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宋朝最悲催的備胎,宋太宗曾讓他的兒子當備胎,最後被兒子活活餓死

提到宋真宗、宋仁宗爺倆選擇宗室子侄進宮招弟的事,就會讓人想起宋英宗爺倆當備胎的悲催經歷。

世人都知道真宗選擇侄子趙允讓當備胎,仁宗又選擇允讓兒子趙宗實當備胎,但其實,在英宗趙宗實進宮前,章獻太后劉娥就曾選擇過二個備胎,先進宮的那一位,就是本文主角——新平郡王趙宗保。

01,宋太宗的皇曾孫

贈靖難節度使、追封新平郡王、諡恭靜、代州防禦使、襲封燕國公趙宗保(?-1074),是宋太宗的庶長子漢恭憲王趙元佐的孫子,郇國公趙允成的嫡幼子,生母是霍國夫人康氏。

趙允成(?-1025),或曰允誠,是趙元佐第四個兒子,他和多數趙家人一樣,很費老婆,也就是俗稱的克妻,趙允成一生中最少有三位正妻。

據《皇侄康州團練使夫人呂氏墓誌銘》記載,天水郡公趙允成最初娶的原配妻子,是邠州觀察使潘惟正之女,這個潘惟正就是開國功臣潘美的兒子,被野史牽強附會成周世宗郭榮的兒子。

潘夫人不幸早亡後,大中祥符五年(1012)六月,真宗就把宰相呂端17歲的閨女,指婚給喪偶的侄子趙允成,兩人於次年(1013)七月結婚。

但這個呂夫人更悲催,婚後一年,就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九月去世,年僅19歲,也沒有留下一男半女。面對親親侄兒再次喪偶,真宗又給趙允成選擇有賢德之名的康氏為妻。

康氏就是本文主角趙宗保的親媽,她是磁州防禦使、悍將康廷翰的孫女,右監門衛大將軍康仁矩之女,在天禧三年(1019)嫁給鯀夫趙允成時,年僅20歲。

如果按照呂氏和康氏的墓誌看,趙允成只有三位正妻,即潘氏、呂氏、康氏,但據《長編》記載,趙允成的長子趙宗顏的生母錢氏,曾經當過仁宗的乳母,在《宋會要輯稿》乳母部分也有一位燕國夫人錢氏,不知道是不是宗顏之母。

所以說,趙允成最少有三位正妻,因為不確定錢氏的身份,但從他給皇子當乳母的事情看,應該不是正妻。

康氏(999-1065)被真宗選為侄媳婦的原因,是有賢德之名,她在婚後也的確做到了,侍奉有瘋病的公爹趙元佐非常恭謹,“飲食不經手不以進”,處理家務井井有條。

但不幸的是,未過而立的康氏在婚後七年的天聖三年(1025)五月二十二,就遭遇喪夫之痛,賢德的康氏成為寡婦後,並沒有顧影自憐,而是潛心撫育丈夫的一眾子女,把他們教養長大,且都很有成就,“故郇公之後多佳公子,繇夫人之善教也”。

趙允成有10個兒子8個閨女,趙宗保就是他最小的嫡幼子小十,他有康夫人這樣一位性格堅強又賢良淑德的母親,長歪的機率自然不大。

02,被章獻太后撫養宮中

史書雖然並沒有記載趙宗保的生年,但大致還是可以推測的,他的母親康氏在天禧三年(1019)嫁給父親趙允成,父親又死於天聖三年(1025)五月,他2歲的時候被母親抱著進宮入見章獻太后劉娥,而劉娥是在乾興元年(1022)二月成為太后的。

所以,趙宗保大概就生於乾興元年(1022)至天聖三年(1025)之間,2歲進宮的時間大概就在天聖二年(1024)至天聖五年(1027)之間,個人更傾向於天聖五年,原因寫在後邊。

趙宗保進宮時,大概因為聰明伶俐長得好,所以很招劉太后的喜愛,就把他留在身邊撫養,因而,趙宗保從2歲就開始在宮中生活。

其實,在趙宗保進宮前,真宗就曾經為仁宗找過兩個伴讀,那是在仁宗被立為太子的天禧二年(1018)之後,這兩位伴讀一個是趙元佐長子趙允升的兒子趙宗旦,一個是趙宗保的親三哥趙宗頡jie,即趙伴叔。

