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知否原著沈國舅二女兒:想要活得通透舒心,先學會一碼歸一碼

《知否》電視劇版對國舅爺沈從興很“慈悲”,讓他在剛剛吃了小鄒氏與鄒家兄弟的一次大苦頭之後,就痛下決心將小鄒氏“送到莊子裡”去了,免除了此後的無窮禍患。

相比之下,原著裡的沈從興就沒那麼幸運:在經歷了正室張大娘子難產風波後,由於各種原因,小鄒氏依舊被留在了沈府做妾;

結果,原配大鄒氏留下的孩子們就成了受害者:

沈家長子被小鄒氏教導著,不僅處處與新嫡母過不去,還多次為了小鄒氏而得罪自己的公主妻子,差點惹惱皇室、爵位不保;

沈家長女沈珍珠,也被小鄒氏挑唆著,一心只想嫁高門,最終嫁入妻妾成群的藩王家,遠離京城之後再也沒機會回孃家,一輩子是苦是樂只能全靠自己熬。

幸好,大鄒氏留下的孩子裡總算還有一個清醒的:沈玉珠。

她是怎樣面對小鄒氏的挑唆與利用的?多年之後,她又是出於怎樣的心理、居然主動給小鄒氏養老?

沈玉珠與小鄒氏之間的恩怨,對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其實有著很多啟發。

01利益面前,親情有時也會因貪婪而變得面目可憎

從親緣上論,沈玉珠稱呼小鄒氏為“小姨”。但是在情感上,沈玉珠從懂事開始,就對小姨的某些行為非常“厭煩”;

這種行為就是:小鄒氏經常拖著兄妹三人去哭大鄒氏的靈位,一直哭到沈從興聽見,哭到沈從興再次懷著愧疚之心給予鄒家田莊店鋪、差事賞賜之類的好處為止。

對此,沈家長子沒意見,姐姐沈珍珠也沒意見,但是小小年紀的沈玉珠卻很不喜歡,覺得自己母親被人利用了,在地下也不清淨。

“娘自然是極好極好的,可是娘好,與小姨好不好有什麼關係?與舅舅、舅媽以及鄒家的三姑六姨有什麼關係?”

是啊,親緣歸親緣,做人歸做人;

彼時的小鄒氏,一邊嘴上說著把這三兄妹當成自己的親骨肉,有了他們,她就什麼都不要了,一邊卻孜孜不倦地花費重金尋求各種藥方、一心想生個自己的孩子;

彼時的鄒家舅爺們,一邊嘴上唸叨著鄒家與沈家的情義,一邊卻打著國舅親戚的招牌為非作歹、給沈從興惹下無數麻煩。

他們如此行事,除了自身與大鄒氏一樣都姓“鄒”之外,又哪裡有半分大鄒氏的“好”呢?

不久,更離譜的事來了:

小鄒氏為了加強沈家與鄒家的聯絡,將主意打到了沈玉珠的頭上,打算將她嫁給鄒家三舅的小兒子。

如果這個“鄒表哥”是個出類拔萃的,倒也無礙;可是這個少年偏偏“又霸道,又難看,不讀書,還愛欺負人”——說白了,就是要長相沒長相,要前途沒前途,要家世沒家世;

逼已故姐姐留下的小女兒嫁給這樣一個人,這也是親姨媽能幹出來的事兒?這哪裡是將玉珠當親骨肉,明明就是拿她當一個趁手的工具呀!

沈玉珠明確表示不接受這門婚事,長姐沈珍珠卻站在小鄒氏一邊,端出“你要念著母親的恩情”之類的大道理來勸她屈就。

玉珠直接毫不留情地懟回去:

既然姐姐這麼惦記舅舅家的情義,為什麼不自己嫁給大表哥?

沈珍珠當場啞火。

鞭子不抽到自己身上,是不覺得疼的;事情沒輪到自己頭上,也是不覺得嚴重的。

小鄒氏與沈珍珠都覺得沈玉珠年紀小,好拿捏,卻萬萬沒想到,這個小姑娘心裡卻自有一杆秤:

雖然她不否認鄒家的親戚關係,但也絕不因為是“親戚”,就任由別人利用她已故的母親,或者利用她自己。

想要對這個小姑娘進行“情感勒索”、“親情綁架”,根本無處下手。

02是不是真心,不能只聽“怎麼說”,更要看“怎麼做”

很多時候,人們習慣於以“親疏”作為判斷一個人好壞的前提,這本身就有失公允。

沈玉珠的成長之路,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隨著年歲漸長,親姨媽小鄒氏與沈玉珠的互動依然停留在“哭大鄒氏的靈位”,而繼母張氏卻已經考慮到了沈玉珠的教育問題:

好歹也是個大家閨秀,整天在泥土裡瘋玩可不行,還是去讀讀書、收收性子吧!

