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稻盛和夫:2022年,比戰術重要1000倍的,是戰略思維

器量不斷變大,公司的業績也不斷提升。反之,如果器量不繼續變大,公司便會止步不前。

作者:稻盛和夫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如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戰爭中,哪一方對國際形勢和敵對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地理等諸因素的分析判斷越準確,哪一方取勝的可能性就越大。

換言之,就是戰略運用是戰爭決勝的關鍵。

對現代企業而言,同樣如此,一個企業的成功往往是戰略運用的成功,是企業管理者戰略思維的體現。

什麼是戰略思維?

所謂戰略思維,就是站得高、看得遠、有全域性視野的能力。

戰略思維的八個維度:即“遠”、“廣”、“高”、“全”、“透”、“準”、“特”、“敏”。

1、更“遠”一點,形成“遠見”

戰略思維的看“遠”,就是要從未來更長的時間去思考組織的發展,形成對組織的“遠見”。它既包括對組織空間擴充套件的高瞻,也包括對組織時間延伸的遠矚,體現的是戰略思維的長期性和預見性。

那麼用稻盛哲學怎麼解釋遠這一維度?

很簡單,就是因果法則。

就是說所謂戰略中的遠就是你要從因果法則出發,去思考:多做好事、善事。這種利他的行為,就是以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這非常重要。因為,這種行為一定會給你帶來莫大的幸運。

這個法則,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同樣適用。多做好事,就能使命運朝著好的方向轉變,使自己的工作朝著好的方向轉變。

一味地積善,就是說,為他人、為社會竭盡全力,這是使人生,也是使經營朝著更好的方向轉變的唯一方法。

2、更“廣”一點,形成“博見”

常言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戰略思維必須更“廣”一點,擁有廣闊的視野、廣博的認同和廣泛的聯絡。廣闊的視野,就是指用全球視野、用世界眼光分析組織發展的機會,透過更廣泛的思維為以後聚焦提供基礎;廣博的認同是指戰略的形成要從群眾中來,集中智慧,戰略執行要到群眾中去,取得認同;廣泛的聯絡是指,制定戰略必須在更大的範圍內,跨越組織和行業的邊界,利用事物的廣泛聯絡,尋找更好的生存機會、運營方向和商業模式。

那麼如何用稻盛哲學解釋“廣”?

所謂“廣”,就是支撐你戰略的思維方式,要有普遍性,且能夠跨越國境得到認同。

人要具備優秀的人格,企業要具備優秀的品格,要做到這些,就要弄明白“作為人應有的正確的生活態度”,而“京瓷哲學”就是用“作為人,何謂正確”為基準進行對照,從中歸納出來的“正確的為人之道”。

這種“正確的為人之道”立足於普遍正確的倫理觀、道德觀之上,所以“京瓷哲學”的內容超越國境,在“全球性經營”中也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本質上來說,這種普遍性的哲學,能夠在海外拓展時也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從這一角度來看,這就是戰略思維上的“光”。

3、更“高”一點,形成“明見”

戰略思維的更“高”一點,有三方面的含義:

一是從層次上看,戰略是組織最高層面的決策行動,它高於職能和戰術策略,在組織中類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度;二是從目標上看,戰略必須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目標;三是從方法論上看,戰略思維是企業的哲學,戰略思維體現的是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社會責任。當組織要進行戰略佈局時,必須要站得更高。

用稻盛哲學來解釋上述三個層次就是:

首先,在遇事行事時,首先要會自問是否“動機至善”,然後思考“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要素是否到位;同時還會尊重對方的立場,為對方著想。按照佛教的說法,即堅持以“利他之心”來判斷和處理各種情況。

其次,從目標上來說,只有設定高目標的戰略,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功。只追求低目標的話,只能得到渺小的結果。如果自己設定了遠大的目標,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就能走向成功。

再次,京瓷的戰略思維是基於“京瓷哲學”,而京瓷哲學的根本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確”這麼一句話,就是把正確的思維方式貫徹到底。

4、更“全”一點,形成“通見”

戰略思維必須更“全”一點,具有整體性、全域性性、全面性。所謂整體性,指戰略思維是面對的是整個公司或集團或國家,而不是其中的區域性問題;全域性性是指從組織的全域性利益出發,對組織的運作進行統籌思維;全面性指從更多的視角跳出去看,不就事論事,就企業論企業,就行業看行業,從而形成對組織的整體見解,即“通見”。

