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人類探測器傳回遙遠的天體影象

上世紀末

哈勃望遠鏡

拍攝到的創世之柱,讓人們感受到了宇宙深處的魅力,該照片也被評定為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十佳照片之一。

創世之柱所在的天鷹星雲也被稱之為“M16星雲”

那麼二十多年過去,人們是否在宇宙中還發現了另外的驚奇事物?

顯然是有的,2019年“新視野號”就傳回了一個形狀怪異的天體影象,很是驚人。

不平凡的“新視野號”

拍攝到該星體的“新視野號”有何任務?這怪異天體處於什麼位置?有多特別?對人類探索宇宙有何幫助?能讓科學家驚呼從未見過如此星體,探測器拍攝到的最遙遠星體,到底是個什麼形狀?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古已有之,只是在航天航空科技發展之前,人們只能透過地面輔助觀測和一些猜想來描繪地球之外的世界。

不過即使如此,古代人類的許多天文理論和結論也已經被現代科技和事實證據所證實。

從探測器到載人飛船,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好像越來越順利,但同時隨著對宇宙的瞭解,人們也逐漸發現其隱藏的部分深不可測,不知道人類需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將其瞭解透徹,又或者說可能永遠不行。

人類的航天事業自從啟程就從沒有停下過腳步

飯要一點一點吃,我們當然不會想著能花個一年兩年就把宇宙的秘密全都揭開,畢竟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人們

連宇宙的邊界都還沒能確定

所以人們從地球和地球所處的太陽系中開始查起,可別覺得這範圍小了,即使它們對於宇宙來說微不足道,但其實太陽系的範圍是很大的,要將太陽系搞清楚也很困難。

多年來,科學家們分別向月球、金星、木星等天體發射了多個探測器,蒐集其資料加以分析,想要了解這些星球是如何形成,又是否有生命存在?

但始終沒有大的進展,於是人們又將目標投向了更遠的地方——太陽系的邊緣,人們在那附近發現了冥王星,原本也將其列為了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但後來又將其歸為矮行星的陣容。

冥王星的正反面

冥王星所處位置是太陽系邊緣的小行星帶——

柯伊伯帶

,說是小行星帶其實比木星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要寬上許多,總質量也是

其20-200倍

柯伊伯帶是位於太陽系的海王星軌道外側

不過距離遠只是給人們觀測的難度提高了一些而已,並不能阻擋人類探索它的腳步,於是承載著很高期待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出現了。

新視野號探測器

“新視野”號探測器於2006年1月成功發射,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太空服役了16年,它在設計之初就肩負著探測柯伊伯帶中天體的任務,以解開太陽系演化的秘密。

它也確實沒有辜負人類的期望。

新視野號的主要任務是探訪冥王星及其衛星

2015年為科學家傳回了有關冥王星的大氣和表面的寶貴資料,更是在2019年的第一天與人類探測史上最遙遠的天體來了一次邂逅。

美國航天局在2019年的2月23日,公佈了一組由“新視野”號拍攝的照片,照片中便是當時邂逅的天體,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驚人星體的出現

科學家將該天體命名為Ultima Thule,意為超出界限的事物。

Ultima Thule酷似雪人的天體,由兩個球狀物體組成

當時的照片顯示,該天體是由兩個規整球狀連線而成的雪人形狀,由於

以前並未接觸過這樣的“連體星”

,所以人們對此很感興趣,紛紛期待新視野號傳回更多的資料和影象。

結果等到新資料傳回,人們卻發現它跟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不一樣了,雖然還是由兩個球狀物質構成,

但明顯扁了很多

,尤其是較小的那個球體看起來就像是

乾癟的核桃

,較大的那個更像是一塊大餅。

科學家被眼前的影象所震驚,因為在這之前人們始終認為宇宙中的天體都是較為規整的圓球狀,而Ultima Thule的形狀顯然已經屬於“怪異星體”的那一列了。

不走尋常路的Ultima Thule

加上它是目前人類探測器所觸及到的最遠、最古老的天體,所以科學家們更加關心,這顆位於太陽系邊緣的天體,是否有能揭開太陽系演化秘密的能力。

其實Ultima Thule早在1997年6月3日就被我國天文學家發現,不過當然沒能觀測到它的形狀等具體資訊,我們還將其名稱改成了極富浪漫色彩的——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所探訪的最遙遠天體,與地球的距離約為66億公里。

