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intel第十一代酷睿ipc釋出:3 ghz+i5+i5+i5,效能爆表的14nm工藝

本文轉自電腦報

➤Intel酷睿i9 11900K & 酷睿i5 11600K首發深度評測

Intel繼去年推出第十一代酷睿移動版之後,終於在今年3月16日正式釋出了代號Rocket Lake-S(火箭湖)的第十一代酷睿桌上型電腦處理器。作為14nm工藝收官之作,火箭湖是否能重返效能巔峰?這就要從新一代的Cypress Cove微架構說起。

Cypress Cove新架構加持

第十一代酷睿IPC暴增!

在工作頻率方面,Intel酷睿處理器向來是領軍者,即便是使用經典的14nm工藝,Intel也能讓代號Comet Lake-S的第十代酷睿將最高睿頻做到5。3 GHz,擁有當時頂尖的單核效能,因此在遊戲中的效能表現相當優秀。不過,要讓同為14nm工藝的第十一代酷睿在單核效能方面做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不能再簡單地透過提升頻率來實現,必須要考慮製造工藝帶來的功耗天花板,因此在架構方面進行最佳化和升級就是勢在必行的了。

根據Intel的說法,第十一代酷睿採用了新一代的Cypress Cove架構,在IPC方面相對於上一代酷睿最多提升了19%。我們注意到,從頻率規格來看,第十一代酷睿中的旗艦Intel酷睿i9 11900K在TVB加持下的最高睿頻和Intel酷睿i9 10900K一樣都是5。3 GHz,所以這個IPC的19%優勢可以認為就是架構升級帶來的效果。

此外,第十一代酷睿內建的GPU這次也得到了巨大的升級,採用了銳炬Xe架構,效能提升幅度最高可達50%之多。從具體型號來看,目前的第十一代酷睿中整合的顯示單元包括UHD 750和UHD 730,分別集成了32和24個CU,相比UHD 600系列提升明顯。同時,Intel引以為傲的Deep Learning Boost功能也得到了升級,可以透過新的VNNI指令集在各種AI應用環境中獲得更加高效的表現。

除了前面提到的IPC、核顯與AI加速升級之外,第十一代酷睿還帶來了以下的重要提升:首先,處理器內建了最多20條直出的PCIe 4。0通道,這就意味著使用者可以在使用一塊PCIe 4。0×16獨顯的同時再使用一塊PCIe 4。0×4的固態硬碟,當然,也可以支援(×8×8)+(×4)、(×8)+(×4×4×4)等模式,具體支援哪些模式則要看主機板的設計而定。其次,第十一代酷睿預設最高可支援DDR4 3200記憶體,還提供了Gear1(對應記憶體控制器與記憶體頻率同步的模式)和Gear2(對應記憶體二分頻模式)兩種模式,且支援更寬的時序引數調節,如此一來第十一代酷睿在高頻記憶體支援方面也會有更大的進步。再次,第十一代酷睿配備了增強的多媒體功能,包括10bit AV1和12bit HEVC硬體解碼、E2E壓縮等等,還具備增強的顯示輸出,內建HDMI 2。0,支援HBR3。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代酷睿也全面支援Resizable BAR功能了,搭配最新獨顯可以有效提升遊戲幀率。至於第十一代酷睿全新設計的超頻功能,我們會在後面詳細解讀。

第十一代酷睿全軍亮相,

未鎖頻K系列備受關注

目前大家已經可以從Intel官網查詢到第十一代酷睿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全線產品的規格。簡單來說,第十一代酷睿與第十代酷睿的產品型號基本一一對應,其中也包含了帶K的未鎖頻帶核顯版、帶KF的未鎖頻無核顯版、帶T的低功耗版以及其他無後綴帶核顯版。TDP方面,未鎖頻版統一為125W,F版和無後綴版統一為65W、低功耗版統一為35W。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採用Cypress Cove架構的只包括第十一代Intel酷睿i9/i7/i5,而新版的酷睿i3、奔騰都還是採用了第十代酷睿的架構,這一點從產品型號和內建核顯就能看出來,型號為11XXX而且採用UHD 750/730的是新架構,型號為10XXX或採用UHD 630/610的是上代架構。

