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雙11”走向“強韌性”:數字技術應變多峰疊加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道

第十四個“雙11”落下帷幕。在穩經濟的大背景下,這一年度消費大節正在告別對“交易數字”和“破紀錄”的追逐,在見證消費“韌性”的同時,更強化在服務價值和技術超越上立目標。

《中國經營報》記者11月12日從螞蟻集團獲悉,支付寶數字支付業務已經順利服務了2022年“雙11”大促季的業務高峰,應對了多個平臺大促拉長週期形成的多個業務高峰,分時複用、無感化彈雲等一系列前沿技術以及綠色計算能技術被應用其中。

事實上,隨著“雙11”整個消費週期的拉長,絕對高峰值的陡峭度逐步下降,在不追求絕對資料後,如何更好應對直播等新場景,並在降低算力成本上有所貢獻,對於支付能力乃至整個數字技術能力都提出了更復雜多元的要求。

數字支付應對多平臺多峰值

“雙11”大促的發展與支付技術發展相輔相成。以大促峰值從往年的0點全面提前到晚8點為例,峰值和日常消費之間的時點正在模糊,消費者感知到的“雙11”不熬夜和隨買隨退款背後,是分時複用、線上離線混部、無感化彈雲等一系列前沿技術。

“晚上8點也是線下支付活躍的時候,這就意味著線下支付和線上支付高峰的疊加。”支付寶“雙11”技術大隊長馬聰透露,“加上多個電商平臺峰值的疊加,以及一些頭部主播直播帶來的瞬時支付峰值波動,三峰疊加的背景下需要構建更穩定的技術,包括保證我們不同業務之間有充分的隔離性,使得各項業務都能夠在晚8點時穩定如常。”

為此,支付寶在今年3月啟動了“川流計劃”——最終目標是做到在任意時刻峰值下的消費者體驗不受損,保障支付、退款、尾款不錯峰,能支援任何一家客戶隨時發起的大促,強化支付“韌性”。

具體來看,在技術創新上,據馬聰介紹:透過構建了自適應、動態非同步化技術及秒級高可用技術,在更加隨機化的大促活動場景下持續保持支付可用性及高效能;實現退款、提現等業務服務不受損,保障大促期間的客戶體驗日常化;透過分時複用、線上離線混部、無感化彈雲等創新技術,帶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支付寶產品與技術負責人善攻透露:數字支付技術支援“雙11”以來,走過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滿足交易峰值挑戰;第二階段是全行業擁抱“雙11”,側重滿足多平臺需求和效率;而到了當前的第三階段,聚焦在常態化能力的提升;未來將走向更精細化、差異化的服務。

近年來,隨著“雙11”成為線上線下全平臺消費盛宴,數字支付和數字金融技術也隨之“走出去”,更多應和了淘系以外多平臺的需求。據瞭解,今年“雙11”期間,支付寶提供支付場景營銷能力的合作平臺超過100家。大額支付、智慧免密、收銀臺立減、花唄分期、芝麻先享等“原子化能力”按照不同平臺需求被輸出嵌入。

綠色計算大規模應用

“雙11”不但是消費的狂歡,也是“算力”的運轉高峰。隨著多峰值出現,也讓如何進一步降成本成為“雙11”的一大挑戰。記者注意到,今年綠色計算的效能已經開始在這一特殊場景發酵。

由於綠色計算解決的就是海量的資料在這個計算過程中如何實現它的效率提高,減少浪費,減少碳排。“雙11”作為資料流量峰值的典型場景,對算力需求極高,非常適合驗證“綠色計算”技術應用效果。

公開資料顯示,近五年來我國算力規模年均複合增速超過30%,與此同時,2021年我國資料中心耗電總量已達2166億度,是北京全年用電量的1。8倍,但真正用於計算的電能比例極低,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約之一。 在國家“雙碳”政策的引導下,近幾年,阿里、華為、螞蟻、百度等國內領先科技企業紛紛發展“綠色計算”技術。

螞蟻集團綠色計算負責人、基礎設施委員會主席何徵宇透露:在資料峰值方面,如何調配資源滿足計算需求,同時還能夠達到高效、減排的目標,是一個難點。今年我們應用了大量分時複用的技術,“可以把日常服務在峰值的時候做到最大化算力釋放,進而在不增加機器的情況下就能支撐好一次峰值需求。今年螞蟻已經進一步開始解決資料庫混部這個業內難點,需要保證在業務高峰來臨時,能快速釋放離線的計算資源,保障業務訪問穩定。”

據記者瞭解,從2019年啟動以來,去年螞蟻已在日常業務中全面應用“綠色計算”,使伺服器利用率提高近3倍。而今年“雙11”綠色計算技術額有一些變化。“首先,落地規模比去年更大了,翻了很多倍。技術上的變化一項是增加了綠色AI,一項是對在離線混部和分時排程這兩項技術做了增強。這兩項技術之前是分開使用的,各自最佳化就各自節約,但今年把這兩項技術融合之後,它的效果聯合最佳化,比分開最佳化效果好很多。”何徵宇透露。

據記者瞭解,根據中環聯合認證中心(CEC)測算,在2022年“雙11”期間,螞蟻集團透過“綠色計算”技術節省153。8萬度電,可供一盞普通節能燈使用1。5億個小時;減排947噸二氧化碳當量,約等於79000棵樹的年碳吸存量。這是螞蟻集團第二年大規模應用“綠色計算”技術提高“雙11”期間算力資源利用效率,節能減排效果較去年同期增長140%。

浙江大學環境與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愷認為,綠色技術目前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創新生態上面臨不少困難。一是綠色科技創新成本高風險大,需要大量的研發經費和人力的投入;二是制度供給相對落後,缺乏相關標準化建設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三是創新人才儲備不足,且科研成果轉化能力比較低,需要更多產學研結合的研究,實現從智力輸出到產業的輸出。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上一篇:寶駿730對標宏光S3,哪一款更合適,綜合分析優缺點。
下一篇:你的朋友圈值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