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竟在這件事上輸於起跑線……

蘋果AR眼鏡的再度跳票,給了國產AR公司一絲喘息的機會。

“大家都知道,蘋果的產品就是來收割市場。”一位AR眼鏡工程師告訴億邦動力,國產AR還有兩三年的機會視窗。預計2025年,蘋果正式上場,洗牌將正式拉開序幕。

可以確信的是,與2012 年穀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在一個慈善晚宴上佩戴的Google Glass相比,現在的AR眼鏡更加炫酷、更加好玩,價格卻只要不到3000元人民幣,而當年Google Glass測試資格需要支付1500美元。

十年已過,根據Garnter曲線,AR眼鏡在2016年達到泡沫峰頂之後,很快進入幻滅期。當下,不少從業者相信,AR眼鏡正在進入恢復期,價格大幅降低、應用更加豐富,看起來,一片廣闊的市場正在開啟。

在中國市場,多款AR眼鏡產品在最近一年集中問市:

2021年12月,Rokid釋出Rokid Air;OPPO釋出第三代OPPO Air Glass;

2022年3月,影目釋出INMO Air;

2022年4月,雷鳥創新發佈雷鳥Air;

2022年8月,Nreal釋出Nreal Air與Nreal X;亮亮視野釋出聽語者;

2022年9月,聯想釋出 Lenovo Glasses T1;

2022年10月,雷鳥創新發佈雷鳥 Air 1S;李未可釋出META Lens;Rokid釋出AR眼鏡智慧終端Rokid Station

……

易觀分析資料顯示,本季度國內消費級AR眼鏡銷量已達數萬臺,Nreal、雷鳥創新、Rokid、小米米家、INMO分列銷量前五。

正在儘管各廠商核心技術研發方向不同,但迭代升級速度加快,作為創新的數碼消費產品,它們已經儘可能多地創造使用場景,比如,你可以帶著Nreal Air看愛奇藝的影視劇、咪咕影片的體育賽事,帶著Rokid Air玩憤怒的小鳥、JJ鬥地主,或者帶著INMO Air在陌陌中探索虛擬社交……

3000元以內的價格,AR眼鏡成為消費者低門檻體驗“元宇宙”的工具之一。有網友形容:

AR屆的“iPhone”都還沒面世,“Redmi”就先出來了

Rokid CBG消費事業部常務負責人邵華強認為:“從Google釋出Google Glass開始,大家對AR眼鏡有很大的期待,但是一直沒有一款在市場中爆發的AR眼鏡。然而,今年,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市場成長的可能性。”

雷鳥創新CEO李宏偉表示:“從宏觀上看,這意味著國產AR賽道進入了一個大的行業週期。”

國內AR公司亮亮視野、亮風臺、Nreal、Rokid、影目相繼獲得大筆融資,其中,阿里巴巴領投Nreal C+輪;位元組跳動投資李未可科技;羅永浩的創業公司“Thin Red Line”也完成了近4億元天使輪融資。據《中國電子報》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中國VR/AR/XR及元宇宙的相關投融資事件超過30起,已披露的單筆最大融資金額為7億元。

新品密集、從業者雲集、資本熱捧,因此也有人將2022年稱為AR眼鏡C端消費元年,這屆消費級AR眼鏡要爆了嗎?

01

你需要一副AR眼鏡嗎?

電子發燒友王維擁有4副AR眼鏡,他向億邦動力描述了他的使用感受。

8月Nreal開發佈會後,王維下單了一副Nreal Air。Nreal Air看起來像墨鏡,帶上眼鏡後進入一個環繞在周邊的3D空間,可以看到包括時間、天氣、資訊、相簿、影片等常規圖示,百度搜索、微信讀書等工具圖示和愛奇藝AR、星球魔方、極限特工等娛樂圖示。