超頻玩家最關心的K/KF系列方面,最高的Intel酷睿i9 11900K/KF在TVB技術的支援下,單核睿頻最高可達5。3 GHz,默頻3。5 GHz(相對十代降低200 MHz),不過核心數量從十代的10個減少到了8個。Intel酷睿i7 11700K/KF最高睿頻為5。0 GHz,默頻3。6 GHz,相比十代分別降低100 MHz和200 MHz。Intel酷睿i5 11600K/KF最高睿頻4。9 GHz,默頻3。9 GHz,相比十代分別提升100 MHz和降低200 MHz。第十一代酷睿採用這樣的設定應該是在效能與功耗控制之間尋求更完美的平衡,而且由於Cypress Cove架構在效率方面的大幅升級,即便是頻率降低,效能依然能保持明顯增長。

這裡要特別介紹一下第十一代酷睿在超頻方面的改進。首先,Intel在H570和B560主機板上開放了記憶體超頻功能,而上代的H470和B460是不支援記憶體超頻的,這就能讓更多主流使用者能輕鬆享受高頻記憶體帶來的流暢體驗。其次,第十一代酷睿內建的記憶體控制器現在可以支援Gear2(二分頻)模式與更寬的時序設定,如此一來第十一代酷睿就能更好的支援超高頻記憶體,從而獲得極高的記憶體頻寬。再次,增加了對AVX2與AVX512 offset與Voltage Guard-Band Override的支援,同時也提供了AVX開關選項,超頻玩家可以更靈活地細調壓榨處理器效能極限。

可以看到,Intel官方的XTU超頻軟體已經可以針對Z590/H570/B560進行記憶體超頻,透過豐富的記憶體設定選項來挖掘記憶體的效能極限。總而言之,選擇第十一代酷睿與500系主機板搭配,就可以發揮出更加強大的效能,獲得更流暢的效能體驗。

我們知道,Intel的Turbo Boost系列技術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讓酷睿處理器達到更高的工作頻率,從而獲得更高的效能,但是也只能最多讓兩個核心達到5。2 GHz這樣的頻率。為此Intel從第十代酷睿i9開始引入了TVB技術,將這個上限再度提升了100 MHz。第十一代酷睿則在全核心頻率加速方面加入了全新的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ABT)技術,可以讓第十一代酷睿i9全核心頻率直衝5。1 GHz!從圖中可以看到,在之前的TVB技術支援下,處理器頻率最多達到全核心4。8 GHz,而ABT的出現,可以說是再次大幅提升了第十一代酷睿i9的多核心效能。值得注意的是,ABT只會給第十一代酷睿i9 K/KF系列裝備,而且在使用中會根據供電與散熱的情況自動調整,因此玩家需要注意搭配合適的電源和散熱器使用。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第十一代酷睿的升級要點。首先就是Cypress Cove微架構的應用,為第十一代酷睿帶來了19%的IPC提升,從而大幅提升了單核效能,表現在遊戲應用中就是能獲得更高的幀率;其次,第十一代酷睿配備全新設計的Xe顯示單元,相對上代產品最多提升50%效能;再次,第十一代酷睿帶來了新的超頻功能,方便發燒級玩家挖掘處理器效能極限,同時也在H570/B560這樣的主流主機板上開放了記憶體超頻功能,讓更多主流玩家可以享受到Intel處理器帶來的超低記憶體延遲和超順滑的效能體驗。

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Intel評測套裝中的第十一代酷睿實物吧。

Intel官方送測套裝賞析

媒體測試套裝包括兩顆第十一代處理器和一塊ROG M13H主機板

和上代酷睿類似,Intel官方送測的套裝並非採用零售包裝,而是採用了獨特的包裝形式,所以這次就看不到行貨的那個“波浪”盒子啦。第十一代酷睿評測套裝的包裝開啟類似一個展示臺,“為遊戲而設計”的牌子可以透過磁吸固定在展示臺背後充當背景。展示臺上包括了一顆Intel酷睿i9 11900K和一顆Intel酷睿i5 11600K,全新設計的“CORE”字樣特別搶眼。

Inte酷睿i9 11900K依然採用了LGA 1200介面,因此從正面來看與第十代酷睿沒有什麼區別。從頂蓋上的標註可以看到,它的預設頻率為3。5 GHz,編號為SRKND。

