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今一輪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浪漫不止團圓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凝聚了全體中國人對團圓美滿的追求與嚮往。

相傳,“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興起於宮廷,在唐宋時期,中秋團圓的習俗才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在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賞月、詠月、嘗月,重敘嫦娥奔月傳說的同時,也將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訴諸衷腸。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秋的月亮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思鄉情緒。古時車馬不便,鴻雁難書,是以每逢中秋佳節,便份外思親懷鄉。無數文人墨客只能把滿腔的鄉愁和思念寄予明月,無數名篇因此誕生。垂髫小兒唸誦著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千百年後,也依然牽動著國人的鄉愁。

進入數字時代,中秋節因科技變得更加“圓滿”。高鐵飛機拉近了城市之間距離,電話影片緩解了相思之苦,除了祈盼團圓的底色,中秋節逐漸延展出更豐富的內涵,普通人在中秋節的情感表達方式,也變得更加豐富。

【天際的中國月:可參與可收藏,各行各業用不同情感共築一輪中國月】

中秋節最不可避免的元素就是一輪圓月

而在不同人的眼中那一輪圓月也蘊含著不同的意義

今年

9月6日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在支付寶生活頻道進行直播活動,上海天文館張瑤老師和天體物理學博士劉博洋帶領

廣大使用者一起

“在天文館裡尋找月亮的浪漫”,講解月球相關科普知識,

講述嫦娥奔月如何從傳

說故事變成

浪漫現實,

表達自己對於宇宙級浪漫的理解和定義。

從上海天文館轉到星星的故鄉—寧夏,我們從瞭解月球到仰望星空。

早在千年前,李白就曾提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哲學思考,在時空的維度,月亮的陰晴圓缺自古如此,但因為科技的崛起,我們卻將神話故事變成了真實的飛天之路。神舟飛天,嫦娥攬月,天宮遨遊……我們,是中國航天崛起的親歷者。

今年中秋前夕,中國首批航天員——趙傳東老師,在中衛沙漠月亮演唱會上,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自己對月球的感情。

神舟飛天,嫦娥攬月,天宮遨遊。。。。我們是中國航天崛起的親歷者,更懂得中國式的浪漫,莫過

於一份深入骨髓的家國情懷,是大愛和自豪,也是希望和傳承。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是一代先輩用熱愛和奉獻築起了我們探索太空的堅實地基。也是他們的堅持和守望,讓家鄉月更明,讓中國月高懸。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對於月亮的情感表達更為細膩和豐富。

古人們透過筆下的詩詞歌賦記錄月亮,描繪月亮,透過一首首耳熟能詳的佳作向後人傳達月亮對於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而當代的學者們,也透過自己的表達讓我們瞭解月亮包含的更多層的情感,闡釋著不同人心中的“月是故鄉明”。

北京語言大學黃悅教授透過《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闡釋了從古至今我們對於月亮的無盡幻想和期望。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彭敏和陳曦駿,透過關於月亮的詩詞,向我們營造了最常見、最浪漫、最唯美的意象,深度闡釋了月亮為何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圖騰。

我們在對月亮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在用科技的力量來留住月亮。

今年中秋,中國美術學院國潮藝術研究院帶來了四款以月為主題的數字藏品,並且由銀河獎、全球華語星雲獎金獎得主,科幻作家江波為他們作詩命名。

《咫尺光年月》表達對中國曆代文人先輩探索宇宙蒼穹的是歌頌與敬意。

《指南不移月》靈感來源於指祖沖之環形山和指南車。

代表了古代天文學家衝破想象,致敬指南終不移的意志。

《渾天一氣月》的靈感來自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構造完善的渾天儀,象徵著我們從古至今對宇宙的探索。

《九重星臺月》的靈感則來源於登封古觀星臺,體現了古與今的交織,象徵著人類對宇宙亙古不變的探索之情。

【掌心的中秋月:啟用社交體驗,我為家鄉自豪】

人與月,新連結

腳踏鄉土仰望星空,又是一番別樣滋味

科技的力量,也展示了中秋節多元的一面。今年中秋支付寶的“月是故鄉明”主題活動,讓收集、交換故鄉付款碼面板成為中秋新玩法,用數字的力量為傳統中秋佳節注入新鮮魅力。

34張風采各異的付款碼面板,由中國美院“國潮研究所”根據34個地區的特色精心創作,各地特色建築喝風景名勝被巧妙融入畫面,與一輪明月相結合,煥發新的城市浪漫。

從古代文人墨客的字裡行間,到當代人手機裡的付款碼面板,關於中秋節的表達形式不同,不變的是對故鄉的熱愛與自豪。

天是中秋月,心是家鄉月。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上一篇:酒單曝光後,網友直呼:這也太會喝酒了
下一篇:融創的跌宕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