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和氏璧是怎麼被秦昭王送到趙國的?秦昭王為什麼要將和氏璧送給楚國

公元前281年,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拜見秦昭王,履行用和氏璧換秦國15座城池的承諾。秦昭王作為一名雄才大略的君主,自然不可能用土地去換一塊寶石,藺相如顯然也看穿了他的毫無誠意,這才有了完璧歸趙的故事。

如果藺相如將自己的頭連同和氏璧一起,全部撞碎在了秦國的宮殿當中,那麼自然也就不會有傳國玉璽的後續了。

春秋時期,楚國人和氏在楚山之中得到了這塊玉璧,三次向楚王推銷,結果前後被砍去了兩足,這才獲得認可,成為楚國國寶,沒過多久,楚趙聯姻,和氏璧因此被帶到了趙國。

公元前228年,隨著嬴政攻破趙國都城,和氏璧總算來到了秦國手裡,等到嬴政登基稱帝,秦始皇隨即命令李斯以和氏璧的基礎雕刻傳國玉璽,並在正面上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成為了古代帝王將相的正統信物,司馬遷在《史記》當中,將它稱之為“天下所共傳之寶也”。

然而玉璽作為權力的象徵,它卻也度過了自己豐富的數百年時光,前2019年,當秦始皇南巡經過洞庭,湖面上颳起大風,倉皇失措的始皇帝急忙將玉璽丟在湖中,說來奇怪,洞庭湖隨即風平浪靜,等到8年後,此地居民將傳國玉璽送到了咸陽,再次歸屬於秦朝。

等到劉備率軍入關,秦王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咸陽道左”,玉璽隨後被劉邦獲得,建漢稱帝之後更是作為了國之重器。

正是秦漢兩朝的加持,讓傳國玉璽的價值得到了迅速增長。

漢朝末年,王莽專權,王政君將玉璽投擲在地面,從而摔碎一角,被工匠用黃金裁補,等到王莽兵敗之後,玉璽先後流落到更始帝劉玄和劉盆子手裡,最終才被-光武帝劉秀所獲得。

三國時期,在誅殺十常侍的行動當中,玉璽不知所終,孫堅軍進入洛陽,在投井自盡的宮女身上所找到,經過多次輾轉,先是被孫策送給了袁術,袁術又交給了曹操,傳承到了晉朝,五胡十六國期間,後趙石勒攻破晉國皇城,獲得玉璽,武悼天王冉閔滅趙奪璽,在請求援軍時候送到了東晉都城南京,經過南朝宋、齊、梁、陳四代,傳承到了隋唐的手裡。

然而也正是唐朝末年,軍閥割據,後唐末帝李從珂帶領皇室自焚於玄武樓,玉璽從此不見了蹤影。

因此才引發了上面的問題,如果傳國玉璽找到了,它能否成為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相信這個答案,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根據《晉書·輿服志》、《玉璽譜》等“色綠如藍,溫潤而澤”的記載,傳國玉璽的材料,應該是藍田玉所製作。

一件文物的價值,並不是看它用多少金銀所製作,先是看其歷史沉澱,玉璽揹負的故事,簡直不要太多,是歷代天子所佩,單單這一點,就能讓其身價倍增。然而遺憾的是,玉璽的下落去哪了,又如何驗證真偽,成為了一個相當重要的難題。

從宋朝開始,就陸陸續續有發現“玉璽”的新聞,例如宋哲宗期間,一名農夫就在耕地當中發現了所謂傳國玉璽,被送到了宮中,然而被大臣所懷疑真偽,隨著靖康之變被金軍帶走,再一次不得而終。

元末明初,朱元璋派遣大軍進入漠北追擊,急需在天下樹立正統地位的他,目的大部分也是投奔玉璽而去,卻依然無功而返。

明孝宗、清高宗時期,民間依然有獻出玉璽的人,但是經過明清君臣的考察,最終卻都否認了它的真實性。一直到1924年,溥儀被趕出了故宮,鹿鍾麟等軍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還沒有忘記向他詢問玉璽的下落,不過溥儀自然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至於其真相,或許永遠都沒有機會發現了。

上一篇:熊孩子踩壞石頭索賠80萬元引關注網友質疑 獅子大開口& # 34
下一篇:春天到了,藏狐大旱獺們是否安好?兩隻即將成年的小藏狐在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