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劉禪投降後,鄧艾找到一本賬本,才知道諸葛亮為何救不了蜀漢

《三國演義》,乃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以漢室為正統,講述了以蜀漢為主視角的三國故事,可謂是精彩紛呈,令人心馳神往。即便是正統史書《三國志》,對於蜀漢的歷史描寫也是精彩絕倫,關羽水淹七軍,張飛據水斷橋,趙雲衝殺長坂坡,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而諸葛亮更是被單獨列傳,足見諸葛能力之強。

可惜,諸葛亮出師未捷,而身先死,姜維雖有奇才也難以力挽狂瀾。公元263年,鍾會牽制住姜維,鄧艾襲取陰平,直下綿陽,兵臨成都。劉禪無力抵抗,最終開城投降,等到姜維身死,蜀漢便徹底滅亡了。

在很多人看來,蜀漢之所以滅亡,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自關羽死後,蜀漢人才開始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劉備在時,還有五虎上將,劉備死後,諸葛亮已經沒有什麼人可以用,尤其馬謖丟失街亭犯下大錯之時,就基本已經宣告了北伐的失敗,蜀漢的終結了。

但其實人才不濟只是蜀漢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在背後還有很多問題,都導致後期的蜀漢無法與曹魏乃至孫吳抗衡。公元263年,劉禪投降之後,鄧艾曾經進入了劉禪的寢宮當中,在床下發現了一個“賬本”,這個“賬本”其實就揭露出了蜀漢為何會亡的原因。

與其說是“賬本”,不如說是“士民簿”,其中記載了蜀國的人口和相關的經濟情況。此間記載蜀亡之時,蜀國國內共有28萬戶人家,平民總數為94萬,官吏數量為4萬,將士總計為10萬,總人口數大約為108萬左右,跟《三國志》中的記載基本吻合。

這對於一個三分天下的國家而言,其實人口是十分之少的,就算後來的學者將未入籍的少數民族、流民等等也考慮進去,蜀漢的人口大抵也就兩三百萬。而同時期的曹魏有多少人呢?總計1300萬人口!即使是孫吳,其人口也達到了550萬!

在古時候的冷兵器時代,人口數量其實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強弱。只有有足夠的人口,才能有足夠的勞動力,進而獲得足夠的經濟體量, 從而以稅收養活軍隊,提升軍隊的規模跟作戰能力。

因為人口基數實在太小,導致蜀漢很難出現足夠多的人才,這就導致了蜀漢後期出現了人才不濟、青黃不接的情況,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不過魏延、王平、姜維等人,再吃吃黃忠、趙雲的老本,其他人就很難在戰場上起到領袖作用了。

而且蜀漢人口還不僅僅只有數量少這一個問題,在結構上也十分失衡。蜀漢的軍官與百姓之比為1:9,相當於每9個百姓就要養活一個官員或者將士,這個比例是十分之大的。

反觀曹魏,曹魏的軍官與百姓之比為1:17左右,百姓的負擔比之蜀漢就要輕鬆得多。而孫吳的軍官與百姓之比也僅為1:12左右,百姓的負擔同樣比蜀漢要小。

而且曹魏地居中原,沃土千里,在制度上實行屯田制,極大地促進了曹魏的生產力,提升了曹魏的經濟能力。而孫吳所居江南,那也是自然資源極其豐富,農業和漁業都相當發達,而且在農耕技術上也是首屈一指。

而蜀漢所在的地方,雖有成都平原託底,但更多的地方都是丘陵、山壑,而且在那個時候,我國西南地方還算是窮山惡水,到了宋代流放罪犯的時候,很多罪犯就是放到西南地方。在三個國家當中,最不適宜農業生產的,就是蜀國了。

而蜀國卻從百姓當中抽調了極大比例的青壯年到軍隊當中,致使生產力遭到了破壞,蜀國經濟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發展。諸葛亮北伐事業雖然浩浩蕩蕩,但到底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唯一的機會就是第一次北伐時最為兵強馬壯,可惜馬謖丟失街亭致使出師不利,此後的北伐就是諸葛亮興復漢室的執念在維持著,結果也只是空耗國力。

人口基數小,結構有問題,導致勞動力短缺,人才凋零,加上蜀地相對更不適合生產,最終造成經濟萎靡。而且如此重要的“賬本”,還被劉禪隨意丟在床下,足見劉禪乃是個徹頭徹尾的庸君,不足以成事,如此之多的問題壓在諸葛亮身上,也難怪他救不了蜀國了。

上一篇:劉備想讓諸葛亮繼位?將他4個兒子名字一起念,才發現野心有多大
下一篇:夷陵之戰中,趙雲前去支援劉備,為什麼陸遜知道後要立馬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