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德川家康為什麼能長期統治日本二十年?德川家康長期統治日本的原因

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作為和織田信長齊名的“日本戰國三傑”,在歷史地位上的爭論一直是戰國研究者們喜歡討論的一個熱門問題。從平民逆襲到統一大名的霸主,秀吉的一生堪稱傳奇,而在戰國逆境中不斷忍辱負重升任幕府將軍的德川家康則更加勵志。

不過在家族延續這一點上,只統治日本20年的豐臣秀吉,顯然不如佔據200多年的幕府將軍的德川一家更風光。

而有關豐臣秀吉家為何“二代而亡”,德川家康卻能長期統治日本的原因,之前雨田君也進行過講解,比如缺乏譜代家臣、秀吉的崛起太快,兒子沒出息等各種原因。當然豐臣家“富不過”二代,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對日本當時形勢的錯誤理解。在統一日本之後,豐臣秀吉當選擇了公家的 “關白”,而德川家康選擇了武家的“徵夷將軍”。

從這兩個官職的PK,其實就已經昭示了豐臣秀吉政權註定垮臺的徵兆。

“關白“和“將軍”之爭

其實關白也是日本在大化改新的時候透過遣唐使拿回去的舶來品,“關白”最早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霍光),然後奏天子”。漢代那個時候的關白實際上就是皇帝的近臣,代替皇帝統管百官的意思,一般都是實權人擔任。

而到了遣唐使拿回去之後,“關白”就成了的日本朝廷“宰相”的統稱,而且不是誰都能擔任,主要為藤原氏的後代——五攝家(一條、二條、九條、近衛和鷹司家)出身的人擔任。所以關白一直被公家把持,但到了平安朝後期,“武家”上臺,沒有實力的公家的日本朝廷以及關白也成了擺設。

取而代之的是以平氏和源氏為首的武家統治,也就是我們說的日本幕府統治,幕府的首領叫 “徵夷將軍”,在日本近代有三大的幕府,分別是源家的“鎌倉幕府”、足利家的“室町幕府”和德川家的“江戶幕府”。

不過“關白”和“幕府將軍”不是相互替代關係,而是並存的。

只不過“關白”代表的是公家和皇室,而“將軍”代表的是武家和武士。但因為從鎌倉幕府開始,各地大名和守護都分割掌權,因此實際上近1000年來(截止明治維新之前),日本都是幕府統治。所以以現在的上帝視角來看,只有幕府將軍才能統治日本。

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靠著編出來的公家姓氏——豐臣,改名豐臣秀吉,後當上關白後來又傳位給秀次,自己改稱太閣(退休的關白),這讓他以“武家之實”,又具“公家之名”。

那為何武家(武士)出身豐臣秀吉會選擇當“關白”呢?在雨田看來,主要不外乎兩點,

其一,豐臣秀吉認為在下克上的戰國,“將軍”也和關白一樣成為了擺設。

在應仁之亂之後日本的足利幕府基本上被架空,甚至於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了生存(反織田)都投靠了毛利家,因此既然你將軍的名號不好用,我為啥還要當呢?不如選擇“關白”這個更為正統的公家官名和天皇綁在一起,更利於統治。想到足利義昭被自己的老上司豐臣秀吉攆得到處走,秀吉也想自己實際上已經有“大名之長”的將軍地位了,然後再加上一個公家的“關白”,以求“公武合一”的新式統治,那自己豈不是戰國第一人。想想都要多吃幾個香蕉……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秀吉認為天下布武的朝代已經結束。

現在的日本已經統一,不再是“下克上”的戰國,國家應該步入正軌,因此肯定要回到的奈良和平安時代公家朝廷統治,沒有什麼比文官頭子“關白”更適合代替天皇統治日本。實際上上他在當上關白之後,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如太閣檢地、刀狩令、農民分離,武士居住在城裡等措施都是在削弱武士大名對屬地的控制。秀吉的政治理念,並非是想要裂土封王,而是想要和織田信長一樣對日本的進行改革,然後遠征大名,征服海的那一邊。而頭銜大的關白以及更具權威的關白(太閣)比將軍更好。

概言之,豐臣秀吉之所以選擇的關白,是想要實現更大的野心。

“關白”不適合日本戰國

不過很顯然,豐臣秀吉過於膨脹的信心,以及對情勢的錯誤認知,讓他只看到被稱之為“關白”的好處,但卻不知道其侷限性。

首先是關白非世襲,而將軍的世襲制。

這個大的漏洞直接導致了豐臣家二代而亡,在豐臣秀吉去世後,豐臣秀賴雖然繼承了天下人之位,但實際上並非正式官職,而其去世後,關白位置已經變成了九條兼孝,你豐臣家僅僅只有一個“天下人”,卻無任何官職,如果的你是繼承的是將軍之位,還能發動天下布武,學足利義昭來一個“德川包圍網”,而秀賴此時不是關白也不是將軍,根本就不能號召其他大名(只能召集浪人),假設秀賴真的是將軍,那麼他可以號召:黑田、福島、加藤、池田等一幫豐臣舊臣,名正言順的討伐德川家康,而其他的大名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對戰國重新洗牌,後面的歷史真的可能會改寫。

以至於當年的石田三成為了忽悠小早川秀秋的出戰關原合戰, 還以關白來誘惑他,但關白這種虛位根本對當時的大名們沒有任何吸引力,小早川秀秋還惱怒石田三成拿關白來拿他尋開心,轉頭就投入德川家康的懷抱。

其次是,當時的日本實際並未統一。

當時日本依然是以武家(大名)佔據主導地位,豐臣秀吉的江山怎麼來的,還不是靠相互妥協質母嫁妹來的嗎,實際上豐臣秀吉統治下的日本是一個火藥桶,雖然大家表面上沒什麼意見。所以在以武士為主體的“幕府將軍”制度才是符合於日本當時的環境,也最能得到武士們的認同。因此德川家康有了豐臣秀吉這個失敗的個案,立馬選擇妥協,立馬選擇成立幕府,保障武士們的權益,從而延續自家200多年的昌盛。

最後是,當時的日本政體更偏向與武士們各自為政。

因此無論是室町幕府還德川幕府都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將軍只是名義上的大名們的:“帶頭大哥”。而當時的豐臣秀吉卻要強制將大名們變成公家,放鬆對地方的統治,以這種“關白”朝廷整體實現統一,無疑是動了“大名們”的蛋糕,因而在豐臣秀吉去世後,這些圍在豐臣秀吉旁邊的盟友們也都樹倒猢猻散。畢竟與德川家康承諾的回到封地比起來,對豐臣家的“忠心”根本不值一談。

雨田君說

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統治日本走的完全不是一條路,當時的豐臣秀吉想統一日本,結束戰國,要對當時的日本進行顛覆性的改革,從而選擇了更有改革和復古性質的“關白”,企圖讓日本重新迴歸集權統治,但也受到了武士群體的反對,最終二代而亡。

而在亂世中耍了一輩子滑頭的德川家康顯然比豐臣秀吉更有前瞻性,他選擇了武士們更願意接受的“將軍”職位,先穩定大名們的情緒,然後在透過藩國制和御三家加強對這些大名的管理,從蠶食這些地方勢力,達到德川家統一日本的目的地。

雖然德川幕府統一日本只是名義上。

上一篇:施裡瑪達親王是柬埔寨的哪位國父?他為什麼要聯合朗諾廢黜柬埔寨?
下一篇:中國寓言故事之酒量大,這篇寓言揭露了什麼道理?其中有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