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被全網黑了10年,卻一夜之間打敗周迅,被全網誇:她憑什麼翻身了?

本期主播丨楊槍槍

今年是魯豫的“翻身元年”。

她在節目《陳魯豫的電影沙發》中剖析電影《阿凡達2》,被網友評價:每次看你的講解,都是一次清新的“吸氧”時刻。

這不是魯豫今年第一次被誇,《脫口秀大會》上,魯豫作為“領笑員”,憑藉強大的共情能力和表達能力,被觀眾怒贊“領笑員天花板”。

然而不久之前,她還因為在《魯豫有約》中的表現,以及一些看似“低情商”的表達方式,被全網嘲笑。

從全網黑,到全網誇,也不過短短几個月時間。

魯豫實際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她天賦異稟,靠“耿直”嶄露頭角

魯豫在語言方面,可以說是“天賦異稟”。

讀書時,英語老師抽她起來背書,她一個字沒背,讀兩遍就能流暢地背出來。

同時,她還是一個性格直率的北京姑娘。

她這樣評價自己:“從小就直,說話直來直去,做事也直來直去。”

天生的語言天賦,加上天生的耿直性格,產生了化學作用,給她帶來一些小麻煩。

作為中國第一位脫稿採訪的女主持人,魯豫曾被稱為

“尬聊女王”

,因為她採訪時太直接,給人感覺“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採訪周迅時,周迅興奮地回憶自己和各大導演、演員合作,激動地問魯豫:“你能想象我的那種開心嗎?”

魯豫脫口而出:“我不能想象。”

周迅不知道怎麼接,無語得差一點離開攝影棚。

對於自己這種採訪方式,魯豫心知肚明:“我對人、對故事比較感興趣,對講道理半點興趣都沒有。”

就節目效果來說,魯豫直接的說話方式,確實效果拔群。

彷彿有一種魔力,讓人輕鬆卸下防備,暴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歌手朴樹一貫不喜歡面對媒體,接受魯豫的採訪之前,他剛吃完午飯,正在睡午覺。

魯豫到了之後,沒有叫醒他,而是在外面安靜地等他醒來。

這個舉動讓朴樹感到自己被尊重,一貫寡言的他就像打開了話匣子。

不但和魯豫一起坐在地板上逗狗,還向她介紹自己家的保姆,讓保姆炒三個菜,就在家裡吃了起來。

一邊吃,一邊和魯豫講著心裡話:“我看不到希望,有強烈的不平衡,憑什麼大家就把我忘掉了?”

魯豫放鬆地說:“沒有人忘掉,是你不帶我們玩了。”

面對一個不容易開啟心扉的人,魯豫輕易就讓他展露了自我。

就像馬未都說的:

魯豫很聰明,她特別鬆弛,非常不像主持人。其他的主持人一到鏡頭前就特別死板,只有她有那種機靈勁兒讓我眼前一亮。

生活中,魯豫也特別“鬆弛”。

還在大學讀書時,面對來招聘主持人的央視導演張曉海,她脫口而出:“為什麼文藝部的導演都有大鬍子?”

張曉海愣住了,也是那一刻,他認準了魯豫和別人不同,鬆弛中暗藏著一股機靈勁兒。

《魯豫有約》負責人郭志成也說:“陳魯豫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會裝傻的主持人。”

她故意把採訪變成“閒聊”,不去琢磨說話得不得體,這種採訪方式,讓魯豫成為中國主持屆的一股清流。

也讓她在網際網路時代來臨後,成了風口浪尖上的聲討物件。

“尬聊女王”的背後,

是深思熟路的技巧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魯豫的“耿直”片段,被人單獨挖了起來,剪輯成一個“魯豫低情商表現集錦”。

流傳最廣的,還是那一幕:

魯豫採訪幾位山區孩子,得知孩子們因為家裡很窮,午飯只有米飯鹹菜,就問他們:

“就沒有一些肉什麼的嗎?為什麼不吃肉呢?”

這一幕被很多網友解讀成:魯豫不尊重山區孩子,明知肉貴買不起,還這樣傷他們自尊。

但完整的採訪中,魯豫接下來還問道:“有什麼別的原因嗎?”

她當然知道孩子們吃不起肉,但孩子們來到鏡頭前,要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故事,而不是由她代為解釋。

所以魯豫問完,孩子親口說出:“因為肉太貴了。”

一句話道出了山區孩子心酸,也真實展示了他們的生存困境。

這就是魯豫的聰明之處:

她知道該把話筒遞給誰,以及什麼時候遞出去

有一次她在約旦,突發奇想要採訪約旦國王,可是她只是眾多采訪媒體的其中一個,國王怎麼會理會她?

