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孟加拉是如何建國的?

孟加拉(Bengal)位於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上,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人民勤勞,大小城市星羅棋佈,是全印度最富饒的地區。即使在今天,孟加拉國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每年莫臥兒朝廷從孟加拉收取的稅賦,扣除當地政府的各項行政費用以後,依然高達450萬盧比(摺合55萬英鎊)。而孟加拉納瓦卜和各級官吏則富比王侯,家資鉅萬。

孟加拉

早在163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在孟加拉建立了一座商館,此後英國人在孟加拉的影響逐漸擴大。英國人在孟加拉地區大力建設的加爾各答城,也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繼印度西海岸的孟買、東南海岸的馬德拉斯之後的第三個總督轄區。1750年,加爾各答人口發展到20萬,公司的商館和倉庫佔地面積達到100英畝。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加爾各答總督和一個理事會管理的加爾各答,儼然成了莫臥兒帝國土地上的國中之國。

同時,隨著莫臥兒帝國的解體,孟加拉事實上也成了一個獨立王國,不過其君主名義上還是帝國委任的納瓦卜。第一位獨立的孟加拉納瓦卜是穆爾希德·庫利·汗(MurshidQuliKhan)。因為擅長理財和行政管理,穆爾希德得到了奧朗則布皇帝的賞識和提拔,他完善了帝國的財政和稅收體系,為奧朗則布的國庫積累了豐盈的盧比,從而使皇帝的勃勃野心轉化為現實。大約在1700年,穆爾希德被皇帝派到孟加拉擔任財務官。到了奧朗則布統治末期,帝國財政因無休止的戰爭幾近崩潰,軍隊也因拖欠軍餉發生了譁變,這時穆爾希德送來的孟加拉稅款成了皇帝供養宮廷和軍隊的唯一財政來源。

1717年,朝廷正式任命穆爾希德擔任孟加拉納瓦卜,全面負責孟加拉的軍事、行政和財政。由於德里朝廷的軟弱無力,穆爾希德很快成了真正的一方諸侯,建立了“孟加拉納瓦卜國”。他將孟加拉首府從現在的孟加拉國首都達卡(Dhaka),遷到以他名字命名的穆爾希達巴德(Murshidabad),意為“穆爾希德城”。1727年,穆爾希德去世,納瓦卜之位原應由其外孫薩爾法拉茲汗(SarfarazKhan)繼任,但他的生父與他爭奪權力。為了避免衝突,父子兩人達成和解,由薩爾法拉茲汗之父擔任納瓦卜。1739年,其父去世,薩爾法拉茲汗正式接任。然而薩爾法拉茲汗沒有穆爾希德的才幹,次年4月,孟加拉地方官阿里·瓦爾迪·汗(AliVardiKhan)及其族人起兵造反。阿里指揮的叛軍擊斃了薩爾法拉茲汗,一舉推翻了穆爾希德家族的統治。就此,阿里成了孟加拉新的掌權人。

西拉赤·道萊

阿里是個能幹的統治者,史家評論道:“作為一個謹慎、敏捷而英勇的戰士,幾乎沒有什麼條件他是不具備的。”由於擁有較強的實力,他對歐洲商人的態度嚴厲而公正,於是商人們還算安分守己,不敢造次。由於阿里沒有兒子,只有3個女兒,所以在1756年4月去世前,他指定23歲的外孫米兒咱·穆罕默德(MirzaMuhammad)為繼承人。這個年輕人的徽號是“西拉赤·道萊”(Sirajud-Daulah),意為“國家之光”。

西拉赤的母親是阿里的小女兒,所以他的兩位姨媽及其後代自然對這一繼承安排感到不滿。好在他的兩個姨夫死在阿里之前,可是他的大姨和二姨之子紹卡特·江(ShaukatJung)仍然計劃陰謀取代他。

孟加拉納瓦卜國與英國人的關係不算友善。西拉赤上臺之前,英國人見阿里行將就木,無力理政,便以防備法國人為名,在加爾各答擴建軍事設施,不僅在舊炮臺上架設大炮,還未經允許增修了炮臺。除此之外,英國人還試圖干預孟加拉的內政,意圖扶植親英人士出任下一代納瓦卜。正是這種打算,使英國就此成為西拉赤的敵人。

阿里的長女斷定自己這一支無望繼位之後,帶領1萬黨徒離開了首府,他們來到城南紮營,明擺著要跟外甥打擂臺。種種跡象表明,這夥人得到了英國人的支援。1756年4月9日,阿里去世,西拉赤順利繼位,之後便開始著手解決敵對勢力和英國人。西拉赤先裝作什麼都不知道,請大姨遷居自己的宮廷,順利解決了大姨的問題。為了重申自己作為東道主的權威,西拉赤要求英國人拆除新炮臺,但遭到加爾各答總督德雷克委婉卻堅決地拒絕。於是西拉赤相信,英國人才是他的真正對手。