趙宗旦進宮的時候是7歲,已經被賜名,趙宗頡(伴叔)進宮的時候年齡還小,並沒有大名,且沒有到賜名年齡就夭折,直到二十多年後的慶曆二年(1042)閏九月,在大哥左屯衛大將軍、封州刺史趙宗顏的申請下,仁宗才追賜伴叔名曰趙宗頡,並追贈左衛率府率。

史書沒有記載劉娥為啥留宗保在宮中,不知道和趙宗頡夭折有沒有關係。但在趙宗保養在宮中之前,除了趙宗旦和趙宗頡是仁宗伴讀的身份以外,也只有真宗趙恆、秦王廷美之子趙德彝、燕王德昭之子趙惟吉被太祖撫養宮中,宗保的親大伯、元佐長子趙允升在出生後養在太宗和明德李皇后身邊,還有太宗孫、元份幼子趙允讓被真宗養在宮中八年,趙宗保就是第六個被撫養在宮中的宗室子弟。

在允讓進宮前,被撫養宮中的四位其實並沒有特殊性,和允讓養在宮中的性質是不同的,前四位是皇帝宣示恩寵的表現,允讓則是明確的備胎皇子,不過在仁宗出生後,允讓就結束備胎使命出宮回本家。

那麼,趙宗保為何被劉娥養在宮中呢?猴格以為,可能和仁宗遲遲沒有生育有關係。

天聖二年(1024)仁宗大婚,婚後卻一直沒有生育,大概就在天聖四、五年左右,仁宗大婚三年後,2歲的趙宗保就被劉太后留在宮中撫養。

這其中是不是有給仁宗當嗣子備胎的考慮,就不得而知了,或許有備胎招弟的意思,也或許只是劉太后喜愛宗保,所以把他留在身邊,因為除了趙宗保外,劉娥還收養一個女孩封樂安郡主,後來命為昭成太子趙元僖女,後來又養荊王趙元儼幼子在宮中。

不管是什麼原因,2歲的趙宗保就在宮中生活了,在7歲的時候被授左侍禁,依舊沒有一男半女的仁宗皇帝,還親自為侄兒“巾其首”。

03,被仁宗遣歸本家又過繼他人

時間很快來到明道二年(1033)三月二十九,章獻太后劉娥駕崩,已經24歲的仁宗終於親政,才知道大娘娘不是自己的親孃,悲傷到不能自己的仁宗,開始對劉太后派展開清算,此時不滿十週歲的趙宗保,也被遣歸本家。

不管仁宗內心有多麼複雜,都沒辦法把劉太后對他的影響根除掉,他也不可能做得太過分,所以,不管對劉太后收養的趙宗保反感與否,面子情總要顧及的,因此,仁宗還允許趙宗保可以在每月朔望進宮轉轉。

稚齡就離開母親的趙宗保,在少年時代終於重回母親康氏身邊,康夫人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她為人敦靜高聲,濯濯有雅操,還精通醫術,經常賙濟窮困之人,並免費為他們開藥方提供藥劑,每年都會在這項慈善事業上消耗十多萬錢。

性情仁慈的趙宗保深受母親的影響,學習醫術,學習製藥,並在母親去世後繼續母親幫助窮人的慈善行為,施捨醫藥“歲歲如之”。

景祐二年(1035)十月初五,仁宗下詔為沒有子嗣的二伯昭成太子趙元僖(有兩子未名夭折)、叔叔邢王趙元傑(有四子未名夭折)、華王趙元偁(一子允則早亡無子)立後,十來歲的趙宗保又被過繼給伯祖父趙元僖當孫子,再次和母親分離。

同時,趙宗保大伯父趙允升的兒子趙宗達被過繼給趙元偁當孫子,二伯父趙允言的兒子趙宗望被過繼給趙元傑當孫子,這次被過繼的三個宗字輩,都是趙元佐的親孫子。

從血緣上來說,仁宗的血脈和元佐後裔是最近的,畢竟元佐和真宗同母,把元佐的孫子過繼給其他異母兄弟,表示元僖、元傑、元偁三支的血脈都和仁宗很近。

但從宗法上來講,你過繼出去,就要和本家淡化關係,要盡心侍奉所後,而不能再親近所生,在情感上來講終究也是一種傷害。因此,從被過繼開始,趙宗保在宗室典籍中的記錄,就從趙元佐的孫子,變成趙元僖的孫子。

