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大唐非著名詩人軼事7則:牛人如何一句話噎死皇帝

文/唐俑

01

吳筠,陝西華陰人,通經義,文辭很優美。

去考進士,結果名落孫山,而他並沒有屢敗屢戰的精神,估計也不想折騰,就跑到南陽倚帝山,隱居為道士。

隱都隱了,也不知他的大名是如何傳到大老闆耳朵裡的。

唐玄宗便派人,把他召到京師,和他擺龍門陣。

他所說的,大老闆都願意聽,聽了還很高興,就給了他一個待詔翰林的工作,負責起草詔令,就政事發表意見和建議。

工作之餘,吳老師熱衷於著書立說,把他寫的《玄綱》三篇,獻給唐玄宗。

老大想起他當過道士,便向他問道(唐朝不少皇帝,包括唐太宗,都有過得道昇天的夢想,他們的死,也都與吃丹藥有關)。

吳老師說:要想得道,就讀五千字的《老子》吧,不要讀別的書,別的書,都是浪費紙張。

唐玄宗接著問神仙冶煉之術,也就是所謂的煉丹術。

看來這位老大,也信什麼狗屁長生不老。

可是那玩意兒純粹是扯淡,怎麼能信呢?

吳筠說,這是鄉野之人乾的事情,不適合您老人家這種身份的人。

大老闆向一個“小小的”待詔翰林問道,讓一個人很不爽。

那人可不是一般人,是唐玄宗身邊的大紅人,有“千古賢宦第一人”之稱的大宦官高力士,也就是傳說中李白叫他給他脫靴的那位。

和吳老師一樣,高力士也是有信仰的,只不過他不通道,而是信佛。

大老闆向吳筠問道而不來向他問佛,搞得他很不爽,便忍不住在唐玄宗面前,說了幾句吳筠的不是。

高力士不爽,吳老師更不爽,你是老大身邊的紅人,難道老子不是?

吳筠便利用手中的筆,在多篇文章中,對佛家進行“深詆”。

好在,他對佛家的詆譭,並未給自己帶來嚴重後果。

後來他預感到天下將亂,請求放他回嵩山,苦求了幾次,才如願以償,唐玄宗又下詔,用公款為他修了個道觀。

結局還算不錯。

筠,字貞節,華陰人。通經義,美文辭。舉進士不中,隱居南陽倚帝山為道士。天寶中,玄宗遣使召至京師,與語甚悅,敕待詔翰林。獻《玄綱》三篇。帝問道,對曰:“深於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餘徒費紙札耳。”復問神仙治煉之術,曰:“此野人之事,積歲月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筠每陳設名教世務,帝重之…高力士素奉佛,嘗短筠於上前。筠故多著賦文,深詆釋氏,頗為通人所譏雲。後知天下將亂,苦求還嵩山,詔為立道觀。

02

盧鴻,博學,既會寫詩,還會書法(善八分書),且能畫山水樹石,但他很早,就到嵩山隱居去了。

這樣的才子,想低調都不行,反正他的大名同樣被唐玄宗知道了。

唐玄宗備了禮物,派人請他出來做官。

請了多次,他都沒給面子。

盧鴻不出來,老大就直接給他下了一道詔書,說了一些很不客氣的話,把人家逼來見他。

人倒是來了,可盧鴻在東都謁見大老闆時,拜都不拜一哈。

這也太沒禮貌了!

在一旁當陪襯的宰相懵逼了,問盧老師這是何故,站在你面前的,可是大老闆哦。

盧老師回答說:

禮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見帝。

意思是,要啥子禮哦,只要有忠信就行了嘛。

不拜就不拜吧,唐玄宗也不計較,把他召到內殿,請他喝酒,拜他為諫議大夫。

老大你這就沒意思了,我來見你,是給你面子,你怎麼能得寸進尺,叫我做官呢?

不行不行,絕對不行,做了你的官,我還隱居不隱居了!

盧老師固辭。

唐玄宗無可奈何地說,算了算了,你不想做官,我也不勉強,反正也留不住你,你想回嵩山,隨時都可以給我爬!

盧老師的固執,氣得唐玄宗沒脾氣,在心裡發誓:從此以後我要是再管你,我特麼就手板心煎豆腐給你吃!

儘管如此,盧鴻臨走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管了,除了賜給他隱居服,還吩咐有關部門,用公款給他在嵩山蓋個草堂。

回到嵩山,盧鴻用那筆公款廣置精舍,招了五百多學生。

這說明那筆公款數目不小,而不僅僅只能蓋個草堂。

盧老師死後,唐玄宗又第一時間得到訊息,下詔賜萬錢為他辦後事。

這說明盧老師在嵩山,一天隱居的日子也沒過過,因為他隨時都被大老闆關注著。

想必盧老師心裡的滋味,與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差不多。

鴻遂至東都,謁見不拜,宰相問狀,答曰:“禮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見帝。”召升內殿,置酒。拜諫議大夫,固辭,復下詔許還山。將行,賜隱居服,官營草堂。鴻到山中,廣精舍,従學者五百人。及卒,詔賜萬錢營葬。