1756年6月5日,西拉赤向加爾各答進軍。16日,一行人順利抵達城下;3天后,加爾各答總督、守軍司令和多數英國人放棄加爾各答,逃到船上避風頭。6月20日,威廉堡(FortWilliam)經微弱抵抗後向西拉赤投降。

根據一個英國人的記述,146個英國俘虜被關在一個5。4米長、4。5米寬被稱為“黑洞”(BlackHole)的小房子裡,其中123人窒息而死,只剩下23個可憐的倖存者。這個“黑洞事件”(BlackHoleofCalcutta)的可信性存疑,但它確實給了英國人開戰的藉口。留下一部分人馬駐守加爾各答之後,西拉赤回到首府穆爾希達巴德。這時候,他的表哥紹卡特·江,從德里皇帝手中搞到了孟加拉納瓦卜的委任狀。然而在紹卡特·江做好內戰準備之前,西拉赤先發制人,率軍迎頭痛擊,擊敗並幹掉了對手。短短數月之內,西拉赤連續解決三個對手,如果事情到此結束,若干年後,他很可能會被評價為少年英主。

西拉赤面對的主要問題,依然是國內的暗流湧動。孟加拉獨立於1717年,其內部矛盾一直十分激烈,40年間就換了兩個統治家族。而西拉赤繼位後,其政權合法性遭到了多方質疑:首先,他的前任阿里是篡位自立,名分不正;其次,他自己只是阿里小女兒的兒子。所以從貴族到百姓,對他和他的王國都遠遠談不上忠誠,一大群陰謀家想著如法炮製,推翻他的小國王自立為王。英國人同樣不甘心失敗,他們積極聯絡西拉赤的一切潛在對手,還曾與紹卡特·江聯絡,贈送對方禮物。紹卡特·江死後,英國人又聯絡其他人,包括孟加拉留在加爾各答的守將曼尼克金德。由此可見,英國人對孟加拉的滲透幾乎無孔不入。

孟加拉政局動盪的同時,歐洲發生了更大的變故。在1748年爆發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英法雙方基本上打了個平手,之後都憋著勁要大幹一場,徹底將對手趕出局。經過一番外交領域的折衝樽俎,歐洲大陸上的兩大世仇強國——奧地利和法國結盟,英國則拉攏了奧地利東方的新興強國——腓特烈大帝(FrederickⅡ)統治下的普魯士,於是形成了法奧、英普兩大同盟。

1756年5月,普魯士王國首先挑起戰端,腓特烈大帝率軍攻入薩克森,英國則對法國宣戰,“七年戰爭”全面爆發。英、法作為世界性強國,在海外都有大塊殖民地,各自的東印度公司自然也相繼進入戰爭狀態。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設有3個總督和理事會,分別設在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孟買,英國人早就秣馬厲兵,集結陸海軍準備滅掉法國對手。就在準備就緒將要出擊的時候,8月傳來了加爾各答陷落、總督出逃的訊息。羅伯特·克萊武建議出兵懲戒西拉赤,馬德拉斯的諸公則猶豫不決,一來西拉赤財雄勢大,兵多將廣;二來馬德拉斯與本地治裡近在咫尺,法國人就在一旁虎視眈眈。英國人最後決定做兩手準備,他們一面與西拉赤談判,要求把加爾各答還給他們;一面內部討論要不要北伐孟加拉。

10月,馬德拉斯理事會終於同意北伐。最初,當地英軍總司令約翰·阿德勒克隆(JohnAdlercron)被看好作為指揮出徵,但是阿德勒克隆是正牌的英軍上校,他不願聽命於一幫見利忘義的商人,也不願意承擔為東印度公司索要賠償的責任,乾脆拒絕了這一使命。而積極進取、好勇鬥狠的克萊武,則寫信給倫敦公司總部,聲稱自己“不但要奪回加爾各答,還要讓公司的基業更加穩固長久”。最後在當年栽培提拔自己的伯樂勞倫斯的支援下,克萊武成了孟加拉遠征軍司令。

10月16日,英國遠征軍啟碇出航。此次遠征軍的指揮官有兩位——從英國載譽而歸的東印度公司職員羅伯特·克萊武以及海軍中將查爾斯·華生(CharlesWatson),整支軍隊由900名英國兵和1200名印度土兵組成。

