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經典傳承| 《德若波羅蜜經》二義十科:明辨不同的法義,什麼是二義

總義中又科判出二義十科,用來明辨不同的法義。什麼是二義?

第一,不覺義。指不念佛的人,所有的心念都是迷失本性,追逐虛妄,背離本覺,貪著色塵。

雖然在阿彌陀佛的三昧果覺智海中,全體迷失離卻,不能迷途知返,迴歸本真,背塵合覺,所以稱為不覺。

第二,覺義。指唸佛人,一心一意,返妄歸真,背塵合覺。正是一聲佛號,全體即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

阿彌陀佛所證的果地覺,即是眾生所迷失的本覺。如果肯至誠唸佛,心心念念契入阿彌陀佛的果地覺,與自己的本覺,在不知不覺中印契、和合。現在雖然不能圓滿佛的果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終究會成就圓滿正覺,所以稱為覺義。

什麼是十科?

第一,明達宗旨。

一聲佛號,全體佛果,九界眾生,攝盡無遺。

第二,開顯實相。

一聲佛號,真實圓融,聖者凡夫,同一本源,眾生佛陀,本自一體。

第三,辨別真妄。

一聲佛號,淨土穢土,各自了別,彌陀眾生,天地懸隔。

四,識破昏迷。

一聲佛號,淨業同倫,切莫迷惑,從迷入迷,輾轉受苦。

第五

,轉迷就悟。

一聲佛號,當下了悟,從悟入悟,得究竟樂。

第六,因正果正。

一聲佛號,佛果正因,現生不證,往生極樂,必定圓證。

第七,較量功德。

一聲佛號,出世寶王,世間寶王,皆莫能及。

第八,按經會義。

《彌陀》一經,至簡至圓,事理融通,萬德俱全。

第九,懇佛證明。

願今拙論,普供同倫,以此善根,迴向淨土。

第十,發願流通。

願盡未來,分身塵剎,以此寶王,利濟眾生。

這是二義十科,簡略陳述綱領。論中周密的法義,披露陳述如下。

其總義中,復判二義十科,以明別義。何謂二義。一者,不覺義。指不念佛者,念念迷真逐妄,背覺合塵。雖在彌陀三昧果海,全體迷卻,不解返妄歸真,背塵合覺,故名不覺。

二者,覺義。指唸佛者,念念返妄歸真,背塵合覺。所謂一聲佛號,全體彌陀之果覺。彌陀所證之果覺,即眾生所迷之本覺。若肯至誠唸佛,念念契入彌陀果覺,而與自己本覺,冥冥相符,暗暗相合。現雖不覺,到了西方,終成滿覺,故名覺義。

何謂十科。第一,明達宗旨。一聲佛號,全體佛果,九界眾生,攝盡無遺。第二,開顯實相。一聲佛號,真實圓融,聖凡同源,生佛一體。第三,辨別真妄。一聲佛號,淨穢各別,彌陀眾生,天地懸隔。第四,識破昏迷。一聲佛號,同倫莫迷,從迷入迷,展轉受苦。第五,轉迷就悟。一聲佛號,當下了悟,從悟入悟,得究竟樂。第六,因正果正。一聲佛號,佛果正因,現生不證,安養必證。第七,較量功德。一聲佛號,出世寶王,世間寶王,皆莫能及。第八,按經會義。彌陀一經,至簡至圓,事理融通,萬德俱全。第九,懇佛證明。願今拙論,普供同倫,以此善根,迴向淨土。第十,發願流通。願盡未來,分身①塵剎,以此寶王,利濟眾生。此乃二義十科,大綱略述如是。其中細義,披陳如下。

瞭然法師德像

瞭然大師,堪為一代淨宗巨匠,早年追隨印光大師,深受器重。耳提面命,攝受二十載。可謂印祖第一弟子。一心念佛,閉關近三十年。淨業功純,親證實相。慈悲深切,將自己平生所證和盤托出,普餉大眾。以超卓正見,開人眼目。倡導以“佛果為宗”唸佛法要,字字珠璣。洪論初成,感佛垂證,舍利頻降。自大法西來由此瑞應者實屬罕見。其所證境界不可涯測。

可惜法師心血力作,幾近失傳。其出格高妙的唸佛法要,也鮮有“師承”。想他老人家一生精進,為眾生留下了價勝摩尼的寶貴遺產。作為後世法子的我們,倘若不思圖報,不能承接法要,續師法脈,何等不孝!想來不勝惶恐。

為感恩了公盛德,讓後世行人領略一代導師風範。蜀中淨土近期將連載《瞭然法師選集譯註序》。該書是上景下嚴法師摘抄《入香光室》《般若淨土中道實相菩提論》《印光法師文鈔綱宗》等了然大師書籍,聯合一起學習著作的蓮友,共同發心,譯白註釋,整理而成。力求通俗易懂,以便廣為流通。

普令見聞,歸命覺海,俯謝娑婆。願此舉不負了公一片苦心,亦彌補近代佛教史之缺憾。祈願諸佛護念,龍天推出,娑婆苦海再添慈航。了公亦必歡喜於寂光之中,頷首稱善!

標題為方便閱讀新增

選自《入香光室》

上一篇:【唸佛三昧出世寶王】從古至今,歷代祖師無不同聲稱讚,眾口宣揚。
下一篇:溥儀和李淑賢的愛情故事是什麼樣的?溥儀為什麼要將妻子送給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