於是,沈玉珠被張氏送入了有名的“鄭家閨學”。

這個閨學,是《知否》故事架構裡一個了不起的存在,從老師到學生,都是女子;傳授的學問也包羅永珍,不僅能讀書識字,還教導理財、醫理、星象、人情世故等等;

教學質量也是極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顧廷燁的女兒蓉姐兒:曾經是又自卑又敏感的性子,進了鄭家閨學不久,談吐做派就已大不相同,心胸眼界也都開闊了許多。

沈玉珠能有機會進入鄭家閨學,可以說是天大的好事,然而親姨媽小鄒氏又跳出來,推三阻四不肯放她走,理由是張氏沒安好心,“夫人這是想籠絡你!”

於是,沈玉珠眼前出現了一個可笑的局面:

毫無血緣關係的繼母,主動替她爭取到了高階閨學的讀書機會,給了她一條光明的向上之路;

而親親的小姨媽,卻只因擔心外甥女被正室夫人“籠絡”,就一再阻撓,絲毫不在乎外甥女的個人成長是否會因此而停滯不前。

讓人不禁再次想起長柏哥哥的經典臺詞:這世上的人,親與不親,真是很難說啊!

好在,沈玉珠是個拎得清的人,即便有親情的糾纏,她也堅定地維護了自己應得的利益,堅定地選擇了讀書。

事實證明了這一選擇的正確性。上學之後的沈玉珠,果然一天天進益了:

“結交了幾位知心重情的姐妹,學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會算賬,能縫簡單的衣裳;到了外頭長輩跟前,也能裝得端莊溫婉,笑不露齒”。

更意想不到的是,她還在鄭家的後院意外結識了一位少年郎;

而這個少年郎,在多年後成了武狀元,也成了她相伴一生的丈夫。

而小鄒氏,卻因為插手大鄒氏子女婚配問題過甚,在幾年之後,終於被強行挪出沈府,送入家廟之中,“嚴加看管”。

03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人際關係

也許有人說,沈玉珠雖然拎得清,但是畢竟小鄒氏是她的小姨,她只顧著自己的利益,一點都不替小鄒氏考慮,是不是太無情太自私了?

故事還沒完,且將時間線拉長,繼續往後看:

多年後,沈玉珠的子女都已經很多了,並且已經隨著丈夫分府另住。她做了一件很多人都料想不到的事情:去家廟裡,將小鄒氏接到自己家,給她養老。

連小鄒氏自己都不明白沈玉珠為什麼會如此,因為,當年的小鄒氏對待沈玉珠並不好,沈玉珠也分明很不待見小鄒氏。

沈玉珠給出的答案很簡單:“您是我孃的親妹妹,又於我有數年養育”。

她並不是真的無情,她只不過是能夠“拎得清”,懂得“一碼歸一碼”。

曾經的親情與恩情,她並非不回報;

但這份恩情究竟有多重,是否真的重到必須犧牲自己一輩子的幸福去回報,她也有自己的清醒考量。

以後,她雖無法讓小鄒氏榮華富貴,但至少能讓小鄒氏有兒孫繞膝,有人在床前伺候湯藥,有一個熱熱鬧鬧的晚年。

這一切,放在多年的恩恩怨怨裡去看,已然問心無愧了。

04結語與啟示

沈玉珠自己活得清醒,也至少給了我們兩個啟示:

第一,即使是親戚,有著親情的牽絆,也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不是被所謂的親情束縛住,一切都有求必應。

這一點,沈玉珠的母親大鄒氏其實也很拎得清,生前就曾叮囑過丈夫沈從興:

孃家的兄長們都不成器,幾位嫂嫂也不像是能教育出好孩子的樣兒,所以,將來你在其他方面多扶持一些也就罷了,千萬不能讓兒女們與他們家裡攀親事!

而事實也果然如大鄒氏預料的一樣,小鄒氏與鄒家的幾個兄弟貪心不足,趴在姐姐的靈位上吸血,以為可以靠著姐姐與姐夫的情義呼風喚雨,將好好的親情搞得變了味。

這樣的事,不僅故事裡有,即便是現實生活裡,恐怕也比比皆是。

如果真遇到類似的事,該清醒時就清醒,該拒絕時就拒絕,大可不必為自己的“理智”行為感到愧疚,覺得是自己對不起親戚,或者辜負了友情;

因為,真正的親友,是不忍心讓你為難的,更不忍心讓你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而犧牲自己應得的利益、賠上自己的光明前程。

第二,要趁早看明白,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也沒有完美無缺的關係。

世間之事,並不是非黑即白;人與人的關係,也並不是非敵即友。

就像沈玉珠對待小鄒氏,絕對說不上純孝,但也絕不是無情、不孝;就像張氏對待沈玉珠,絕對說不上關係親厚,但也真正做了讓玉珠受用一生的好事。

所以,越長大,越要學會用“一碼歸一碼”的態度看待身邊的人與事,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生活或者工作。

不必因為一時的勠力同心就認作知己、畢生追隨,也不必為了一次的針鋒相對就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心寬一點,豁達一點,別糾結於一時一事;

畢竟,人生的路還長著呢,世上的變化也還多得很啊!

上一篇:這就是傳說中的高手battle,神仙打架吧?
下一篇:S13春季賽重啟線下賽!黃金檔和次黃金檔排期,誰是聯盟的新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