王維第一個使用感受是:這屆AR內容豐富不少。

辦公時,王維可以透過AR眼鏡在周圍的任意地方放虛擬螢幕,中間放一塊螢幕用來寫稿子,左邊放一塊螢幕顯示大綱,右邊放一塊螢幕是搜尋資料的頁面,上面再放一塊螢幕摘出關鍵資訊。“AR眼鏡可以在辦公的時候替代真實的顯示器。差不多相當於一副AR眼鏡解決了買摺疊屏、大平板,甚至多連屏顯示器的作用。”他說。

王維喜歡的另一個功能是健身,在APP中有一個“單車”應用,開啟之後在健身房騎單車的時候,可以順便體驗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感覺,而且可以邀請朋友加入。

王維曾經體驗過Google Glass,在戶外強光下看不清螢幕,功能僅限於給語音助手套了一個顯示屏,“谷歌眼鏡的理念很前沿,但是硬體技術和軟體生態都跟不上,今年的AR眼鏡在硬體和內容上都有了質變。”

在他看來,這些新的AR眼鏡的核心賣點是,

讓螢幕脫離實體顯示器的束縛,漂浮在空中的固定位置,他手中的多款AR眼鏡都可以在4米遠的距離投射出一塊130英寸大屏。

但王維也感覺到,AR投射的大屏還沒有那麼完美,觀影體驗不及VR,多視窗顯示不及真實顯示器。

從目前的產品趨勢上看,AR眼鏡在C端的大方向植根細分市場,切入區域性場景,大致可分為三個方向:

1

主打觀影、娛樂,想要作為手機延展的優秀顯示器;

2

主打資訊提示,作為輔助工具,提供導航、翻譯、提詞器等功能;

3

選擇特定的場景與消費者人群,比如房地產銷售場景,聽障人群的交流場景。

▏方向一:

新一代娛樂方式

如前所述,雷鳥、Rokid、Nreal等都主打空中投屏,也就是說,當下的雷鳥Air、Rokid Air、Nreal Air類似於一個可穿戴的巨屏顯示器,透過資料線與手機連結,以手機為主機提供算力,即插即用。

Rokid Station

透過網頁端接入大部分影音門戶,AR廠商們都用比較取巧的辦法不足了內容資源的不足。

軟體不足,硬體來補。硬體廠商們相繼在佩戴舒適度上做文章,比如,Rokid Air在鏡腿尾部設計軟包,鼻託做成記憶金屬,捏出一個適合的高度;Nreal Air支援鏡腿上下調節角度,有三個檔位,同時附贈3個鼻託;雷鳥Air則使用可360度可以旋轉的鼻託。

除了觀影和遊戲,INMO Air還和陌陌合作,試圖在AR眼鏡中進行元宇宙社交。

▏方向二:高效處理資訊

除了娛樂,AR眼鏡更重要的功能是處理資訊。 這類AR眼鏡看起來和日常的黑框眼鏡沒有任何區別,除了資訊提示、語音提醒和導航等常規功能外,工具型AR眼鏡大多內建翻譯軟體,在連線網路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英譯中、日譯中等實時翻譯。

還有人將這類眼鏡當作一個提詞器。“在上臺演講時,眼前有一個只有你才能看得見的螢幕,演講起來像開掛一樣。”發燒友王維補充。

OPPO Air Glass

比如,影目科技剛釋出的IMMO Air,不需要透過資料線連結手機,只要有網路就可以正常執行,同時將電池、晶片、散熱、音箱等原件安裝在鏡腿,做成AR一體機,戴起來不突兀,查閱資訊時也不動神色。

而OPPO釋出的第三代OPPO Air Glass更加小巧,僅有一個鏡片加一個鏡腿,吸附在眼鏡上使用,重量30克,續航10。5小時,不僅可以當提詞器,還可以查資料、做導航和進行實時翻譯。

▏方向三:特定人群、特定需求

還有一類AR眼鏡將目標對準了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 今年9月,亮亮視野釋出聽語者,定位於一個垂直領域——幫助聽障人群更好地交流溝通。不需要資料線連結手機,內建晶片和電池,聽障人群可以在餐廳“聽”到取餐叫了哪一個號;在超市聽到收營員告知商品價格;在溝通交流時不需要全程盯著對方的口型……

聽語者還有一些特別設定,比如關鍵詞提醒中,當週圍有人叫出你的名字,眼鏡會閃爍並作出提醒;在眼鏡顯示區的左上方還有一個音量條,會根據周圍環境的音量大小和節奏進行長度和色彩的變化,讓使用者實時感受周圍的環境。

02

誰來定義AR眼鏡?

