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三國名將李典絕非最垃圾的第一關boss:三國小人物誌0062:曹營儒將

三國名將李典絕非最垃圾的第一關BOSS:三國小人物誌0062:世人忽視的曹營儒將——李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熟悉三國文化的朋友,對於李典這個人物,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

他表字曼成,籍貫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省鉅野縣),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陣營的一員將領……

然而,對於80,90後的三國愛好者們來說,認識李典這個人物,一般是在日本光榮公司出品的經典街機作品——《三國志之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中。李典在這部遊戲裡,是作為第一關博望坡的BOSS,在關底守關。

由於按照街機遊戲的普遍設定,第一關的BOSS普遍不會太強(怕嚇退玩家)。所以李典在遊戲中的能力設定,也是相當低下。不僅招式少、攻擊力弱,而且HP條也不長……基本上只要不是太手殘的玩家,一命不損將其擊敗斬首,都不是什麼難事……

甚至於,由於這款遊戲的風靡於世,玩家群體人數眾多。李典幾乎可以被評定為,在街機遊戲歷史上,被玩家們用搖桿和按鈕,所完虐得最多的一位BOSS……

所以,李典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都留下了一個“低能”的印象。感覺他在曹操陣營裡,也就是一個二流將軍的身份。再加上在《三國演義》小說中,李典的單挑戰績並不算好。唯一的單挑勝績,就是生擒過黃巾下將黃邵。在與趙雲這種超一流武將的對決中,他只撐了十個回合就敗下陣來……

事實上真是如此嗎?歷史上真實的李典,難道也是這麼一位低能將領,武功低下且能力平庸,只配當個馬前卒?在猛將如雲的曹操陣營裡,他就是個墊腳石,綠葉之類的配角角色,無足輕重?

其實,根據史料的記載,李典絕對算得上是,曹操麾下的重要將領之一。他出生豪門,而且飽讀詩書,在能征善戰的同時,也不弱於文治,完全可以被冠以“儒將”的稱號。

至於他的戰績,博望坡之戰識破劉備遁計,徵河北圍攻壺關戰勝高幹,戰韓遂紮營道東原,逍遙津大破孫權江東……雖不見得戰功有多麼出色,但也幾乎沒有什麼敗績。至少,他的功勞並不比後世人所推崇的“五子良將”(張遼,張郃,徐晃等人),要差上多少……

我想,我們還是根據史料的記載,加以各種推斷和分析,來好好解析一下李典這個人物,儘可能還原他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

陳壽所著《三國志》中,有李典的獨立傳記,位於《三國志-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中。而且傳記一開始就記載了,關於李典的出生家庭,是山陽郡當地有名的大豪門,大家族。

尤其是李典的“從父”李乾,在當地很有威望,被譽為英雄,手底下集合了好幾千“食客”,是一支非常能打仗的隊伍。在漢獻帝初平年間(大約公元191年左右),他率領所部投奔到曹操麾下,並且成為了曹營中的一支勁旅……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眾隨太祖)

而李典,也是跟隨其叔父一起,投靠到曹操軍中,從此開始了他在曹操麾下效力的仕途……也就是說,李典的身份是豪門子弟,這一點和演義小說上的描述,可謂是完全不同。(《三國演義》中,李典於第五回出場,單身投靠曹操,為帳前吏)

就此,我們不難推斷,李典在曹操陣營中的地位和職務。他是“李家軍”中的一員,直接上司是他的叔父李乾。而這個李家軍,從本質上來說,類似於曹操集團旗下的一個子集團,雖然聽從曹操的號令,但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我們知道,在漢末三國時代,家族門閥對於政治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甚至在很多地方事務上,大家族可以起到舉足輕重作用。而李典所在的李家軍,身後是山陽郡有名的李氏一族,勢力龐大且族人眾多。他們能夠投效曹操,為其效力,對於霸業剛剛處於起步階段的老曹來說,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據史料記載,李家軍幾乎參加了曹操早期的所有戰役,討黃巾、攻袁術、徵徐州……尤其是在張邈陳宮謀反,引呂布佔據兗州的時候,李氏一族非但沒有跟風投降,反而為曹操保住了乘氏等地盤,並極力安撫當地,人心惶惶的百姓。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破黃巾於壽張,又從擊袁術,徵徐州。呂布之亂,太祖遣乾還乘氏,慰勞諸縣)