Intel酷睿i5 11600K的預設頻率為3。9 GHz,編號為SRKNU。

從左到右依次是Intel酷睿i9 11900K、Intel酷睿i5 11600K和Intel酷睿i9 10900K

從處理器背面可以看到,兩顆第十一代酷睿背面的阻容元件排列完全一致,和第十代酷睿差別很大,很容易區分。當然,我們由此也可以大膽猜測,Intel酷睿i9 11900K和Intel酷睿i5 11600K使用了相同的DIE,只是後者遮蔽了兩個核心。

接下來,介紹一下我們的測試平臺。

測試平臺

處理器:

Intel酷睿i9 11900K

Intel酷睿i5 11600K

Intel酷睿i9 10900K

Intel酷睿i5 10600K

散熱器:

華碩ROG Strix LC 360 RGB White Edition

記憶體:

HyperX 掠食者系列駭客神條DDR4 3600 8GB×2(用於測試)

HyperX 掠食者系列駭客神條DDR4 4800 8GB×2(用於超頻)

主機板:

華碩ROG MAXIMUS XIII HERO(WIFI)

顯示卡:

華碩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

硬碟:

WD_BLACK SN850 1TB

電源:

航嘉MVP K1000

作業系統:

Windows 10 64bit 專業版 20H2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開啟

華碩多核心增強關閉(使用預設設定)

參考售價:4399元

測試選用了ROG Maximus Hero主機板,其是ROG Maximus系列中針對中高階玩家的爆款產品。ROG Maximus XIII Hero採用ATX板型打造,整體風格和上一代的ROG Maximus XII Hero比較接近,VRM區散熱裝甲上的ROG信仰LOGO有較大的改動,顯得更加硬核。可以明顯地看出無論是VRM區散熱片還是整體的散熱裝甲都變得更加厚實,進一步加強了散熱能力。

供電部分,ROG Maximus XIII Hero搭載了14 + 2組供電模組,MOSFET從上一代的60A升級到了可承載90A的TI CSD95410RRB Dr。Mos。在典型狀態下,整個供電模組就可以承載超過1000W的功耗,整體的供電能力得到了大幅增強。之前的8PIN+4PIN供電介面也升級到了8PIN+8PIN PROCOOL II實心接針供電介面。VRM供電區的散熱片規模相對上一代來說更加龐大,可以為供電部分提供更好的散熱環境,保證處理器的穩定執行和超頻成功率。

散熱裝甲規模大幅升級,足以壓制第十一代酷睿的高功耗

記憶體方面,ROG Maximus XIII Hero搭載了OPTIMEM III第三代記憶體最佳化設計,可以支援高達DDR4 5333MHz (OC)的超高頻記憶體。這一代的記憶體部分採用了Daisy Chain菊鏈分佈設計,能夠確保處理器的訊號直接傳輸到DIMM A2和B2,提升超頻能力。

儲存部分,這次ROG Maximus XIII Hero直接配備了4個NVMe M。2插槽,其中兩個為PCIe 4。0,2個為PCIe 3。0。PCIe4。0的M。2插槽需要Intel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提供支援。NVMe M。2插槽上覆蓋了巨大的散熱片,甚至比部分入門級的主機板VRM區散熱片規模還大。而且這一代的SSD插槽不但有上方的散熱片,同時還有配備了新的M。2背板散熱片,可以全方位的解決PCIe4。0 SSD的巨大發熱問題,帶來穩定的高速讀寫體驗。

板載音訊已升級至

SupremeFX ALC4082音訊編解碼器

,並搭載了

專用

ESS

SABRE9018Q2C DAC,遊戲音效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可以為玩家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遊戲體驗。ALC4082使用了USB介面而不是傳統的HAD介面,可以提供7。1聲道實時回放、獨立2。0聲道和多流立體聲前置面板輸出,擁有120dB信噪比/-89dB THD+N。ESS SABRE9018Q2C整合DAC能達到121dB信噪比/-115dB THD+N,可以為玩家傳達出音軌的細微差別,極地的底噪也能進一步提供卓越的音訊輸出效果。

I/O背板部分,該主機板也採用了ROG專利一體化I/O擋板設計,配備了CMOS一鍵清除按鍵和BIOS FlashBack一鍵升級按鍵。USB介面方面則擁有6個USB3。2 Gen2(Type-A)和2個USB2。0(Type-A),另外還搭載了2個2 x Thunderbolt 4介面(Type-C),足以滿足玩家駁接外設和連線高速裝置的需求,加上前置介面,該主機板可提供總計19個USB介面,可以算得上是非常豐富了。