當時,只有攝像小哥被允許站在國王面前,進行拍攝。魯豫在後面看著,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

假裝攝像機電池用完了,趁著給攝像小哥送電池的機會,跑到國王面前,讓他注意到自己。

回來之後,拜託導遊遞一張條子,上面寫著:我們從中國來,想採訪國王陛下。

10分鐘後,導遊送完條子回來了:“國王同意了!但是隻給你們5分鐘時間。”

魯豫狡黠一笑:“到了我手上就由不得他了。”

她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讓約旦國王站著接受了整整半小時的採訪。

這有勇有謀的一招,只是魯豫職業生涯的冰山一角。若她想展示自己的聰明,有太多機會表現。

可她選擇了藏拙,用比別人更傻、更低的姿態,吸引“活水”向自己流過來。

用直白得近乎傻氣的提問,引導嘉賓對很多敏感問題侃侃而談。

演員陳建斌接受過無數採訪,唯獨對魯豫記憶尤深:

“在節目錄制過程中,你突然就失控了、失態了。你會哭、會流眼淚,但這不是作秀,這是真情的流露。”

節目中,魯豫裝傻充愣,用不露鋒芒的樣子,卸下嘉賓的偽裝;

生活中,她也很善於把機靈藏在耿直裡,用一種樸實的方式,傳遞觸動人心的真情。

魯豫不願意和嘉賓提前見面串詞,覺得那樣太假。取而代之,她會和嘉賓一起吃飯,騎車,喝茶,閒聊。

沒有預設和對稿,朋友一般的相處充滿人情味,也讓很多人和魯豫成為了真正的朋友。

這讓我想起這句話:

人一旦給自己貼上“聰明人”的標籤,就開始經常犯錯且變得愚蠢;

人一旦給自己貼上“笨拙的人”的標籤,就開始變得靈性和智慧。

區別只在於,前一種只用腦袋,後一種更善於用心。

魯豫,選擇給自己貼上“笨拙”的標籤,用心去經營一切。

在她的主持下,《魯豫有約》已經連續播出了20多年,訪談物件高達1萬人,被《時代週刊》譽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之一”;

魯豫也因為憑個人特色開創了訪談類節目的新模式,被外媒稱為“中國奧普拉(主持女王)”。

網路對她的惡意嘲弄就像一場狂歡,人潮褪去後,人們才發現魯豫的真實水平,以及她懂得“藏拙”的高明。

藏拙,是豐滿人生的智慧

魯豫在一檔演講中,這樣評價生活的真諦:

“人生是否成功不在於獲得了什麼,而在於怎樣做能少後悔一點。”

生活中,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說了太多自以為聰明的話,結果弄巧成拙。

急於表現自己,滔滔不絕說了很多,結果留下一個“自以為是”的印象。

真正的聰明,就像那句老話:“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智者不會輕易展示智慧,而是藏拙守愚,避免招來一切不利因素和外部攻擊。

再等待時機,一發命中。

那麼,我們要如何獲得這種人生智慧?

首先,放低表達的姿態。

表達時,我們常常“好為人師”,但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其實很招人反感。

不如放低姿態,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溝通時,這能讓對方更願意自由表達自己。

就像魯豫採訪時,總是把自己當成路燈,擺在路邊,照亮他人;

生活中,也能讓對方感到被尊重,更樂於與你建立良好深厚的關係。

如同無數句“命令”,都不如一個“請”字,更能打動他人。

其次,堅守自己的態度。

“藏拙”不是真傻,不露鋒芒的同時,要把態度藏在心裡,掌握主導權。

魯豫採訪國足時,問了飽含深意的一句話:“為什麼要把球踢進自己的球門呢,因為近嗎?”

細品不難發現,這句話是在嘲諷“國足把球踢進自己球門”。看似傻氣,其實暗藏溫和的批評。

正是這些細微的“暗中玄機”,讓對方知道:眼前這人不是真傻。

放低姿態的同時,適當表達自己的態度,就會像隱藏在船艙裡的方向盤,在浪潮中其實已經牢牢把握住一切。

最後,學會“揣著明白裝糊塗”。

曾國藩有句名言:“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說的就是表面上裝聾作啞,其實只是留著辯理的力氣,用來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經常在辯理上浪費時間:因為一些小事和別人爭辯,最後無論輸贏,時間浪費了,心情變糟了,得不償失。

就像網路噴子的罵戰、夫妻誰對誰錯的爭執,都想證明自己更聰明,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揣著答案,看破不說破,不去管別人怎麼說。這樣一時的“糊塗”,才能換來一直的愉悅和安寧。

很喜歡《論書》裡的一句話:用筆之實,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

鋒芒畢露的人最吃虧,因為很容易浮於表面、暴露缺點;低調內斂的人更招福,因為能夠讓人感受到更多真誠、理性和細緻。

所以,無論夫妻間、朋友間、家人間還是同事間,藏拙,更能彰顯成熟的關係經營之道。

藏起了“拙”,給出了尊重、理解與重視。用收斂自身的鋒芒,來點亮人性溫暖的光輝。

策劃 | kiwi

編輯 | 六記

釋出於:浙江

上一篇:科普!足協主席陳戌源在國家隊打牌,犯什麼罪?或被直接免職
下一篇:享年80歲,曾獲得金鐘獎金龍獎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