之後的兗州地界,進入了曹呂兩家犬牙交錯,短兵相接的階段。由於陳宮等本土名仕的全力支援,呂布一方在贏取兗州人心方面,取得了較大的優勢。幾乎所有的兗州大家族,都站到了呂布一方。

只有以李乾、李進等人為首的李家,還堅定地站在曹操一方,拒不接受呂布陳宮等人的招降。結果就是,呂布手下的薛蘭、李封等人,在遭到李氏一族的拒降以後,率軍洗劫了李家,並殺掉了李家軍的首領,也就是李典的叔父李乾……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布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聽,遂殺乾)

之後,李乾的兒子李整,繼任了李家軍首領的職務。並在曹操的指揮下,進軍打敗了呂布軍的薛蘭、李封等部,還幫助曹操逐漸收復了,兗州地界的其它一些城池……在呂布兵敗,退到乘氏的時候,又是被同屬李家的人李進,來了個痛打落水狗,再次帶兵追擊……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太祖使乾子整將乾兵,與諸將擊蘭、封。蘭、封破,從平兗州諸縣有功)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秋九月,太祖還鄄城。布到乘氏,為其縣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

看得出,李氏一族在曹操集團創業的初期,為後者所立下的功勳,是相當巨大的。不僅是在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都全力幫助曹操,而且還流血犧牲,付出了巨大的族人傷亡代價(族長李乾都死了)。

而李典,在這個階段之中,並無戰場表現的記錄。很可能是因為他年齡尚小,所以還沒有機會獨擔大任,帶兵打仗。而且,據史料記載,他年少之時並不尚武,反而是樂於讀書,不但拜師學習《春秋左氏傳》等名著,還飽覽了群書,可謂是學富五車……

(《魏書》記載:典少好學,不樂兵事,乃就師讀春秋左氏傳,博觀群書)

直到後來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李整去世,李典被曹操提拔任為潁陰縣縣令,擔任中郎將,並統領李家軍。這時候,他才算是逐漸接手了李氏一族的事務,開始在曹操麾下真正地嶄露頭角……

據史書記載,李典在上位以後的第一次表現,就是在官渡之戰中。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場戰役非常關鍵,是曹操與袁紹之間的“北方梟雄決戰”。兩軍可謂是精銳盡出,主力對峙,嚴陣以待……

李典在這場戰役中,雖然沒有被派上戰場作戰,但也承擔了非常重要的後勤軍需工作。他率領自己的部眾和李家的族人們,負責起運輸糧食布匹等事務,有力保障了曹操大軍,在官渡前線的後勤所需。

不僅如此,李典在這一系列的工作中,還表現出了擅長地方治理,精於政務等優點。令曹操十分賞識他,很快就提升他為離狐太守,官居裨將軍……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整卒,典徙潁陰令,為中郎將,將整軍,遷離狐太守。

時太祖與袁紹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輸谷帛供軍。紹破,以典為裨將軍,屯安民)

之後,李典也很快有了在戰場上表現的機會。在袁紹去世以後,曹操進軍河北,攻打黎陽,與袁譚袁尚兄弟作戰。依然負責後勤工作的李典,在糧草運輸水路上,遇到了敵方將領高蕃的阻攔。

這時候,李典本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則,抵制了曹老闆“改陸路運糧”的命令。他與程昱和其他眾將商議,覺得敵人雖然外表虛張聲勢,但實際戰鬥力並不強。而且他們依仗水勢,有輕敵思想,只要能夠一鼓作氣,就一定可以打垮他們……

果然,在李典程昱等人北渡黃河,進攻高蕃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太強烈的抵抗。很快就解決了敵人橫在水路上的釘子,從此水路暢通,再也不用擔心前方大軍的後勤運輸,和糧草補給的問題……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太祖擊譚、尚於黎陽,使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典與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軍不內御,苟利國家,專之可也,宜亟擊之。”昱亦以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說,李典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最廣為人知的戰役——博望坡之戰。

這裡先要說明的是,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並非是如演義小說中所描述的,是發生在曹操大軍南下前夕。而且是諸葛亮初出茅廬之後的第一場大勝,一把大火將來勢洶洶的夏侯惇李典等人燒得屁滾尿流……

