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我們家是不是很窮”,家長不同的回答,會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文|

小晶晶今年上幼兒園中班,她今天從幼兒園回來就開始悶悶不樂。

媽媽問:“晶晶今天怎麼不高興了,和小朋友吵架了嗎?”晶晶說:“媽媽,咱們家是不是很窮?我的同桌小昊說,他們家有四輛汽車,可是我們家只有一輛汽車,這是為什麼呢?”

晶晶媽媽明白了,這是小朋友們之間又開始攀比了。她笑著對女兒說:“晶晶,我們家並不是特別窮,有一輛汽車已經夠我們家用了,為什麼要買更多的汽車呢?小昊家裡汽車多,也許是因為家裡人比較多,他的爸爸更喜歡汽車。我和爸爸也會掙錢,但是我們的錢要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聽了媽媽的話,晶晶很高興,爸爸媽媽也會掙錢,錢要用在自己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和別人去攀比。

小朋友之間在交往的過程中,特別容易產生攀比心理,我的媽媽更漂亮,我的爸爸個子更高,我家的房子更大,我家比你家更有錢……

如果孩子發現別人的家庭條件比自己的好,本身就會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如果孩子問“為什麼別人家比我們有錢”,錯誤的回答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卑。

成成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喜歡在學校門口的小攤上買一些小玩具和小零食,總是三塊錢、五塊錢,向媽媽要零用錢。

媽媽不喜歡成成花錢,每次成成要錢的時候,就會說:“又要錢,我沒有!”

成成說:“為什麼別人的媽媽都有錢,你就沒有呢?我們家很窮嗎?”媽媽總是沒有好氣地說:“家裡的錢都被你花光了,哪裡還有錢啊?”

成成漸漸地就不再跟媽媽要錢了,他總是討好地對小夥伴們說:“我家沒有錢,錢都被我花光了,你的玩具借我玩一玩好嗎?”成成很多時候會被別人拒絕,他越來越孤單自卑。

其實,每個人的家庭都有不同的經濟狀況。孩子的眼睛會看到自己的家庭和別人的家庭確實存在著的差距,關鍵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去認識這樣的差距。

當孩子對家長說,為什麼咱家窮?不如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孩子,孩子格局更大。

①付出才能有收穫。

郭晶晶和霍啟剛的育兒理念受到很多人的稱讚。郭晶晶和霍啟剛帶著兒子下田插秧,體驗勞動的辛苦,讓兒子知道食物的來之不易。

我們普通家庭的父母卻很少做到這一點。孩子的眼睛,只看到了別人穿好看的衣服,有漂亮的汽車,卻不知道他們的所得都是透過艱苦奮鬥獲得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收穫和付出總是成正比的。

孩子總有一天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所以孩子能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許更能激勵他努力學習。如果你想要過更好的生活,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

②教育孩子有一顆平常心。

“我好想買一件這樣的衣服,可是太貴了,只能看看罷了。”平時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妨向孩子透露一下自己想要卻不能得到的東西也有很多。讓孩子知道,不是想買的東西,就一定能買到。

不管是誰,總有一些東西是別人有,而你不能擁有的。

所以平時的教育中,家長要培養孩子不要盲目攀比。我們大人應該以身作則,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③滿足孩子要求要適當。

有的孩子很貪心,總是嫌棄父母給予的太少。這樣的孩子不是得到的太少,而是父母給予的太多。

別人的孩子有的,我沒有錢借錢也要給孩子買,父母的溺愛就像毒藥,會讓孩子越來越奢侈、永不滿足。

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孩子看到別人有的玩具或者新鮮的東西自己也想要是很正常的事。家長滿足孩子要求也要根據家庭開支的計劃和經濟狀況,溺愛和無限度地滿足,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有虛榮心。

④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

和孩子談錢什麼時候合適?越早越好。很多孩子沒有金錢意識,不管多少錢,別人有的東西我也要。

3~6歲的孩子,家長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明白買賣東西的意義。家長也可以讓孩子擁有一部分零用錢,孩子想買東西的時候,從裡面取。當零用錢花完了,就告訴孩子,暫時你不能再買東西了,培養孩子花錢要有計劃。

孩子逐漸長大,可以讓孩子參與適當的家庭勞動來賺取零花錢。讓孩子知道,透過勞動才能賺錢。也可以讓孩子幫忙買一些小東西,鹽、醬油、紙抽等等,讓孩子知道錢需要維護家庭所有的支出,不是為一個人服務的。

每個人都會有慾望,想要擁有最好的東西,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更加重要。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

上一篇:公開承認發生關係,女方怒懟10次,國腳生涯徹底完了
下一篇:胎動是什麼感覺 懷孕多久會有胎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