“如果過程順利,再加上一點運氣,我們想在AR時代做出一個像2007年的iPhone+iOS一樣的東西,成為下一個平臺上類似蘋果一樣的公司。”羅永浩在談及AR創業時曾丟擲這樣的設想。

AR眼鏡或許無法準確描述下一代計算裝置到底有怎樣的商業價值,但成為下一個蘋果的宏大敘事卻是資本最喜愛的劇本。

10月28日凌晨,蘋果公司公佈了2022財年第四財季

(即第三季度)

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蘋果在第四財季的總淨營收為901。46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14%;淨利潤為207。21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0。83%。其中,蘋果在大中華區的營收為154。7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5。63億美元相比增長了6%。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蘋果強勁的增長動力,給了市場極大的鼓舞和振奮。

當然,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場景,AR眼鏡的技術路線和產品形態也是能否支撐起宏大想象的重要基礎。

主打觀影、娛樂的AR眼鏡大多采用Birdbath+MicroOLED顯示模組,如Rokid Air、Nreal Air等;主打資訊提示的AR眼鏡則多采用光波導+MicroLED的顯示模組,如聽語者、IMMO Air等。

從產品形態上看,光波導光機的產品形態和休閒眼鏡無異,鏡片透明、透光率高且不漏光,只是光波導光機成本略高,算力與續航時間有限,目前僅用於資訊提醒和翻譯;Birdbath光機的產品更像一幅超大型墨鏡,由一根線連著手機。Birdbath光機成本低,成像質量佳,但模組較厚,光損失大,因此鏡片普遍較黑,且需借用手機的電池和算力,主要用於觀影、遊戲、辦公。

在技術差異的背後,亮亮視野產品設計總監劉天一認為,

受限於今天的晶片算力、作業系統、電池等因素,輕量化一體機的AR眼鏡和強調沉浸感的分體式AR裝置會長期共存,早晚有一天會走到交集點上。

實際上,在2016年之後的低谷期,AR眼鏡廠商都將客群放在企業端,包括汽車、能源、醫學、教育、工業等領域。

例如,谷歌AR眼鏡曾在2017年重新開售,面向醫療、工廠等企業機構;亮風臺、rokid、亮亮視野等國內AR廠商分別面向B端提供特定場景提供解決方案,包括:

遠端——將遠端輔導、遠端醫療、遠端協作等場景;

AR培訓——提供跟現實場景結合的培訓,實操性更強;

工作過程的指導和檢查——結合AI演算法,提供相應的語音、圖片、文字提示,並且對工作結果做檢測;

系統作戰——在安防、應急訓練等領域,將多個孤立服務整合在一個指揮介面,實現高效決策和協同作戰。

Rokid創始人祝銘明認為:

“使用頻率越高、越與安全生產相關的場景,對AR技術的剛需程度越深。”

亮亮視野CEO吳斐認為,

在B端的反覆迭代給公司積累了完整的產品能力和全棧的AR研發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球AR眼鏡出貨量為57萬臺,主要應用於B端場景。Strategy Analytics資料顯示,2020年AR眼鏡81%的出貨量同樣來自B端。

不過,伴隨著2B側應用場景實現難度的提高,AR眼鏡市場增長天花板漸顯。

一方面,以工業場景為主的2B市場細分複雜,傳統資料和模型資源不可直接套用AR場景;另一方面,全方位建模工作量大,對人才的要求較高,使得AR在工業環境的適配度直線下降。與此同時,製造業嘈雜、粉塵多、網路訊號差的環境,都將影響AR眼鏡的穩定效能。