據史料記載,博望坡之戰發生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諸葛亮尚未出山)。而且是劉備在劉表的命令下,率軍主動進攻,趁著曹操北征袁氏之時,突襲其大本營許昌。由於戰役的突然性,劉備這一路居然打到了,離許昌很近的葉縣,可謂是對曹操的核心地盤,造成了相當的威脅。

這時候,曹操趕緊調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率軍抵擋劉備的進攻。雙方在博望坡這一代駐軍並對峙下來,戰役陷入了僵持狀態……就在某一天早上,詭計多端的劉備突然燒燬營帳撤退,給對手造成一種潰敗逃跑的假象……

性格急躁的夏侯惇,不肯放棄這個立功的機會,立刻帶上人馬就要去追。這時候李典勸他說:“敵人無故撤退,必然有詐。而且敵人撤退的路上道路狹窄,兩旁又有濃密的草木,倘若他們提前一步擺好口袋,那我們鑽進去就肯定會吃大虧……”

結果,不聽勸告的夏侯惇,果然踩進了劉備挖下的陷阱。在狹窄的山道上被伏兵截住,一時間損失慘重,甚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這時候幸虧有統領後軍的李典,率軍及時殺到,才為他解了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試想,如果不是李典,提前看破了劉備的計謀,而且在前軍被圍以後救援及時。那曹軍很可能會遭遇一場徹底大敗,甚至夏侯惇自己都會因此而喪命。到時候,說不定三國時代,除了“定軍斬夏侯”之外,又會多出一個“博望斬夏侯”的典故……(一般認為,後來的定軍山之戰,是劉備對陣曹操的第一場大勝)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裡,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

之後,李典又參加了曹操集團的多次軍事行動: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跟隨曹操參加圍攻鄴城的戰役;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和樂進一起在壺關圍攻高幹。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在長廣攻打管承……以上這些戰役,李典都獲得了勝利,一路升遷為捕虜將軍,封為都亭侯。

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李典也帶兵參戰,受曹操任命的“都督護軍”趙儼節制……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從圍鄴,鄴定,與樂進圍高幹於壺關,擊管承於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

(《三國志-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記載:太祖徵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透過以上這些戰例,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李典在戰場上的表現。他雖然沒有過以少勝多,以弱逆強這類驚豔的發揮,但也算得上是中規中矩,是一位相當稱職盡責的將軍。而且,他善於思考,擅長分析戰場形勢,經常能準確地看破敵人的意圖,堪稱為一員智將……

而且,除了用兵智慧之外,李典在戰場勇武方面,也絕不容小視。在赤壁之戰以後,他又奉命鎮守合肥,並且作為張遼的副手,參加了大名鼎鼎的“逍遙津之戰”。

據史料記載,這一戰實力可謂懸殊。孫權為了拿下合肥,奪得江淮之地,幾乎是空國而來,水陸兩路可用的兵力足有十萬之眾;而張遼,李典,樂進等人所駐守的合肥,滿打滿算也只有七八千人馬,雙方紙面實力比例甚至超過1:10……

而且,曹魏的主力部隊,這時候正忙於北面和西面的戰事(主要是漢中和劉備對峙),一時間也抽不出機動部隊來救援合肥……也就是說,張遼李典他們,就只能以手中這點不多的兵力,來應對十倍以上的江東軍。怎麼看這一仗也不可能有啥勝算,能夠固守待援,頂住孫權的進攻就已經很不錯了……

然而,戰役的結果卻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張遼李典等人,非但沒有消極防守,反而是毅然出擊,反守為攻,以少敵多。結果竟殺得江東軍丟盔棄甲,連孫權的主帥大本營都受到了巨大的威脅,還折損了陳武等東吳名將……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乃率眾與遼破走權)

客觀來說,逍遙津之戰的功勞,主要是記在主將張遼身上。而戰術戰法方面,也是曹操以“錦囊”的方式來授予的。但是李典作為張遼的副將,一起披掛上陣,率兵拼殺,也算是出了很大一份力。最後能夠大破孫權,並且成就“江東小兒不敢夜啼”的千古傳奇故事,他也是功不可沒。