5、更“透”一點,形成“灼見”

管理思維的是“正確的做事”,戰略思維是“做正確的事”。而要找到正確的事,必須對組織活動的本質進行深度思考,理解的更“透”一點,形成明白透徹的見解,即“灼見”。

它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戰略思維的清晰性。比如我一直在京瓷內部強調:企業是社會公器,還必須為社會、為世人承擔責任和義務。這一點就是戰略思維的清晰性的極致體現;二是戰略思維的本質性。戰略思維首先要摒棄“理所當然”,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假設和論證尋結論;三是戰略思維的根本性。即要在企業的關係人與價值及顧客認知與價值分析基礎上,發現公司存在的意義,企業的使命等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比如京瓷的使命為:“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貢獻。”

6、更“準”一點,形成“定見”

戰略確定組織發展的方向,事關組織生死存亡,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因此戰略思維必須準確的判斷組織生存的關鍵,依據客戶認知形成組織的定位,將全部力量集中起來,打殲滅戰,實施聚焦戰略。

在稻盛哲學中,對這一點的解讀是:

京瓷在技術開發上力求深化自己的專業,就是要推進企業的專業化。為了推進專業化,為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生存下去,就要在專業化的道路上、在專業的領域內深掘深挖,用銳角形的方式挖深挖透,在該專業領域內、在該專業技術上做到極致。

要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做徹底,把技術做到極致,在本專業內不亞於世界上任何其他的任何企業。

7、更“特”一點,形成“創見”

戰略思維屬創造性思維,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尋找更佳的定位,開拓新的疆界、新的領域、新的市場。

對於這一點,京瓷是這樣制定戰略的:

我們從自己開發的約100種陶瓷材料,以及我們在開發這些材料時所積累的獨特技術中,挑選最擅長的材料或技術,亦或兩者的組合,在我們已有的獨特材料和技術的延長線上選擇研究開發的課題。

另一方面,因為我們的研究開發主要面向電子工業界,“現在電子工業界的市場上沒有這種產品,但如果有這樣的新東西,對客戶會非常有利”,我們不斷如此向客戶提出建議。我們今後也會繼續採用這種方針,用這樣的方法掌握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的研究開發。這就是所謂“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發課題的選擇方法。

8、更“敏”一點,形成“倪見”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因此戰略思維必須具有動態性、直覺性和敏銳性。動態性就是要不斷跟蹤環境的變化,觀察競爭對手的戰略行動,不斷最佳化戰略;直覺性就是要透過培養形成戰略直覺,從細微的環境變化中感知到公司的機會與威脅;敏銳性就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在多變複雜的環境中,快速形成“倪見”,從目前可能還處於萌芽狀態的新生事物中,發現能引領組織未來發展的新市場區域、新產品、新需求,經過戰略培育,形成組織的新的增長點。

形成戰略的思維過程如同盲人摸象,這八個維度是從八個視角對“戰略這支大象”的理解和感知,是系統性思考戰略的一個個側面。

這八個視角又是相互聯絡的,比如高與遠,站的高,才能看得遠;又比如高與全,站得高,才能俯視看全貌。

我們不能認為將八個視角加總起來,就可形成完整準確的戰略思維,因為系統並不是構成部分的簡單加總,整體觀點並不是各個視角觀點的彙總。但為了把握整體,有必要從不同視角對戰略進行觀察和分析。簡單講就是在決定怎麼做之前,有戰略思維的人會先想“為什麼要這樣做?”也就是既能低頭拉車,又會抬頭看路。

如何培養戰略思維?

1、懷揣經營者意識,徹底思考直到看清事物的樣子。

不管怎樣,都要把自身當作經營者,拼命思考如何做才能保證自己公司產品的暢銷。

比如,如果覺得“這個產品感覺能行”的話,就要進行徹底的市場調查。在什麼地方銷售、如何銷售,要時常進行演練。最終,當確信“這個產品真能暢銷”時,一種自信便會油然而生。

有了自信,類似“如果主打這個功能的話,這樣做應該能暢銷”的想法就會像卷積雲一樣不斷在心中萌生,“應該能暢銷”的想法會愈加強烈,然後便能定出要銷售多少加熱器的目標了。這就是我常說的“徹底思考直到看清事物的樣子”。之後便是一氣呵成,大量銷售。

