗值和等級,比如日更寫作就是,所謂的一萬小時的定律也是類似,就是持之以恆的堅持去做某件事情。比如你把你的技能練到滿級,那麼你可以單刷BOSS。要嘛就在村口刷小怪,等滿級可以用拳頭讓BOSS跪著給你唱征服。

上面本質上是

透過技能(專業技能:比如開發能力、運營能力、產品能力)

,或者透過你的

基礎能力(比如寫作能力、演講能力、社交能力、思維能力)

去打敗一個個的BOSS,不斷的提升。

那你可能會說上面的路徑太慢了,有沒有其他方法,有的。強化你的裝備,比如你的武器加上各種buff,變成一把強有力的武器,儘管你自身能力很差,但是武器加成很高啊,你也可以去單刷BOSS。

這裡的武器就是你的學習能力(比如說閱讀、方法論、資訊差)。

那你可能還要說,這個也很慢,比如加buff可能導致這把武器沒了(看了很多用不上的書、收集了一堆沒法歸納的資訊)。

那麼只剩一條路你可以走了,氪金

。你可以

花錢買外掛(找大佬指點、跟高人學習)

,也可以

購買寶箱(別人整理好的課程、含有優質資訊的付費社群)

,當然你可能會被

封號(找到假的大佬,被割韭菜)

或者你的

寶箱開出來根本是沒用的東西(比如含金量不高的課程、低質量的社群)

關於關係

輝哥有個觀點是,與其浪費時間在錯的人身上去磨合,還不如多花時間去找對的人。這裡的關係指的是各種關係,比如伴侶,合作伙伴,企業等等。

如果一家只想賣10萬的臺車的企業和一家想一年賣2000萬臺車的企業,你更想去哪家?

也就是目標的設立會體現這家企業的發展,很可能最終無法達到這個目標,但是追逐目標的過程肯定會讓這家企業更加優秀,至少比只想賣10萬臺車的企業高度要高。

那麼人也是一樣,有目標的人和沒目標的人所看到的事情的高度也不一樣。無論哪種關係,親密關係也好、同事關係也好、合夥人關係也好,如果大家所追求的高度不一樣,那麼分開是早晚的事情。

像我早年創業的時候,合夥人所奉行的價值觀就和我很不一致,導致後來有很多我無法認同的行為,這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角度不同。在職場上我也開除過很多不合適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會花很多時間去培養他們調整,包括我的領導也常跟我說多給他們點機會,一家成熟的公司不會介意多養一個人的。

後來我發現這個觀點錯了,錯的特別離譜

。在我自己的很多觀點發生改變後,我發現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就是改變他人的思維

,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很多問題很多人跟我一次次提過,我都無法改變自己的觀點。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很多人說,

凡事找內因,只有自己願意改變了,那麼才能正的改變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我們篩選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篩選我們,即使現在合適,可能在1年、2年後就不一定合適了,人都是會成長的,大家成長的速度不一樣,一旦這個差異過大,那麼就沒有必要在去維持了,就像比爾蓋茲27年的婚姻一樣,那麼大的沉沒成本依然選擇分開。

那麼待在舒適區一定不好嗎?非也,可能對於他人來說,這個就是幸福

。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對方身上,也不要把他人的觀點強加在自己身上。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個富人看到一個漁夫在海邊曬太陽,然後說:“漁夫你這樣子不行,你應該出去打漁,然後賺更多的錢,然後買更多的漁船,接著僱上一批人幫你打漁”。漁夫說:“然後呢?”,富人說:“這樣你不就可以安心的在海邊曬太陽了”,漁夫說:“我現在不就是嗎?”

一段關係開始也要預想好關係結束,就拿創業來說,很多剛開始創業的人對於股權分配、退出機制全部都沒談清楚就開始搞了,最後結果最後雞飛狗跳,我身邊創過業的人,包括我自己的都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最後都是不歡而散,沒有之一。

最後

像有些道理,有的人看完覺得是雞湯,有的人看完覺得是成長。就如電影一樣,有的人看完覺得是喜劇,而有的人看完是悲劇

。不一樣的人看完有不一樣的結論,我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但也不要去捧殺他人的觀點。人類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強行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從而得到優越感和成就感,本質上還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

上一篇:nature:澱粉樣蛋白與大腦澱粉樣血管病相比,哪些因素更利於進一步發展
下一篇:蘋果將更新ipod touch產品線,並將來的產品線將會變成一個怎樣的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