12月14日,遠征軍抵達孟加拉。當時還沒有電報,無論是西拉赤,還是孟加拉的英國人,都對馬德拉斯的動向一無所知。當地英國人勸克萊武別動武,因為西拉赤已經準備做出讓步,但華生和克萊武都不甘心就此息兵。12月17日,華生致函西拉赤,要求他恢復東印度公司早先的“權利及免稅待遇”,而且還要對他們所受的損失和傷害給予合理的賠償。西拉赤很可能寫了一封措辭溫和的回信,但華生表示沒有收到。克萊武棄舟登陸,率軍向加爾各答挺進,被收買的守將曼尼克金德假惺惺地做出抵抗姿態,旋即就撤往了穆爾希達巴德。1757年1月2日,克萊武幾乎沒費一槍一彈就收復了加爾各答,將其交給加爾各答總督。

克萊武雖然順利奪回加爾各答並大大出了一把風頭,但由於他是東印度公司馬德拉斯總督區的人,這使加爾各答方面感到一肚子惱火,稱克萊武為“馬德拉斯來的外人”。華生將軍是英王陛下的正規軍,也不屑與克萊武合作,加爾各答方面見狀便不斷在華生面前告克萊武的狀。

1757年2月初,西拉赤率領4萬大軍兵臨加爾各答,迫使英國人停止內訌,槍口一致對外。膽大如斗的克萊武決定夜襲孟軍大營,華生則捐棄前嫌,調撥500名水兵助陣。2月4日凌晨3點,克萊武率領1350名英國兵、800名印度兵,攜帶6門6磅炮,在夜幕的掩護下向孟軍摸去。早上6點,天降大霧,克萊武趁機率部殺入孟軍營盤,孟軍全無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就在英軍進展順利之時,突然右側的濃霧之中殺出數百個孟加拉騎兵。英軍急忙重組戰線回身佈防,直到孟加拉騎兵逼近到離己方僅有27米時才打出一排齊射,頓時打得孟加拉騎兵人仰馬翻。隨著天色漸明,霧氣逐漸消散,再待下去就有被圍殲的危險,克萊武只得且戰且退。他的秘書和副官紛紛陣亡,在付出97人死亡、137人受傷的代價後,克萊武一行才退回加爾各答。

有人說,此役英軍大獲全勝,嚇得西拉赤噤若寒蟬;也有人說,此役英軍大敗虧輸,克萊武甚至受到士兵的指責。無論英軍這邊如何爭吵,西拉赤都服軟了。1757年2月9日,雙方締結《阿里納加條約》(TreatyofAlinagar),西拉赤接受了英國人的全部要求,包括免稅權和鑄幣權,交換條件是英、孟雙方結成攻守同盟。簽約之舉與西拉赤之前的果決迅猛和強硬彪悍形成了鮮明對比,或許他已經發現了內部的陰謀和顛覆活動,被迫不計代價地求和。《阿里納加條約》簽署之後,西拉赤與從前判若兩人,所有行動都顯得有氣無力、優柔寡斷。

既然英、孟議和,雙方的戰爭就打不下去了。此時,“七年戰爭”在歐洲打得如火如荼,印度的英國人也不能閒著,克萊武轉而進攻位於加爾各答以北35公里、胡格利河(HooghlyRiver)上游的法國殖民點——昌德納戈爾(Chandannagar),打算徹底把法國人從孟加拉趕出去。西拉赤認為,英、法東印度公司都是在自己地盤上做生意的外商,在海上廝殺也就罷了,現在居然將戰火轉移到了陸地,簡直是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另一方面,也許他還有利用法國牽制英國的打算,所以他指責英國人主動撕毀了《阿里納加條約》。不過,西拉赤並沒有命令昌德納戈爾附近的孟加拉軍隊採取任何行動,大概是想坐山觀虎鬥。

1757年3月14日,克萊武率軍兵臨昌德納戈爾。昌德納戈爾是法國苦心經營了80多年的要塞,城高池深,擁有80門火炮和1200名守軍。西拉赤不認為英軍能攻克它,因此按兵不動,等著看英國人的笑話。克萊武抵達當天就奪取了幾座城外炮臺,華生則率領3艘戰艦開到距離城牆幾十米的河面上,與法國火炮近距離對轟,戰艦上的火槍手站在桅杆上居高臨下地射擊城牆上的法軍。攻城僅僅持續了一星期,3月23日,法軍投降,英軍順利奪取昌德納戈爾。此役是法國東印度成立以來遭遇的最大失敗,訊息傳到倫敦,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股價頓時暴漲12%。

