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科學家找到一種基因,讓水稻再也不怕熱,中國這一發現有何價值?

圖為中國水稻

隨著中國的科學家們找到一種神秘基因,這種基因讓水稻再也不怕熱,那中國的這一發現除了能讓中國的糧食生產體系可以有效應對全球變暖以外,到底有何價值?

圖為有關全球變暖的宣傳畫

對於中國來說這種能夠在水稻體內發揮作用的抗高溫基因作用實際上是非常巨大的:在水稻是中國最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前提下,提升水稻的抗高溫能力,將能讓中國確保自身的糧食供應不會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並確保中國的14億人口,不會在日後因為全球變暖以及其他各種特殊原因導致的氣候不穩定當中,不會因為糧食歉收而出現餓肚子的情況。

圖為融化的北極冰

因為,早在2013年,這樣的情況就已經給中國的糧食生產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當時中國全國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高達1。68億畝,並且導致2,257萬畝的農田絕收,由於搶救不及時或者無法被搶救,就這麼短短的一年,中國損失了高達2,064萬噸的糧食,這樣的損失對於中國來說非常慘重。

因此,自從2013年高溫災難之後,中國的種植學家們開始嘗試提升國產水稻的抗高溫能力,但過去中國慣用的雜交技術對於這種植物基礎能力的提升並未能產生足夠的影響,所以,這一次中國專家們將他們的目光集中在早已習慣了非洲高溫天氣的非洲稻穀當中,希望透過對中國水稻和非洲稻穀之間的對比,找到非洲稻能夠抵抗高溫天氣的關鍵秘密,並且將這一能力移植到中國的農產品身上,從而讓它們能夠抵抗未來高溫氣候對中國農田產生的影響。

圖為水稻

倘若中國能夠將水稻體內這種被命名為TT1的耐高溫基因的表達方式完全編譯出來,並且讓其在中國國產水稻當中完全表達,讓中國,甚至中國對外出口的水稻能夠抵抗高溫氣候的影響,那麼,預計在2050年將會因高溫氣候而失去作用的400萬公頃水稻田當中的相當一部分將會重新恢復生產能力,讓北半球的水稻供應得到重新增長,如果中國這一系列的計劃能夠成功,並且讓這種國產耐高溫水稻能夠得到大面積推廣,那麼接下來科學家們預計的2025年全球糧食減產20%~40%的危機將能得到充分的緩解,而這額外的20%糧食供應,或者將會意味著中國,以及其他的北半球國家在時間抵達2025年時,所需要承受的難民衝擊或者能夠得到巨大的減少,而這種事情,不僅對於那些未來因為高溫不能生產糧食的國家很重要,對於包括歐盟、俄羅斯和中國等被區域發達國家,以及有著足夠經濟實力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也同樣重要。

因為確保糧食的供應,那就意味著那些發展中國家不會因為2025年產生的超高溫和糧食歉收而產生大量難民,哪怕出現了難民,也能被這些發展中國家透過提供工作崗位等一系列方式自行消化,從而確保國際社會的穩定,倘若中國不能趁著2050年到來之前完成對應糧食種類的改良,那麼,在發展中國家遭到難民衝擊的時候,中國也必然不能獨善其身,因此,這種可以抗熱的水稻,實際上比人們想象的還重要。

上一篇:“摩洛哥”現狀,小虎牙段元誠帶你看看真實的摩洛哥王國
下一篇:鄭欽文第一盤惜敗,因傷無法堅持,選擇了退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