無線網路部分,ROG Maximus XIII Hero搭載了Intel Wi Fi 6E AX210無線網絡卡,已為未來的無線網路6GHz生態做好了準備。與此同時,WiFi天線也進行了更新,不僅採用了全新的造型,擁有強磁力底座,同時內部也升級至2T2R WiFi 6E天線(支援2。4GHz/5GHz/6GHz)。

有線網路部分,該主機板搭載了雙Intel I225-V 2。5Gbps有線網絡卡,使用玩家現有的超五類(及以上)網線就可以獲得比之前千兆網路更高的頻寬體驗以及更低的網路延遲,從而獲得更好的線上遊戲和檔案傳輸體驗。

在硬體規格提升的同時,ROG Maximus XIII Hero進一步強化了AI功能,搭載了全新的AI智慧超頻、AI智慧散熱、AI智慧網路和雙向AI降噪四項獨家AI 2。0智慧技術。能夠幫助玩家更加輕鬆簡單的超頻,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玩家的網路和遊戲應用體驗。

對於使用中低端甜品級處理器的玩家,則更推薦選用B560主機板以獲得更高的價效比。華碩TUF GAMING電競特工主機板家族也迎來了全新升級的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主機板(以下簡稱華碩B560重炮手WIFI)。

參考售價:999元

華碩B560重炮手WIFI採用了TUF GAMING電競特工系列的家族化設計,黑灰色主機板上裂甲元素點綴蘭博基尼黃的線條紋理,數碼迷彩風格濃郁,盡顯特工風采。全新的TUF GAMING LOGO標識,更加極簡的線條構成充滿科技感的銳利角度,符合年輕潮玩玩家的喜好。

供電部分,華碩B560重炮手WIFI主機板採用了8

+

1組Dr

。MOS

供電模組設計,為Intel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提供足夠的支援。供電介面採用了ProCool高強度供電介面,與傳統供電介面相比,ProCool高強度供電介面採用特製實心接針,可以確保與主機電源線更充分的接觸,降低阻抗,有效防止熱熔及短路等介面故障。

華碩B560重炮手WIFI主機板還提供了更大面積的高質量散熱片,增大了散熱表面積。其中一部分覆蓋VRM和電感,提高散熱效率。M。2配備了便捷卡扣和活動式M。2散熱片,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調整M。2散熱片的位置,確保高速NVMe SSD在高速讀寫下不降速。

華碩B560重炮手WIFI主機板擁有四個DIMM記憶體插槽,最多支援128GB DDR4記憶體。支援OptiMem II記憶體最佳化技術,進一步提高記憶體的超頻能力,最高可支援5000+MHz(OC)的記憶體頻率。而自下而上的6層PCB設計可以提供超穩定和超純淨的電力傳輸。

在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的支援下,華碩B560重炮手WIFI主機板也提供了PCIe4。0顯示卡和NVMe SSD的支援,資料頻寬更高,儲存搭配更靈活。同時主機板板載了雷電4接針,玩家可自行搭配相關雷電裝置。

網路方面,華碩B560重炮手WIFI主機板板載Realtek 2。5 Gb有線網絡卡和Intel WiFi 6無線網絡卡以及藍芽5。1,可以幫助玩家實現更高的網路速度連線和更低的資料延遲表現。除了硬體規格的提升,該主機板同樣支援雙向AI 降噪、DTS遊戲音效定製、TurboLan 網路加速等輔助功能,可以給玩家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

實戰測試:第11代酷睿IPC提升顯著,

執行效率大增

✦基準效能測試

從基準測試的成績可以看到,第十一代酷睿的IPC確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CPU-Z的測試中,11900K的單核已經高達712分,已經是預設頻率下目前最高的單核成績,遠超10代酷睿,就連11600K都比10900K高出了不少。即便是11600K,在眾多單核測試中得分也超過了上代旗艦10900K,而11900K的單核分數更是一騎絕塵,堪稱當下單核效能之王。

在多執行緒測試中,雖然核心數量相對i9 10900K少了20%,但得益於單核效能的巨大提升,多執行緒得分也能達到i9 10900K的90%以上,在3DMark的物理測試中得分甚至還能反超。核心數量相同的i5 11600K相對i5 10600K則是全面碾壓了,Cypress Cove架構的巨大優勢顯露無疑。

