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nasa將發射自己的大型天文望遠鏡,能夠解決人類眼睛的問題,還能看到

400多年前伽利略第一個把望遠鏡指向星空,從那個時候人類才真正開始藉助於儀器進行天象觀測,此前全靠肉眼觀天,當一名

天文學家

沒有一個好視力是完全不行的。宇宙很遼闊肉眼可及範圍還是太小,因此科學家藉助於各種型別的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

點選載入圖片

接收可見光的是比較常見的,目前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大型天文望遠鏡,當然為了消除大氣層的影響,NASA把望遠鏡發射到繞地球軌道上,這樣更加有利於天文觀測,目前正在執行的是哈勃望遠鏡,NASA預計明年發射韋伯望遠鏡用來替代哈勃望遠鏡進行觀天。很多天體不僅僅發射出可見光,還有大量的射電訊號,需要透過

射電望遠鏡

來接收,尤其是距離較遠的一些極端天體,例如中子星等。

點選載入圖片

說起“天眼”大家第一印象應該是我國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位於貴州省的大山中,1994年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構想,最後經過22年的設計施工建造,在2016年落成使用,“天眼”也成為迄今為止單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各方面效能遠超美國的“天眼”。

點選載入圖片

在FAST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被稱為天眼,這座大型射電望遠鏡於1963年完工投入使用,在那個時代它的口徑可以達到350米已經非常了不得。

為了慶祝望遠鏡的建成投入使用,阿雷西博望遠鏡還向外發射了一段二進位制訊號,目標是2。5萬光年之外的球狀星團M13,其內容比較豐富分別介紹了人類的外觀、DNA雙螺旋結構、太陽系的基本結構以及望遠鏡的口徑和波長等資訊。如果這個訊號最終被地外生命所接收,那麼它們可以透過訊號內容判斷出人類的基本資訊以及生活的恆星系基本結構。

點選載入圖片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觀測可謂是碩果累累,天文學家藉助這個大口徑射電望遠鏡有了很多重大發現,例如1974年科學家發現第一個射電脈衝雙星系統,90年代又藉助該望遠鏡發現了第一個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等等,從那個時候我們知道人類也許並不孤單。夜晚仰望星空看見的點點繁星,每一顆幾乎都是恆星,在它們的周圍也許就存在著行星系統,也許某顆行星上同樣誕生了生命發展出智慧文明,此時此刻也恰巧仰望星空。

點選載入圖片

除了科學上的研究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每年都接待超10萬人次的參觀,尤其是在007系列的黃金眼中出現,徹底讓阿雷西博火出了圈。

但是隨著發展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就是曾經的“天眼”年久失修,主要也是維護費用過高,開始變成大家口中的垃圾場,尤其是在2020年接連幾次的鋼纜斷裂,讓鏡面損壞嚴重。尤其是2020年12月1日的一次倒塌,重達900噸的裝置平臺直接砸在了射電鏡面上,徹底的讓阿雷西博退出歷史的舞臺。

點選載入圖片

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倒塌其實也在見證著我國“天眼”的崛起,在2021年4月1日我國的“天眼”也將向全世界科學界開發,當然我國的天眼也要借鑑阿雷西博的發展歷程,避免走向它的那個結局。

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可以接收非常微弱的射電訊號,發現我們周圍存在的脈衝星,脈衝星可以充當未來人類星際航行的燈塔,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時“天眼”也有尋找地外文明的作用,畢竟一個生物文明發展到一定規模,生產學習過程難免釋放出訊號,“天眼”可以接收並且區分出這類訊號和天體自然形成訊號之間的差別。

點選載入圖片

有的朋友說大型射電望遠鏡非常危險,可能招來災難,但實際上這類射電望遠鏡更像是耳朵,接收來自於宇宙深處的訊號,而不是從地球上向外發射訊號,這一點不用過分擔憂。

曾經的“天眼”阿雷西博望遠鏡達到過頂峰,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畢竟是跨時代的產物,後期的維護費用以及科學產出早都不成正比,變成一個廢舊垃圾場倒也可以理解。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上一篇:天文地質學開拓者和奠基人尤金·舒梅克被美國宇航局送上了月球
下一篇:盾盾獵奇| 冰雹20天不化之謎:巴西南馬託格羅索州南法蒂瑪市下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