1757年3月,英國船隻炮轟昌德納戈爾城

逃脫的法國人紛紛前往孟加拉宮廷尋求庇護,西拉赤很樂意收留法國人,他不僅慷慨地給予對方幫助,還致函本地治裡的法軍司令德布西侯爵,請他發兵北上孟加拉,與自己南北夾攻加爾各答。德布西侯爵依然是尼采木王國的軍事顧問,他在海德拉巴可謂呼風喚雨,威名遠播。但法國人缺乏制海權,即使想跟英國人開戰,也不可能冒著出海進而導致全軍覆沒的危險去孟加拉,加上第二次卡納提克戰爭中杜佈雷、波爾多內擅啟戰端的前車之鑑,德布西侯爵最終沒有接過這一橄欖枝,而是選擇按兵不動。

既然西拉赤決心站在法國一邊與自己為敵,英國人就勢要把西拉赤趕下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國人把手腳動到了孟加拉宮廷內部,意圖收買高官顯貴,從內部打垮孟加拉堡壘,最後他們選中了西拉赤的將軍米爾·哲耳法爾(MirJafarAliKhanBahadur)。4月30日,克萊武致函馬德拉斯總督,寫道:“一天,西拉赤撕毀了我的來信,趕走我的使節,命令大軍啟程南下;不一會兒又取消了這個命令,召回我的使節,請他原諒。一個星期內,他兩次威脅要將瓦茨先生(WilliamWatts,克萊武的使節)處死。總之,這個人聚集了所有的缺點,身邊只有奴僕陪伴,幾乎被所有權臣鄙視和憎恨,其中幾位正策劃將他推翻,並謀求我們的支援……我確信,只要這個混蛋統治孟加拉,我們就永無寧日……您將很快得到孟加拉爆發一場革命的好訊息,而法國染指孟加拉的任何企圖都將成為泡影。”

克萊武筆下的權臣就是米爾·哲耳法爾。早在前任納瓦卜阿里·瓦爾迪·汗統治時,哲耳法爾就因密謀造反而被驅逐,西拉赤繼位後由於需要軍事強人震懾各路反賊,又將他請回來官復原職。哲耳法爾見有機可乘,便故態復萌,打算依靠外國人的支援自立為王。

6月10日,英國人與以哲耳法爾為首的幾位孟加拉人簽訂密約。密約共14條,主要內容是:哲耳法爾當上納瓦卜後,批准西拉赤曾給予英國人的一切補助金和特權;賠償西拉赤進攻加爾各答時英方所受的損失和軍費,總數為1770萬盧比;向英國東印度公司割讓一些領土;在胡格利城下游的胡格利河上不設防禦工事;與英國人訂立攻守同盟,約定把孟加拉、比哈爾(Bihar)和奧里薩(Orissa)的法國人及其財產一律交給英國人,並且永遠不許法國人在這些地區重新定居。這無疑是一個推翻西拉赤、另立親英政權的行動計劃。

簽約之後,各方開始分頭行動。孟加拉內奸們鼓動西拉赤送走法國流亡人員,與英國締和。沒想到西拉赤居然同意了,法國人離開時,向他提出防備內奸的善意忠告,事實上這是除了西拉赤之外眾所皆知的事。西拉赤很快也知道了密約內容,但是他似乎完全沒了主心骨,不但沒有逮捕或撤換哲耳法爾,反而在6月15日親自屈尊紆貴拜訪哲耳法爾,哲耳法爾則賭咒發誓,對他宣誓效忠。西拉赤認為自己的開誠佈公和懷柔政策起了作用,於是著手備戰的同時,任命哲耳法爾為總司令。

西拉赤之所以對哲耳法爾採取懷柔手段,並不是毫無緣由,在此前的6月13日,克萊武給西拉赤送去了宣戰書,並率領英軍從加爾各答出發,向穆爾希達巴德挺進。在即將打響的戰鬥面前,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為了穩住軍隊,西拉赤不得不穩住哲耳法爾,於是就有了懇談一事;再則,這樣做或許還能打動哲耳法爾,使其迷途知返,為自己拼死效力。

無論克萊武是否知道孟加拉高層的動向,他都沒有停下腳步,他的遠征軍中有1020名歐洲兵、2200名印度兵和8門火炮,一行人沿著胡格利河北上。內部矛盾重重的孟加拉軍隊幾乎一槍不放就放棄了一系列城鎮。6月22日清晨,克萊武軍抵達胡格利河岸邊、普拉西村(Plussey)附近的一片芒果林,佔領了建在那裡的獵舍,這裡距離孟加拉首府不到50公里。

西拉赤·道萊、米爾·哲耳法爾的軍隊早在普拉西村掘壕恭候多時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方史料記載:“克萊武為敵人龐大的數量、華麗的服飾和勇猛的儀容感到震驚。”

上一篇:老照片中的民國美女:江芳苓、于鳳至、夏夢,阮玲玉等
下一篇:明朝時火器就已經投入戰爭,為什麼到了清朝反而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