回到對影象和資料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該星體與地球一樣,有著自轉和公轉,所以它們的運動看起來就像是,一塊大薄餅連線著有些乾癟的核桃,倒過來倒過去,就像沙漏一樣翻轉。

換個角度換個造型的Ultima Thule

科學家們認為Ultima Thule

自轉一週的時間要比地球短大約9個小時

根據傳回的資料分析,該星體表面的主要構成成分可能是水、甲烷和氮氣等化合物。

除了連線Ultima Thule的兩部分形狀有所不同,它們斑駁的外觀和磚紅色調倒相對比較一致,不過兩者連線處的紅色要比其他部分淡上一些。

對此科學家的解釋是,由於Ultima Thule處在太陽系的邊緣,幾乎沒有受到太陽的熱量照射,所以該星球幾乎都被冰塊覆蓋。

這些冰在遭受到來自宇宙中的輻射之後,才可能變成了暗紅色調,至於連線部分的較淡顏色則可能是鬆散顆粒掉入連線處的壕溝形成。

Ultima Thule星體的表面有著厚厚的冰層

Ultima Thule的意義

科學家表示,該星體的詳細資料對於科學家研究太陽系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為他們發現目前的Ultima Thule星體,很可能與其形成之初的構造並沒有多少差別,也就是說人們有機會探測到幾十億年前的物質。

只是關於該星體的疑問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解答,人們目前接收到的新視野號探測器的資料還很少,更多的資料需要20個月左右傳送到地球。

據估計分析完這些資料大概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有關Ultima Thule的真相還需要等待

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是指位於太陽系外緣的一個小行星帶,距離太陽大約 30個天文單位。

該假說的第一次提出是在1930年,由一位

愛爾蘭裔天文學家

提出的。

該天文學家認為既然在該區域發現了冥王星,那麼這附近還有許多天體沒被發現,當然他只是提出了這個假設,但沒有為其命名,畢竟那時候還沒有相關證據。

後來人們果然陸續在該區域發現了上千個天體,1951年Kuiper發表文章稱,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冥王星附近就出現了一個帶狀結構,不過Kuiper認為該結構早已經不復存在。

事實證明Kuiper的猜測對了一半,冥王星附近確實存在一個小行星帶,但它並沒有消失,這條行星帶也還是以Kuiper的名字所命名了——柯伊伯帶(Kuiper belt)。

柯伊伯帶太陽系的神秘邊緣地帶彗星形成的搖籃

柯伊伯帶算是太陽系外的一個恆星盤,與小行星帶一樣,它也是由太陽系最初形成時不要的殘留物組成的。

雖然柯伊伯帶已經處於太陽系的邊緣,但在它的外側還有一個更為神秘的東西——

奧爾特星雲

前面說到Ultima Thule是人類探測器目前到過的最遙遠的星體,所以人類對於奧爾特星雲並沒有很多的瞭解,大部分都是猜測,畢竟沒有蒐集到任何相關證據。

天文學家認為奧爾特星雲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幷包圍著太陽系。

它與小行星帶不同,是一個圓渾的狀態,就像前面說的將整個太陽系給包裹住了,是一個球體雲團。

奧爾特星雲佈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

奧爾特星雲與太陽相距甚遠,大約有50000~100000個天文單位。

奧爾特星雲就像一個保護罩一樣,將太陽系與宇宙的其它區域隔離開來,人們要想拋開該雲團的迷霧,還需要更多的努力,目前還是先研究更近的柯伊伯帶的怪異天體。

不過人們對探索太陽系之外,還是挺有信心的,畢竟在幾十年之前,人們連地球都沒出去過。

上一篇:能鏈智電副總裁於翔:數字化賦能需要找到前進的方向
下一篇:小15歲老婆大方優雅又高挑,穿薄紗裙氣質真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