體現綜合性能的SiSoftware 20/21 CPU測試與PCMark10測試結果表明兩款第十一代酷睿憑藉高IPC能夠在實際應用中獲得更高的執行效率和更流暢的體驗,連11600K都能接近甚至超過10900K的表現。

生產力效能測試

在特別看重單核效能的網頁瀏覽測試方面,兩款第十一代酷睿憑藉更高的單核效能拿到了更高的分數,而且11600K的得分也明顯超過了10900K。這將為玩家提供更好的辦公效能體驗。

在V-RAY、POV-RAY與CORONA這些光線追蹤與3D渲染軟體的測試中,對多執行緒效能的需求更高。由於10900K具有10核心,所以在得分上還是有一定優勢,11900K則緊隨其後。同樣核心規模i5 11600K和i5 10600K相比,領先幅度則高達10%~18%,提升明顯。

Premiere Pro的基準測試同時考驗單核與多核效能。I9 10900K雖然依靠更多核心領先i9 11900K,但差距不大。而i5 11600K則繼續大勝i5 10600K。Photoshop的基準測試則更注重單核效能的體現,所以我們可以看到i9 11900K拔得頭籌,即使i5 11600K的表現都很接近i9 10900K,單核效能差距在這裡體現得非常明顯。

Photoshop測試更吃單核效能,11900K毫無懸念拔得頭籌,11600K的表現也很接近10900K,相比10600K更是超過很多。

HandBrake的軟體轉碼測試中,第十一代酷睿的表現也很出色,11900K基本上以8核戰平10900K的10核,11600K則依然遠超10600K。

獨顯遊戲效能測試

遊戲效能方面,Cypress Cove架構大幅提升了單核效能,部分電競網遊對於此比較敏感,所以在《CS:GO》中,兩款第十一代酷睿的幀率表現比較搶眼。而在《全面戰爭:三國》中,即便是i5 11600K也勝過了i9 10900K。3A遊戲大作中,顯示卡出現了瓶頸,部分遊戲的幀數表現非常接近,而i5 11600K也能和i9 10900K實現相同或接近的幀速,這足以說明新架構的單核效能提升較為明顯。至於i5 10600K,落後就非常明顯了。

核顯效能測試

第十一代酷睿將核顯升級到了Xe架構,官方宣稱效能最多可提升50%,因此我們也對核顯效能進行了對比。11900K與11600K都配備了32個EU單元的UHD 750核顯,因此我們用11900K(UHD 750)與10900K(UHD 630)進行對比就可以了。

從成績來看,新一代的銳炬Xe架構核顯優勢明顯,其在3DMark Firestrike的優勢高達67%。實際遊戲測試中,《CS:GO》和《魔獸世界》的幀率優勢也超過了50%,實際操作的感覺還是很明顯。

生產力方面,UHD750無論是在H。265影片回放/匯出、AI重構圖和Photoshop的相關操作中,相對UHD630都有較為明顯的效能提升。在其加持下,流暢剪輯4K影片不再需要獨顯加速也能完成。

在這個鬧“顯示卡荒”的市場環境下,更強勁的核顯顯然可以增強第十一代酷睿的市場競爭力。

記憶體超頻及自動分頻測試

第十一代酷睿在記憶體超頻方面最明顯的變動就是增加了Gear2模式,也就是記憶體控制器頻率與記憶體頻率1比2的模式。在測試平臺的這款ROG M13H主機板上,選擇DDR4 3600以上的頻率BIOS就會自動設定為Gear 2模式,同時將Command Rate設定為1T。

Gear 2模式的加入讓高頻記憶體的支援變得更加出色。所以我們也對記憶體超頻進行了測試。測試記憶體選用了HyperX 掠食者系列駭客神條DDR4 4800 8GB×2套條,其採用海力士顆粒。該記憶體是HyperX的高階系列,經過了Intel XMP認證,黑色的PCB搭配黑色散熱裝甲,保證其在高頻下的穩定。

其JEDEC頻率為2400MHz,內建了兩組XMP預設,分別是4000MHz@19-23-23-42和4800@19-26-26-46,對延遲和高頻分別有要求的玩家可以自由選用。在ROG M13H主機板上,我們很輕鬆地超頻到了DDR4 5333@22-28-28-55的水平,記憶體電壓為1。60 V,讀寫速度達到了75000MB/s以上,延遲則保持在50。7ns,記憶體超頻能力比較不錯。