如果對傾注靈魂產出的產品的效能有自信的話,就不會因為以上的情況而灰心喪氣,心中會萌生一種“無論怎樣,一定要賣出去給你們看看”的熱情。

因為訂單計劃是由自己管理的,所以內心會產生一種衝勁兒和堅持:“完蛋了,自動阻風門這條路行不通,有點失算了。但好不容易到這一步了,如果月銷不到500萬日元,就沒臉回公司了”,同時,戰略的制定便也就有了眉目。

2、自我對照一下:當你想問題的時候是否習慣於只想一步,那就是缺乏戰略思維。

當你在做決策的時候,能多加一個思考的維度進去,從更長、更深、更高的維度來看問題。每次都能推演一下,你現在的決策引發的下一步、再下一步的結果,你就知道要如何取捨了。

用稻盛哲學來說,就是:必須不斷具體思考達成目標的各種方法和手段。至於何為“具體思考”,就是指為達成目標,不斷在腦中模擬戰略戰術。

僅僅思考一回可不行,必須反覆模擬。“可以這麼做”“可以那麼做”“這樣似乎行不通”“下次試試那種方法”……要以這樣的方式不斷探索。透過這種持續的思維操練,就能逐漸看清結果。

明明還未行動,卻在思考的過程中撥雲見日,甚至能夠在腦中生動浮現出達成目標時的喜悅情景。換言之,對於應有的藍圖、理想藍圖,以及達成目標時的喜悅,能夠做到擁有具體的“畫面感”。

一旦做到這一點,在行動過程中便能夠充滿自信。這是一種堅信“我能”的信念,一種不可名狀的境界。我一直強調的“看清”,指的就是這種狀態。

3、培養自己的自主性。

經營這種東西,必定會時刻伴隨著風險,但相反,傾注心血,取得成功那一刻,也會收穫極大的成果。能夠將風險逐漸消化掉的人,便是所謂的“名經營者”。而應對風險的一系列對策正是需要經營者去思考的,但卻沒有一人思考。

即使經營活動剛開始的結果不怎麼好,強烈地渴求“這個能成功”,並看清未來,這便是戰略,制定正確的戰略是經營者的職責。

帶著經營者的眼光,發揮主體性,自己制定出戰略,這樣一來,無論是銷售、製造還是貿易,乃至企業內部整體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經營者必須從意識上做出這樣的改變。

有經營者意識,能夠自主制定戰略,只有這樣的人不斷增加,企業今後的持續發展才有可能。

4、提升自己的格局,就能提升戰略思維。

我經常說企業和事業超不出一把手的器量的大小,即格局、規模的大小。這是事實。那麼,器量又是什麼呢?

所謂器量,即自身的心智、哲學、思維方式和人格。以這樣的心智和人格為基石,不斷進行演練,想方設法制定企業的戰略。

反覆演練,等到真正開始執行時,會經常有一種“這條道曾經在腦中走過一次”的感覺。思考的事情一旦落到實地,明明現實中還沒有經歷,便已瞭解“這條道之前走過”、“走這個方向不行,得走這邊”等。

在大腦中徹底思考後,潛在意識就會發揮作用,理由雖然說不清楚,但感覺是一種被神靈附體的狀態。無論多麼微小的事情,只要不斷演練、在實際操作中每取得一次成功,器量就會變大一些。

以我自身為例,我也絕非從年輕時便擁有企業家器量之人。年輕時的我有很多不夠成熟的地方,但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並每天努力於自我提升。

有位企業家曾對我說道,20多年前與我見面時,對我的一番話印象深刻。據他回憶,當時我說:“自己的人生內容是每日提升理念。”

身為企業家,我卻並不拘泥於提高業務技能,而是把提升經營理念、思維方式和哲學作為每天的任務,他對此甚為感動。

的確,我從年輕時起便熱衷於閱讀與哲學和宗教相關的書籍,會在枕邊堆幾十本書,堅持每天睡前看一會兒。不管回家多晚都不曾間斷,哪怕看個一兩頁。由於年輕時養成的這個習慣,或許我可以不謙虛地用“每日提升理念”來概括過去的人生。

器量不斷變大,公司的業績也不斷提升了。所以,如果器量不繼續變大,公司便會止步不前。

希望大家能夠成為不僅擁有制定事業戰略的才能,同時擁有身為人的大器量的經營者。

集虎卡,開鴻運!最高拆522元驚喜福袋!

上一篇:S26發育路堪憂,106段射手有話說,個人主頁太豪華,可以打職業
下一篇:為什麼熟睡的人不會打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