綜上所述,李典確實算是一位能力非常出眾的將領。他善智謀,且能勇武,是一位難得的軍事人才。然而,我們縱觀李典的整個軍事生涯,卻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他似乎從來都只是一員副將,從來沒有過獨當一面,獨自領軍作戰的經歷……

黃河之戰,他是程昱的副手;博望坡之戰,他是夏侯惇的小弟;鄴城、赤壁之戰,他都是跟在曹操身邊;逍遙津之戰,他又是張遼的副將,戰場上的二把手……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以李典的軍事謀略能力,尚不足以獨當一面,所以只能跟在君王身邊,或是給其他武將打下手?

其實,真實的原因,在於李典的出身和身份。

縱觀曹魏的整個軍事戰爭史,我們會發現,真正能受到重用,且後來能封侯拜爵的人,一般都只有兩種。其一是宗族子弟,也就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人(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等)。其二就是寒門將領,也就是毫無背景和家世,出生低微的人……

也就是說,曹操並不允許其宗室之外,又出生於大家族的人,來獨自掌控軍隊。以免將軍權和地方勢力攪和在一起,影響自己對於軍隊的絕對控制權……客觀來說,這種用人的制度,自然是有所偏頗,但也確實能在很大程度上,讓“軍人”和“士族”兩個團體徹底分開,避免了內部叛亂的發生。

所以,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後,對投誠的張郃大加重用,卻將同樣投效的高覽(河北大家族高家的人)束之高閣;接受荊州集團的投降之後,曹操也把荊州系的將領文聘等人派上戰場,卻不允許蔡瑁張允等人染指軍隊……

而李典,我們之前說過,他原本是李家軍的一員,身後有聲名顯赫的李氏一族,完全是豪門出身。所以在曹操集團的軍事體制下,他的地位其實是非常尷尬,不在戰場上被委以重任,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而且,史書上還記載,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左右,李典曾向曹操請願,將李氏一家的三千多戶,都從原本的居住地,遷移到鄴城一代。而他自己,也自願將自己的封地,遷徙到魏郡……

曹操笑著問他,是否想效仿前人,東漢初年的開國功臣耿純?李典謙虛地回答說,他自認為功勞並不大,卻因為家族和背景的原因,而坐享這麼高的爵位官職。所以應該把自己的族人們都遷過來,以便更好地為主公效力……

當然,這只是李典的含蓄說辭而已。他的真實用意,是以此來降低自己家族的影響力,讓主子曹操安心。他知道,雖然他們李家曾經對曹操,有過投奔效力之恩;他們李家軍也一直對曹操盡忠,在戰場上努力拼殺……然而,他們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支“家兵”,是家族+軍隊一體化的性質。

這樣一支人馬,無論是放在哪個君王的麾下,都是不可能完全放心的。畢竟他們既有家族背景和聲望,又有基於家族的強大軍隊,一旦有心叛亂,則必然會從軍隊牽連到地方,鬧出很大的事情來。

而李典這種“遷徙”的做法,不僅是讓李家宗族的人,離開了自己的根基地盤。還等於是在某種程度上,將李氏一族“解散”。試想李家的人到了鄴城,就是到了曹操的眼皮子底下,而且分散居住,再也不復當年一族人雄霸一方的盛況。

而他們家族的“李家軍”,也等於是改變了“家軍”的性質,從此成為曹操手下一支純粹的軍隊,再也不會和宗族勢力有任何牽連……聰明無比的曹操,當然也讀懂了李典此舉的用意。不但對李典大加讚賞,還給他升官進爵,加封為破虜將軍……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典宗族部曲三千餘家,居乘氏,自請願徙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純邪?”典謝曰:“典駑怯功微,而爵寵過厚,誠宜舉宗陳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實郊遂之內,以制四方,非慕純也。”遂徙部曲宗族萬三千餘口居鄴。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

由此看得出,李典這個人,確實沒有辜負他早年所讀的那麼多書。在政治眼光和為臣之道上,他是非常深諳的。他明白以自己的身份,在曹操麾下效力,就算是再忠心耿耿,盡心盡責,也免不了會受到猜疑,而且還有可能波及身後的整個家族。