PCIe 4.0頻寬與儲存測試

PCIe 4。0頻寬測試成績為24。39 GB/s,確實比PCIe 3。0提升不少

W

D_BLA

CK

SN850

PCIe 4。0 SSD

在第十一代酷睿平臺上的持續讀寫速度表現優秀

第十一代酷睿終於迎來了對PCIe 4。0的支援,可以更好地發揮PCIe 4。0顯示卡與固態硬碟的效能。3DMark的PCIe頻寬測試中,11900K的成績為24。39 GB/s,相比PCIe 3。0確實提升了一倍左右。

此外,酷睿i9 11900K搭配上WD_BLACK SN850 PCIe 4。0固態硬碟可以獲得出色的讀寫效能,能夠讓它釋放出全部的效能,相比傳統的PCIe3。0固態硬碟連續讀寫效能幾乎翻倍。同時得益於Cypress Cove架構的高IPC與高頻率,4K隨機效能的表現也更加出色。

超頻、功耗與溫度

功耗方面,在使用處理器預設設定時,PL1(長時間功耗)功耗設定較為保守,11900K即使使用FPU考機也僅為120W左右,在使用360一體式水冷時,溫度可以控制在60℃以下。

如果開啟主機板中的多核心增強功能,則可以解除功耗限制,此時11900K的滿載功耗可以跑到260W左右,溫度方面則會達到90℃,對玩家的散熱系統則有了更高的需求。而此時 11600K的功耗則為200W左右,溫度同樣為90℃。

當然,雖然解除功耗限制後,需要玩家搭配使用更加強勁的散熱系統,但是效能方面也有著更高的表現。在主機板中開啟多核心增強後,11900K無論是基準效能還是生產力效能,都有較大的提升,甚至在不少多執行緒測試中的成績已經非常接近10核心的10900K了。

總結:14nm最終章,

單核效能開創新紀元

總體來看,作為14nm最終章的Intel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在採用了全面升級的Cypress Cove微架構後,帶來了比較明顯的單核效能提升,堪稱單核效能之王,在部分生產力和遊戲應用中有著更好的效率。

Cypress Cove已經將14nm工藝的效能發揮到了極限。

Intel酷睿i9 11900K毫無疑問成為新的單核效能之王,同時創造了預設頻率下新的CPU-Z單效能記錄,繼第十代酷睿將單核效能拉入600分大關後,又再一次開創了新的紀元,輕鬆突破700分,展現了Intel在架構設計上的實力,也讓大家更加期待未來10nm的產品實力。

憑藉強勁的多核效能,即使只有8核的11900K,在各項測試中的表現也非常接近10900K。Intel酷睿i5 11600K相對上代則堪稱全面遠超,價效比非常突出。而同為6C12T規格的11600K和10600K相比,則做到了全面升級,無論單核還是多核的提升都非常明顯,配合開放記憶體超頻的B560主機板完全就是新一代的爆款甜品組合。同時KF/F系列處理器將成為玩家高性價比的甜品組合之選。

記憶體超頻下放至H570和B560主機板,新記憶體模式的加入,讓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在記憶體超頻方面對主流玩家更加友好,挑戰記憶體超頻極限更加方便。

PCIe4。0的加入,不僅使其在儲存效能方面有著較大的改善,也為市場全面普及高速NVMe SSD提供了保障。這也意味著市場全面進入PCIe4。0時代,玩家在享受高速儲存的同時,未來也能享受到PCIe4。0高頻寬所帶來的更多高速裝置的擴充套件能力。

另外不要忘了,全新的UHD 750核顯也帶來了不錯的效能提升,同時其在生產力方面的表現較為不錯,在獨顯一卡難求的今天,UHD 750就能滿足玩家簡單的網遊需求和影片剪輯等生產力需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綜合來講,作為14nm的收官之作,Cypress Cove微架構還是帶給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覺,相對上代的進步也是可圈可點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架構升級的效果斐然,因此第十二代酷睿確實也非常值得期待。不過受14nm製程工藝的限制,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在解鎖全部效能時功耗較高,會對主機板供電及散熱帶來更大的挑戰,所以想要嘗試更高效能的玩家,勢必要選購供電設計更加豪華的旗艦主機板並在散熱系統上投入更多的預算。

上一篇:小米釋出會後,有些手機品牌在忙什麼?看完這些你就知道了. . . .
下一篇:【當貝市場】主機板、顯示卡、cpu、cpu的區別,主機板和電腦誰的效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