一位相關行業從業者表示,C端市場潛力巨大,大家都在觀望合適的時機入局,這個時機包括產品成熟度、技術可靠、成本、市場擴容等。

雷鳥創新CEO李宏偉認為,消費級AR會經歷三個階段:

早期市場

(2022-2025年),也可以稱為準備期,這個階段的要義和核心能力是硬體裝置,實現部分手機場景的替代;

主流市場

(2025-2028年),硬體的效能達到滿足Killer APP要求,革命性產品出現,進入大眾使用者;

生態爆發階段

(2028年後),這個階段形成構成生態正迴圈的壁壘。

李宏偉認為,1000萬用戶數是國產AR眼鏡可持續、可盈利的門檻,一旦達到並跨過這個閾值,內容和生態系統就會迎來爆炸性增長。然而,需要多久才能達到這一數量級?李宏偉坦言,至少還需要3年時間。

日前,蘋果公司CEO庫克在接受採訪時再次提及AR技術:“AR對人們的生活具有深遠的影響,將來沒有AR簡直沒法生活。”其舉例道,“在購買傢俱之前,利用手機和攝像頭將虛擬傢俱擺放在家中,就可以看到擺放的樣子。”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預計,蘋果初代頭顯將於2023年WWDC前上架,並在2023年第三季度開售;2025年或2026年,蘋果AR頭顯的出貨量可能達到1000萬臺。

但最新訊息則是,由於設計問題,預計蘋果的AR眼鏡將推遲到2025~2026年對外發布。

03

黎明前的等待

受制於技術條件以及產業鏈的發展,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消費級AR眼鏡,還是採用分體式設計,使用時需要透過資料線連線手機或者其他主機裝置,來為眼鏡提供算力和供電支援。

這樣的設計雖然減輕了眼鏡本體的重量和硬體成本,但其使用的不便利性也受到消費者詬病。這樣的產品,更像是一塊外接的大屏,離大眾期待中的AR眼鏡還很遠。

從行業角度看,不論深耕B端還是C端市場,AR廠商都面臨一個“死迴圈”—— 出貨量難有起色,合作的軟體公司不願為出貨量低的AR眼鏡研製APP,成本居高不下,消費者難買單,AR產品依舊“擴圈”難。

有業內人士認為,消費級AR產品這些年一直不溫不火,沒有絕對頭部企業“跑出來”;甚至,就算最能引爆C端市場的蘋果開始佈局AR賽道,也不一定能重複AirPods、Apple Watch那樣的成功。

而據此前業內人士的透露,蘋果AR頭顯第一年的出貨量定在150萬部。最終能不能改變市場方向,還得看硬體是否門檻足夠低、體驗足夠流暢等。

與此同時,AR廠商們的使用者畫像也侷限於:

一線城市,樂於嘗試,科技發燒友

可以說,如何培養使用者戴眼鏡的行為習慣,如何驅動廣泛增量使用者養成這種習慣,依舊是懸在國內外AR廠商心頭的一道難解之題。

AR眼鏡會不會成為未來每個人必備的智慧裝置?

邵華強分享了一次“社死”經歷,一次行業會議的演講以後,很多嘉賓過來交流,其中一個人態度熟稔,但邵華強完全沒印象。“他一臉震驚對我說你忘啦,我是xxx,上個月咱們還在深圳見過。那一瞬間我真是羞愧難當,如果當時我帶著AR眼鏡就好了,它就能幫我記憶、識別和提示,避免這些尷尬瞬間。”

特德·姜的短篇科幻小說《雙面真相》描述了一個人人都離不開“AR眼鏡”的未來:所有人從出生起就佩戴“視網膜投影儀”,隨時隨地記錄“生命日誌”,結合搜尋引擎“會憶”,可以在你提到任何一個場景或人物時馬上幫你調取過去的影像記錄。

不難想象,這樣的工具幫助你回憶並且避免失憶的尷尬,還能在吵架時調取對方的“罪證”讓你贏得有理有據。但是,這真的是一個更好的未來嗎?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上一篇:丈夫婚內出軌 妻子獲損害賠償8萬元
下一篇:“我們的總統可能被‘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