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最高檢:一季度起訴非法採礦、破壞性採礦犯罪1556人

本報記者 封莉 北京報道

《中國經營報》記者4月24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非法採礦、破壞性採礦犯罪1556人。

據最高檢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礦產資源價格不斷上漲,一些不法分子為牟取非法利益,大肆破壞國家礦產資源。此類犯罪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應依法嚴厲打擊,開展綜合整治。

6艘採砂船3年非法收入上億

記者瞭解到,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當前此類犯罪地域特徵明顯,涉及礦產種類多。

從2021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受理的非法採礦案件情況看,該類犯罪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廣東、河南、福建、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礦產資源大省,這9個省辦案量合計佔全國的58。4%。涉及的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包括砂石、煤炭、礦石、石墨、稀土、泥炭土等。

“暴利驅使下,非法盜採屢禁不止。”最高檢相關負責人透露,旺盛的市場需求導致礦產資源價格不斷上漲,而實施盜採犯罪的技術含量卻相對較低。面對鉅額的利潤和低廉的犯罪成本,犯罪分子不惜以身試法、鋌而走險。

比如盜採海砂案件,從反映的情況看,盜採海砂方法簡單,運輸儲存便利,一噸海砂的出水價和到港價存在數十元的利潤空間,如果清洗後按照建築用砂販賣,利潤空間可到上百元。按照普通江船3000至5000噸的載運量,販運一次海砂的總利潤可達數十萬元。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23人非法採礦案中,犯罪分子籌資數千萬元購置6艘大型採砂船,盜採海砂銷往福建、浙江等地。從涉案銀行賬戶與部分微信轉賬記錄看,3年間非法收入上億元。本案23名被告人一審被法院分別以非法採礦罪、尋釁滋事罪、聚眾鬥毆罪、開設賭場罪等罪名,判處一年四個月至十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五萬至三百萬元人民幣不等罰金。全案追繳違法所得共2000餘萬元。

披合法外衣實施非法盜採

據最高檢相關負責人介紹,此類犯罪手段多樣,非法盜採隱蔽性強。有的犯罪分子未獲取相關部門審批,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開採;有的雖取得許可證,但惡意超範圍開採,甚至透過邊開採邊修複方式,隱藏非法開採現場,逃避相關部門監管查處。

浙江省海寧市檢察院辦理的一起非法採礦案中,犯罪分子先後成立兩家公司,透過拍賣方式取得兩個礦區的採礦權,並獲得採礦許可證,多次超越許可證規定範圍,越界違法採礦100萬餘噸,涉案價值2600萬餘元。最終,兩家涉案單位和相關負責人員被追繳全部違法所得,並被判處一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兩萬至一百萬元人民幣不等罰金。

本報記者瞭解到,從檢察機關辦案情況看,該類犯罪隱蔽性不斷增加,一些犯罪分子甚至披著合法外衣,藉助專案建設、土地復墾平整、河道整治、礦山恢復治理等名義,變相實施非法開採行為。例如,福建省永安市檢察院辦理的一起非法採礦案中,涉案企業以公司廠房通水、通電、通路、土地平整的名義,僱傭工人非法採掘石英砂原礦,並進行加工銷售。

又例如,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辦理的一起非法採礦案中,犯罪分子利用裝修塔樓及鋪設景觀的契機,夥同他人使用挖掘機開挖國家4A級景區鳳凰山東側山體,非法開採山石6000餘噸。目前,張家港市檢察院已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建議判處被告單位罰金,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承擔修復受損山體法律責任,賠償造成的生態環境資源損失。

據介紹,有的甚至在參與修復被盜採地區生態環境時,實施盜採行為。例如,北京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非法採礦案中,犯罪嫌疑人借參與盜採點修復專案之機,盜採葉臘石近600噸。目前涉案葉蠟石已經被全部查獲,北京檢察機關已提起刑事附帶公益訴訟,建議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承擔生態環境修復等民事責任。

犯罪形態規模化,拉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

“非法盜採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甚至引發安全事故。”最高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類犯罪中,犯罪分子大多進行簡單粗暴的掠奪式盜採,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地表裸露、土壤沙化等,極易引發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對生態環境破壞極大。

比如在長江、黃河等重要航道非法開採砂石,還會直接改變原河床形態,造成原航道航行條件發生改變,影響通航安全、防洪安全及河勢穩定。據最高檢透露,盜採分子為實現利益最大化,甚至在採礦中違法使用違禁化學制劑,不僅嚴重破壞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且極易引發致人傷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北京、山西、河南等地檢察機關已辦理多起以有機氰化物非法採礦案件。

本報記者瞭解到,此類犯罪還呈現出犯罪形態規模化、常與黑惡勢力交織的特點。“該類犯罪團伙一般人數眾多、分工明確,形成‘採、運、銷’一條龍產業鏈。一些地方辦案發現,因經濟利益巨大,常有黑惡勢力參與其中。”最高檢相關負責人說。

江西省浮樑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中,犯罪嫌疑人以某公司名義取得河道疏浚權,以疏浚為掩飾,透過暴力、威脅形成非法控制,拉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逃避監管,非法採砂長達10餘年,攫取非法利益2億餘元,給河道安全及生態資源造成嚴重破壞。

據瞭解,該案21名被告人二審被法院分別以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非法採礦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行賄罪,重大責任事故罪,隱匿、故意銷燬會計憑證、會計賬薄罪,洗錢罪,判處十三年至一年三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622萬元,組織、領導者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剝奪政治權利二年。

最高檢負責人表示,全國檢察機關將多措並舉懲治盜採礦產資源犯罪,推動綜合整治,促進源頭治理、長效治理,守護綠水青山。深入開展自然資源領域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礦產資源領域犯罪,對重大案件掛牌督辦,嚴懲“砂霸”“礦霸”。

據瞭解,檢察機關將充分發揮“刑事追訴+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對破壞礦產資源犯罪行為造成社會公共利益損害的,以非法採礦罪追究刑事責任並處罰金的同時,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或民事公益訴訟,判令其賠償因非法採礦造成的國家礦產資源損失,在規定期限內對被破壞的生態環境予以恢復。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上一篇:墨水屏重獲新生,科大訊飛智慧辦公本MAX,AI語音更給力
下一篇:俄羅斯又遇上大麻煩!北約多種秘密武器參戰:一種導彈達到10發9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