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元朝歷史上的一次反蒙之戰,李為何要聯合岳飛反蒙?結局是什麼?

中統二年(1261)冬,阿里不哥降而復叛,攻佔和林。忽必烈被迫再次御駕親征。蒙古軍隊的主力和漢軍幾大萬戶均被調往北方前線。李璮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中統三年(1262)初,他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發兵反蒙。

李璮首先透過自家的私驛,將在燕京作質子的兒子李彥簡接回益都,又派人聯絡山東、河北地區的漢人將領,企圖策動這些漢族世侯與他一起反叛;同時,又聯絡南宋,希望能取得南宋的支援;其中最為關鍵的一件事則是派人與王文統聯絡,希望他的這位謀臣岳父能夠裡應外合,與他一起推翻忽必烈政權。

當時王文統已經被忽必烈調入朝廷,擔任燕京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當時向忽必烈推薦王文統的主要是劉秉忠和張易,另外廉希憲、商挺等人也曾予以附和。

故而忽必烈才任用王文統為第一位中書省平章政事,只因當時蒙古汗國的首都和林尚在阿里不哥手中,所以忽必烈才讓王文統行省燕京,主要任務就是解決當時的財政困難和政局穩定。

次年五月,“行中書省”去掉“行”字,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央的中書省,簡稱“都省”,即京都的中書省。雖然任命了兩位右丞相(不花、史天澤)和兩位左丞相(忽魯不花、耶律鑄),並讓塔察兒與王文統一起擔任平章政事,但在中書省掌實權的還是王文統。

由此可見,當時忽必烈對王文統十分信任,王文統在朝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留守燕京的中書省主要長官,假如王文統真心與李璮裡應外合,李璮叛亂的成敗也未可知。

但王文統並沒有參與、也沒有支援這場叛亂,而是給李璮寫了一封三個字的書信:“期甲子。”李璮接到這封書信,一時摸不著頭腦,但當時他已經利令智昏,整個叛亂之勢也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王文統

李璮與山東、河北世侯的聯絡也沒有取得可觀的結果,響應者寥寥無幾。作為原來反金、反宋乃至與蒙古政權對立的起義軍首領,李璮對於投降蒙古政權自然是長期耿耿於懷。

自從遼、金佔領中國北方之後,淮河以北出現的都是少數民族為君,建立一個漢族人掌權的王朝,自然也是李璮及其他一些漢族將領的共同願望。故而李璮可能與山東、河北的萬戶、世侯等有過聯合反蒙的約定,但自從忽必烈經營中國北方之後,尤其是開府金蓮川以來,廣泛招納漢族儒生,大膽信用漢族世侯,又崇儒學,行漢法,敬佛教,重視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一批漢族世侯如史天澤等人已經成為忽必烈朝廷中的丞相和掌握軍政大權的各級官員,他們已經不想與李璮聯合反叛朝廷。因此李璮期望一呼百應的局面並沒有實現。

此時的李璮還寄希望於南宋,於是在中統三年(1262)二月,他“以漣、海三城獻於宋”,正式釋出討蒙檄文,命令駐守在漣水、海州的部隊同時起兵,全部殲滅了當地的蒙古守軍,發動了叛亂。

到底如何呢,我們下一講再說

上一篇:【古案今讀】為替蒼生伸枉濫,幽燈清淚譯殘篇,從來譭譽他人事
下一篇:日本福島捕獲放射性物質超標魚,時隔兩年檢出魚類放射性物質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