就在宗保出繼二伯祖這一年,已經26歲的仁宗還沒有生育,大臣們開始干涉,仁宗就效法他爹真宗,把堂兄趙允讓的第十三個兒子、才4歲、還沒獲得賜名的趙宗實養在宮中。

04,謹慎平淡的宗室生活

此時已經十多歲的宗保,雖然和母親康夫人分開,但早晚都會去給母親請安,因為元僖本支沒人了,有個女兒永樂縣主早在鹹平六年(1003)八月初一卒,元僖的妻子韓國夫人也在天禧四年(1020)五月去世。

所以,年少的趙宗保要獨自一人承擔起二伯祖家的門庭,康夫人當然不放心了,就經常派人去探望幼子,宗保是不管什麼時候正在幹什麼,在見母親的使者之前,都必然是衣帽整齊,以示對母親的尊崇。

不管仁宗對趙宗保是否釋懷,但他總歸是太宗皇帝曾孫,還是支撐昭成太子門頭的過繼孫子,是根正苗紅的宗室貴胄,因此,按部就班也升遷為右千牛衛大將軍、代州防禦使,並在慶曆四年(1044)七月,仁宗大封宗室時,未滿20歲的宗保被封為建安郡公。

長編記載說宗保被封為建安郡王,這明顯是李燾的失誤,因為那一條封爵記錄從上到下依次是郡王、國公,接下來就該是郡公,不可能再是郡王,再說,以仁宗對宗保曾經被章獻太后劉娥留在宮中的猜忌,也不可能封他為郡王。

因為被養在宮中的經歷,宗保很注意分寸,從來不說在宮中的生活,讀書製藥之餘,就是坐在角落裡安靜地書寫“忍”字以為戒,待人接物寬容大度。

他府上一位主管庫藏財物的小吏利用職務便利,偷盜宗保府上的米糧近千斛(長編記載說是千餘石),被發現後,宗保卻沒有懲罰他,而是赦免了他。

有宗室兄弟批評他過於寬仁,宗保就說:如果他被流放遠方,他的父母妻子就要陷入困頓,實在令人不忍,所以才赦免他的罪過。

從這件事看,宗保的確性格很仁慈,甚至有點爛好人,對著惡人行仁善,可不就是白蓮花了?真是比仁宗還聖父,不知道是性格如此,還是他給自己上的軟弱窩囊的保護色?

成年的宗保按部就班的娶妻生子,修身養性,過著平淡的宗室生活,而把他遣送回家又主持他過繼的仁宗皇帝,到底也沒有再生出親兒子,還是選擇了宗室子趙宗實為嗣子。

嘉祐八年(1063)三月,仁宗駕崩,趙宗實即位,是為英宗,大宋朝進入吵吵鬧鬧的治平時代。

治平二年(1065)六月,霍國夫人康氏病逝,享年67歲,康夫人於仁宗是皇嫂,於英宗則是伯母,在宗室地位比較尊屬,因此英宗派人前往護理喪事,併為之輟朝。此時的宗保已經年過不惑,素來孝謹的他在為母居喪期間,悲傷異常,以至於毀損身體。

05,生封國公死贈郡王

或許是為了紀念母親,也是他本身的仁慈,趙宗保繼續母親康夫人對窮困人群施捨醫藥的善舉,每年花費十餘萬錢,在他每次製藥時,想起母親的音容笑貌,就涕然淚下,追慕不已。

熙寧三年(1070)六月,建安郡公趙宗保被堂侄子宋神宗晉封為燕國公(再次證明李燾長編記載失誤,既然仁宗都封郡王,有沒有被降爵,何以神宗又封國公?)。熙寧七年(1074)十月初四,知天命的趙宗保卒,神宗親自過府祭奠。

宗保的二兒子趙仲鞠ju想起老父親的一生,就因為被章獻劉太后收養在宮中過,一生都要夾著尾巴做人,其中滋味可謂是五味雜陳,大概是為父親委屈,趙仲鞠就對著神宗哭泣說:父親因為自幼養在宮中,一生謹言慎行,從來不曾說起過宮中的點點滴滴。

聽了趙仲鞠委屈訴說的神宗,也不免想起自己老爹英宗當備胎時提心吊膽的處境,自然有些感同身受,又念及宗保是昭成太子的孫子,還被章獻太后養育在宮中過,因此特別優禮追贈宗保為靜難軍節度使、新平郡王,諡恭靜。他的妻子則死於元豐三年(1080)正月。

