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無線快充被限最高50W,以後手機充電還會如何發展?

如果要選一個現代人的十大共識,那麼「出門帶手機」必須排名榜首,而榜二毫無疑問會是「出門帶充電寶」。在手機已經成為我們身體一部分的今天,手機沒電就像我們的器官喪失機能一樣讓人焦慮。可以說,「低電量焦慮症」都曾或多或少讓每一個智慧手機使用者困擾過。

確實,自從進入智慧手機時代以來,我們拿在手裡的通訊工具一下子電量就不經用了。遙想當年功能機時代,遍佈大街的諾基亞,不僅可以當板磚用,而且充一次電能用上一週。

那時候也沒有隨身帶充電寶這種概念,頂多就帶塊充滿電的電池。但是,如今以觸控大屏為特色的智慧手機,續航必須一天一充不說,就連頗受好評的可拆卸電池也沒了,讓廣大無辜消費者被廠商打著「防水、防塵、電池安全」等理由裹挾進了這個「續航總是尿崩」的時代。

無線充電額定功率被永遠限定在最高50W了?

廠商自己惹的「禍」,自然要廠商自己來解決。面對這個行業痛點,手機廠商們使出了三招:增大電池容量、加快充電速度以及降低手機能耗。在手機輕薄化已經是大勢所趨的今天,

由於鋰電池技術的限制,增大電池容量這一方案已然暫時被廠商拋棄。

而在各種黑科技和能耗之間小心翼翼維持平衡的手機廠商,毅然決然衝向了另一個賽道:快充。

從5V/1A到20W、200W,從「充電五分鐘,通話五小時」到「15分鐘充至100%」,有線快充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發展空間也越來越有限,而另一邊無線快充也開始被廠商們盯上。從原來的10W、20W,到80W,無線快充的功率逐漸趕上有線快充。

但是,今年2月,一份檔案或將讓這一「追趕」永遠停留在50W這個無線充電功率。

今年2月,工信部發布了一份《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裝置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其中第四條明確表示:移動和行動式無線充電裝置應當工作在100-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頻段,

且額定傳輸功率不超過50W。

此《規定》一出,很多人表示不解。無線充電這麼方便的技術,國家為何要限制發展?規定的第一條是這樣解釋的:避免對各類依法開展的無線電業務產生有害干擾,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促進無線充電產業健康發展。

確實,本質上看,無論是手機還是無線充電裝置都是無線電發射裝置,工作時都會向周圍發射無線電波,需要佔用無線電頻譜資源。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第三條就指明:無線電頻譜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國家對無線電頻譜資源實行統一規劃、合理開發、有償使用的原則。

其實,不只是我們國家,全球很多國家都會對無線電頻譜進行管理。這是因為頻譜資源非常有限,避免都是使用同一頻率造成混亂,相互干擾。

不僅無線充電額定功率被限制在50W以內,而且在射電天文臺址的保護距離內、船舶上、航空器內,都禁止使用無線充電裝置。所以,喜歡使用無線充電的同學,這點一定要注意。

雖然《規定》要在2022年1月1日才正式施行,但是我們看到,八月釋出的三大國產手機小米MIX 4,榮耀Magic3系列和iQOO 8系列,它們的無線快充功率都出奇一致地定在了50W這個數額。

也就是說,廠商們對於這一規定已經在提前施行,而無線充電的「功率賽馬」,或將就此按下暫停鍵。那麼問題來了,無線充電增大功率這條賽道被堵住了之後,手機無線快充還能怎麼發展?

那麼,無線快充還能怎麼發展?

毫無疑問,即便無線快充的功率增長被按下暫停鍵,但是手機廠商們仍然不會放棄在這一細分賽道上的努力。原因很簡單,快充能節省人們的時間,而無線快充不僅能夠節省時間,還能給人帶來方便。

本質上來說,相對於方便來說,無線快充更多的是改變你充電的習慣。人類的本性裡,「懶」是一大特色。稍微瞭解過消費者習慣的人都會知道的一個原則是:在設計產品時,千萬不要做「逆人類本性」的事情。而應該多去做迎合消費者本性的事情。「懶」造就的「便利需求」,就是這樣一種需要迎合的本性。

相對於有線快充還要「多此一舉」插入充電頭來說,無線快充只需要第一次找個便利的地方安裝好,以後使用的時候直接放在上面就可以了,這一行為就像我們不使用手機時,順手把手機放在桌上一樣自然。而且,這對於想要擁有整潔優雅桌面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優選。

而一旦習慣了這種充電方式,那麼再退回到有線的充電方式,不免會有一種「旦用難回」的感覺,從而意識到無線充電的「好」,進一步深化自己對於「無線充電」的使用習慣。

所以,開了個頭的手機廠商,沒理由讓使用者體驗就停留在如今的無線快充水平。而根據目前的情況預測,手機廠商在無線快充方面的努力方向無外乎兩點:最佳化無線充電的效率和放大無線充電的便利。

我們先來說第一點。無線充電除了便利這個巨大的優勢之外,其實也有劣勢,那就是充電損耗比較大,相對於有線快充來說,充電速度要慢得多。無線充電雖然去掉了傳統充電的「中間線」,但是需要增加發射端和接收端來透過空間磁場傳輸電能,而無論是兩端發射、接收因為發熱等造成的電能損耗還是在傳輸過程中丟失的電量,都會導致充電慢。所以,即便無線快充的功率天花板已定,但是手機廠商們仍然可以透過減少充電過程的電量損耗來提高充電速度。

其次是放大無線充電的便利。雖然無線充電相對於有線已經很便利了。但是相對於人類要求的自然便利,還是有差距。比如,增大發射端的線圈大小,以便手機放置時不用刻意對齊線圈,或者讓手機可以隔空充電。這樣一來可以解決無線充電「不能邊充電邊玩手機」的詬病,二來這樣算是達到了符合人性無拘無束進行無線充的體驗。

這並非無稽之談。年初小米釋出的隔空充電技術,率先進入真無線充電時代,只需要手機在隔空充電發射裝置的輻射範圍內,就能給手機充電,真正做到邊走邊玩邊充電的體驗。比較遺憾的是,要真正普及這項技術,還需要一些時間。

不過,另一項類似真無線充電技術——蘋果的MagSafe磁吸充電技術,已經成為現實。自從去年和iPhone 12一起亮相之後,這一技術就紛紛被各大廠商跟進,比如國產手機廠商realme。毫無疑問,憑藉磁吸這一功能,MagSafe們不需要專門對準線圈,並且不嫌墜手還可以邊充電邊玩,在蘋果的強大號召力下,成為無線充電潮流之一指日可待。

總結:旦用難回會讓我們過度依賴

當手機幾乎成為生活必需品之後,我們對於它的需求和要求就會隨著廠商們的宣傳變得越來越高。而在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下,即便是充電便利性這一細分體驗,也被手機廠商們充分把需求發掘到了極致。這是好事,但同時也是壞事。因為,我們的「旦用難回」會越來越嚴重。

上一篇:水谷隼退出國家隊時留了一手,不敢把希望全放在綜藝
下一篇:CBA3訊息!杜鋒對湯傑不滿,天津隊4人得分上20,浙江加時勝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