於是,一方面為家族考慮,一方面也為了打消君王的疑心,他毅然決定以解散家族的方式,來向曹操表達自己的心意。

表面上看,他這是犧牲了家族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加官進爵。然而事實上,他這樣做以後,不僅讓整個李家,從此能擺脫政治斡旋的影響;還能給自己一個“清白之身”,從此能更好地為君王效力……如此天下為公,如此大度心懷,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不僅如此,在著名的合肥之戰期間,李典也再一次表現出過他的大度與無私。

據史料記載,由於歷史上的恩怨,導致李典與張遼之間的關係,始終處於不太和睦的狀態。因為張遼曾是呂布的部將,在之前與曹氏集團為敵的時候,曾經殺過他們李家不少人(李乾、李整等)。

也就是說,張遼與李典之間,有著宗族血親被屠的血海深仇。此等舊怨,自然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淡然一笑化解的……所以,在曹操遠端操控,定下作戰計劃的時候,作為主將的張遼,自然是有些心裡打鼓……

他倒不是怕李典反戈一擊,以此機會公報私仇。只是擔心兩人之間這種過往恩怨的惡劣關係,會影響二人在戰場上的配合。在這種以弱敵強的嚴峻形勢下,再加上內部不合的負面因素,很可能會誤大事。

這時候,李典就向張遼表明了態度,告訴他國事是國事,私事是私事。既然現在大敵當前,張遼又是主將,那就任何事情都應該由他來拿主意。自己作為副將,當然也會把私人恩怨丟到一邊,全力配合,堅決打好這一仗!

最終,李典此舉不僅安定了軍心,也令張遼十分佩服。二人通力合作,出奇制勝,在戰場上奮勇拼殺,保證了這一戰的勝利……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記載: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進、典、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遼破走權)

然而,合肥之戰也成為了,李典軍事生涯中的最後高光時刻。在這一戰過後不久,他就溘然辭世,年僅36歲……關於他的死因,史書並未記載,只能大致推斷,是在瘟疫中染病,而不治去世(據史料記載,合肥之戰過後,當地爆發過一場大規模的瘟疫)……

是的,英年早逝,也是李典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顯得並不出色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三國志》中,陳壽未能將他位列“五子良將”,因為他的功勞,確實無法和張遼、徐晃、于禁等人相比……

客觀來說,李典的年齡,本身就和這些人不是一個年齡層。他更像是一位後起之秀,出道更晚,去世卻又更早……甚至未能等到,君主真正重用他,且讓他獨當一面的機會。試想要是他能夠多活幾年,在曹營其它名將都逐漸老去凋零以後,則必然能夠有機會,在戰場上大放異彩……相信到時候,他在史書上的履歷,也不會像我們現在看起來這樣單薄……

就此,我們終於算是理清了李典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真實臉譜。他確實是一員難得的將才,有勇有謀,能文能武,而且在軍事政治兩方面都很擅長。更難得的是,他性格謙和,從不爭功,凡事以大局為重,是一位難得的高情商人才……

最終,在史書的評價上,李典留下了一個“長者之風”的稱號。意思是說他年齡輩分雖小,卻為人謙遜,愛好學問,注重儒雅,禮節周到……故而在無論在曹魏朝堂,還是在軍中營房,無論是兵士將領,還是官員士族,都非常尊敬且認同他。

去世以後,他不但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還被追諡為“愍侯”。他的兒子李禎繼承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另一個兒子也受封關內侯,並獲得百戶的封賞。

此外,魏文帝曹丕在繼位以後,也曾追憶李典,讚歎他為:“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國之爪牙”……

PS:雖然在《三國志》中,李典沒有獲得在陳壽筆下,與“五子良將”齊平的地位。但是在《三國志-魏書》的第十八篇中,卻被評為“十將列傳”之首,其後尚有李通、臧霸、文聘、呂虔、許褚、典韋、龐德、龐淯、閻溫等人……

這,應該也算是對他能力的一種肯定,也是對他身上那種謙雅睿智的儒將修養,和寬宏的胸襟氣度,所給予的最大褒獎吧!

圖片來自網路的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上一篇:他賣菜出身,卻一年賣出千億身家,公司裡還有個超級富豪. . .
下一篇:神舟五號宇航員楊利偉為什麼帶一把手槍上太空?這個用途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