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為了飽餐一頓,它佈下重重陷阱

撰文 / 徐峰 王語桐(中國農業大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見以植物為食的動物,動物以植物為食彷彿是天經地義的。然而在《指環王》《哈利·波特》等影視作品中,我們卻看到了以食蟲植物為原型設計的怪獸。那麼自然界中是否存在以動物為食的植物呢?答案是肯定的,食蟲植物是世界上奇異的植物類群,它們既可以透過光合作用生存,又可以吸引、捕捉和消化昆蟲、節肢動物、線蟲、浮游生物,甚至小型脊椎動物,以滿足自身生長髮育的需要。豬籠草便是其中的代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食蟲植物的世界吧。

奇特的器官 甜蜜的陷阱

豬籠草主要生長在地表水豐富、相對溼度高、向陽、有機質含量不高的酸性土壤中,為多年生藤本植物,莖木質或半木質,攀緣於樹木或沿地面而生,高0。5~2米。

豬籠草吸取營養的獨特器官捕蟲籠是由變態葉形成的管道或囊狀結構。籠蓋是

負責吸引昆蟲的,不僅可以掩蓋陷阱,也可以防止雨水進入其中使消化液稀釋

;籠口為唇狀結構,是具引導性的蠟質區域;籠底有消化腺體,是分泌消化酶的吸收區域。籠蓋、籠口具有鮮豔的顏色或者蜜腺,籠口邊緣較厚,籠蓋張開後不能再閉合。籠子的大小、形狀因品種而異,有的像蘋果,有的像馬桶;最大的籠子有30~40釐米,有的體積大得能裝下2~3升水。籠色與花朵的顏色相近,以吸引大量昆蟲來訪;上面褐色或紅色的斑點或斑紋常致使困在裡面的獵物按照其指示的“逃生”路徑不斷上爬,最終因精疲力竭而跌落淹死在籠底。

捕食動物的“野心家”

植物界受到細胞壁的束縛只能緩慢運動,在與動物的鬥爭中,只有能夠快速運動的植物才能佔得先機。但植物沒有放棄抵抗,很多植物智慧地創造了陷阱。豬籠草的捕蟲籠就是一個傑作,其外表顏色鮮豔明亮;籠口為蠟狀塗層,十分光滑,腺體分泌含糖蜜露、味道可口,甜味物質濃度遠遠高於籠內部,以此引誘昆蟲在最危險的地方著陸。被氣味吸引的小動物爬上籠口後,一不留神就會由於蜜露的溼滑而跌落籠內。

這時籠底的腺體分泌黏液和消化液,由於消化液的黏度較大且籠內壁有光滑的蠟質塗層,動物一旦陷入困境便很難逃脫,最終被消化液中含有的多種消化酶分解、吸收。

豬籠草可以捕食蚊子、蒼蠅、螞蟻、蜘蛛等的幼蟲,體型較大的豬籠草甚至能夠捕獲和消化蜥蜴、老鼠等小型脊椎動物或是鳥類。由於豬籠草大多生長在養分貧瘠的環境,為了補充鈣、鎂、鉀等營養物質,特別是氮與磷的不足而捕食昆蟲或小動物來滿足其生存的需要。

延伸閱讀

食蟲植物的“暗器”大揭秘

從系統發育的角度看,食蟲植物獨立起源了6~7次,分佈於10個科20個屬650餘種;中國有4科6屬28種。

判斷食蟲植物的標準之一就是是否透過陷阱裝置吸引和捕捉獵物,

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以葉作為捕蟲器官。植物在自然界的長期選擇中,主動適應和演變,形成了極其精緻、多樣的陷阱。捕食器官的演化,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創造力,也顛覆了人類以前的認知,讓人們一次次感嘆生物演化對環境的強大適應性。

獨門暗器的吸入陷阱

小白兔狸藻

吸入陷阱是主動捕蟲器,它由中空的囊狀結構構成,有一個像閥門一樣的開口。如水下隱藏的蟲子殺手——狸藻,進化出了精巧的“魚籠”,在籠口處長有瓣膜和觸毛。瓣膜平時封住籠體,一旦觸毛感知到有獵物經過,就會觸發瓣膜開啟,強大的水壓就會自動把獵物帶入籠中,捕食過程就能迅速完成。

反應迅速的捕蟲夾

捕蠅草

捕蠅草、貉藻等植物的捕蟲夾是主動捕蟲裝置。如捕蠅草有觸覺感受毛,昆蟲觸碰後纖毛壓力透過電訊號傳導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夾子一般的變態葉可以從中脈處迅速關閉來捕蟲,刺激訊號的傳導速度高達17釐米/秒。

形態各異的捕蟲籠

這是最常見的被動捕蟲陷阱。豬籠草、瓶子草、鳳梨科植物等均採用此類陷阱。如瓶子草的捕食器外形像一個帶蓋子的瓶子,多毛且有漂亮的條紋,吸引獵物跌入籠內,利用籠底消化液淹死和消化昆蟲。

以逸待勞的黏蟲陷阱

茅膏菜、捕蟲堇、腺毛草、盾籽穗葉藤等具有這種被動捕蟲裝置。其葉片上密佈可以產生黏液的腺毛,腺毛頂端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外觀和甜味誘惑性極大。美麗的外表下暗藏殺機,昆蟲的氣孔逐漸被黏液完全粘住,就會窒息而亡。

一去不復返的龍蝦籠陷阱

如螺旋狸藻的地下葉常被誤認為是根系,變態葉的中段膨大形成V字形螺旋分叉。這一被動捕蟲裝置,中空長滿倒毛。昆蟲一旦進入根狀葉的空腔,就只能順著倒毛方向移動,一路走到黑,直到最終被底部的消化液所消化。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豬籠草食蟲植物“大反擊”》,作者徐峰、王語桐,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上一篇:首戰落敗!76人和哈登如何調整,才能夠在次戰擊敗熱火扳回一城?
下一篇:戴先生髮來嘲笑:這個英雄我們一把都沒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