趙宗保有四個兒子,嫡長子趙仲恕,在熙寧十年(1077)六月十七,以羽林軍大將軍襲封燕國公,奉祀昭成太子一系祀事。

趙仲恕官至忠州團練使,元豐元年(1078)七月卒,被追贈安德軍節度使,諡號純僖,由長子趙士盉he襲爵,次子趙士泊。

宗保次子右千牛衛大將軍趙仲鞠,元符元年(1098)七月卒,贈徐州節度使、彭城侯。長子趙士諰xi,次子趙士熠yi。

宗保第三子右武衛大將軍、康州團練使趙仲杵chu,崇寧元年(1102)五月卒,贈崇信軍節度使、漢東郡公。長子趙士暥yan,次子趙士鵷yuan。

宗保第四子榮州防禦使趙仲(訁恣),其子叫趙士椽chuan。話說,看宋宗室和明宗室人名真的很容易發現自己文盲的本質。

06,猴格說

嘉祐六年(1061)十月的時候,仁宗和宰相韓琦說到立嗣的事情,仁宗說宮中曾經撫養過兩個宗室子弟,年齡小點的很單純,就是有點不太聰明的樣子,年齡大的還可以。

韓琦就問皇帝覺得可以的那個宗室子名字,仁宗說叫宗實,已經三十多歲。就是在那次談話時,仁宗下定決心立趙宗實為皇子。

正是因為仁宗和韓琦的這段對話,讓很多人、包括宋朝人都認為,那個和趙宗實一樣、曾被撫育在宮中、不太聰明、年紀小點的宗室子就是趙宗保。

元祐元年(1086)十月十八,御史中丞兼侍讀劉摯、侍御史王巖叟因為修撰《神宗實錄》的事,專程向太皇太后高氏諮詢仁宗下決心立英宗為皇子的時間。

高滔滔提到仁宗說“宮中嘗養二子”、“ 一人名宗實,昭成太子之第二子,仁宗嘗與韓琦言道,較純厚”的話,在該條之下還有註釋糾正“仁宗晚年,宮中嘗養二子,一名宗實,濮安懿王允讓之第十三子;一名宗保,昭成太子之孫。疑此處有誤。”

從此可見,不管是宋人還是今人,都把宗保當成仁宗口中那個年齡小點的宗室子,猴格最初也以為趙宗實之外的那個孩子就是宗保,但在收集濮議相關資料時才發現,原來宗保並不是那個孩子。

為什麼說宗保不是仁宗口中的那個孩子,原因有二:

其一,宗保的年齡比宗實大,宗保的父親趙允成死於天聖三年(1025)五月二十二,宗保即便是遺腹子,最晚的出生時間也在天聖四年(1026);

而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宗實則生於天聖十年(1032)正月初三,誰大誰小不是一目瞭然的?所以,宗保絕對不是仁宗口中那個年齡小、單純不聰明的孩子。

其二,宗保是被章獻太后劉娥留在宮中撫養的,並不是仁宗召進宮撫養的,且他在2歲就進宮,又在劉娥駕崩後被仁宗遣(趕)送出宮,最關鍵的是,仁宗又把他過繼給昭成太子趙元僖當孫子;

宗實則是在宗保出宮後,才進宮當備胎的,又在寶元二年(1039)六月、即二皇子趙昕xin出生的前倆月,被送回本家,嘉祐六年(1061)十月被仁宗決定過繼,並於次年(1062)八月初四,正式立為皇子。

所以,趙宗保並不是仁宗口中那個純而不慧的孩子,那個孩子是誰呢?

他應該就是荊王趙元儼的幼子趙允初,在宗保之後被章獻劉太后撫育宮中,雖然年齡比宗實大,但符合不慧的條件,所以,仁宗口中那個不聰明的崽就是趙允初。

聰慧仁善的趙宗保因為被章獻太后撫養在宮中,曾當過仁宗的備胎,所以,和不慧的趙允初相比,更被仁宗猜忌冷落,與曾被真宗撫養過的趙允讓相比,待遇有著天壤之別。

正是因為清楚自己的處境,所以趙宗保終身不言宮中事務,一輩子游離在宗室權利中樞之外,免得引起仁宗的不痛快,直到去世後,才被感同身受的神宗追封為郡王。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世系表是猴格自制。

參考資料:長編、宋會要輯稿、宋史、呂氏墓誌、康氏墓誌等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宗廟遷祧、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

上一篇:【學堂】跌停王、散戶狂魔,誰將是下一個過街老鼠的?
下一篇:《長歌行》奕承公主一心興隋為何最後會落得落得個落個人亡身亡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