03

崔國輔,山陰人,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

崔國輔做官,最初從縣令做起,最後做到禮部郎中。

天有不測風雲。

天寶十一年,御史大夫、京兆尹王鉷之弟王焊(戶部郎中)等人謀反,崔國輔竟因系王鉷近親而被連坐,貶為竟陵(位於湖北天門)司馬。

在竟陵,他遇到處士陸羽,也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茶聖”。

所謂處士,是指有德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

按照這個“標準”,陸羽其實不應該算處士,因為他並非不願做官,而是因為相貌醜陋,又是個結巴,縱使才華蓋世(陸羽也是個詩人),官場也不要他。

不管啥情況吧,反正他遇到陸羽,就像遇到了知音。

陸羽遇到他,也是一樣的感覺,所以兩人才玩得到一起,並且一玩就是三年,成為形影不離的摯友。

三年當中,除了吟詩作對,他們謔笑永日,一起品茗的節目,自然也是不時上演,心裡同樣很苦的兩人,混起日子來,才沒那麼苦…

初至竟陵,與處士陸鴻漸遊,三歲,交情至厚,謔笑永日。又相與較定茶水之品。臨別謂羽曰:“予有襄陽太守李憕所遺白驢、烏犎牛各一頭,及盧黃門所遺文槐書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贈…”

04

張志和,浙江金華人。

初名龜齡,皇上一個詔令,叫他把名字改了。

最高領導叫他改名的原因,大概是“老子是萬歲,你叫龜齡,你想和老子平起平坐嗎”!

十六歲明經科及第後,張志和得到唐肅宗接見,一番交談,大老闆對他很是欣賞,命待詔翰林,負責起草詔書。

但沒幹多久,他就因親喪辭職,此後不再出來做官,浪跡江湖。

在江湖上呆久了,他的性格,更加無拘無束,自稱“煙波釣徒”,還撰寫了兩卷《玄真子》。

他哥怕他遁世,便在離鬧市不遠,也就是越州城東,給他建了座房子,叫他到那裡去住。

雖然只是茅屋數間,但有花草環繞,有小溪流過,看起來很不錯。

張志和經常帶上豹皮做的席子,腳穿棕鞋,沿溪垂釣。

但只不過看起來是在垂釣,他志不在魚,也很少釣到過魚,因為他從不投餌。

人家這是在模仿姜太公。

這樣的行為藝術,對成名確實很有幫助,於是,觀察使陳少遊很快就知道了,多次去問候。

然後,皇帝也知道了。

與陳觀察使相比,皇帝的問候,就實惠多了,賜了他一個奴,又賜了他一個婢,張志和把他們配為兩口子,一個叫漁童,一個叫樵青。

他和“茶聖”陸羽,還當過顏真卿的食客。

顏真卿初任湖州刺史的時候,張志和坐船去拜訪他,顏老師見他的船很破舊,說不定哪天,坐著坐著就沉了,便想給他找個固定的住的地方,想把他這個水上人,變成岸上人。

張志和婉拒:感謝顏老師好意,但我習慣了以船為家,東飄西蕩,往來於江湖之中,這樣才爽啊!

然後他跳上他的破船,喊著“江湖號子”,逐漸消失在,茫茫江霧之中。。。

觀察使陳少遊頻往候問。帝嘗賜奴、婢各一人,志和配為夫婦,號漁童、樵青。與陸羽嘗為顏平原食客。平原初來刺湖州,志和造謁,顏請以舟敝,欲為更之,曰:“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足矣。”善畫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就,曲盡天真。自撰《漁歌》,便復畫之。興趣高遠,人不能及。憲宗聞之,詔寫真求訪,並其歌詩,不能致。後傳一旦忽乘雲鶴而去。

05

元結,河南人。

元同學少時放蕩不羈,是個小混混,二十歲才改掉之前的毛病,發奮讀書,天寶十三年考中進士。

官兒還沒當多久呢,就遇到天下大亂(安史之亂),他只好沉浮人間,到江南避亂。

後來遇到詩人蘇源明,蘇源明推薦給唐肅宗,被授右金吾兵曹,又累遷御史。

再後來,又成為來瑱(開府儀同三司、行兵部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山南東道節度觀察處置等使、上柱國、潁國公)府上的幕僚。

但是後來,他又走上避亂之路,這一次,是到商於山隱居,人們稱他為“元子”。

從此以後,他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得到一個外號,他的外號有好多,他的人生就有多顛沛流離,有多顛沛流離,就有多苦逼。

很快,他就在商於山呆不下去了,只好再度逃難,逃入猗玗洞,於是,他又有了一個,“猗玗子”的外號。

猗玗洞又叫“飛雲洞”,位於湖北黃石的獅子山,該山“層巒嶙峋,奇峰峭拔,林木蔥鬱,曲徑幽遠”,猗玗洞又位於山東面的陡壁之間,洞又分上、中、下三窟,嵌巖面江,幽深奇幻,是個避難的好地方。

實際上,在猗玗洞避難期間,元老師得到的外號,可不止一個,有的人叫他“浪士”,一些打魚的漁夫,叫他“聱叟”。

所謂聱叟,意思是年高德重隱居不仕的老頭子。

一些酒徒,則叫他“漫叟”,意思是為人放縱、無拘無束的老頭子。

由此看來,那時候的元老師,已經不再年輕了。

唐代宗時,安史之亂平定,局勢穩定,元老師還出來做過官。。。

始隱商於山中,稱“元子”。逃難入猗玗洞,稱“猗玗子”。或稱浪士,漁者或稱聱叟,酒徒呼“漫叟”。及為官,呼漫郎。皆以命所著。

06

古代有兩個蘇渙,一個是唐朝的蘇渙,一個是北宋的蘇渙,後一個蘇渙,是蘇東坡的伯父。

這裡要講的,是唐朝的蘇渙。

巧的是,這個蘇渙,也是四川眉山人,和蘇東坡那一家子,是一個地方的。

這個蘇渙,生卒年均不詳,唐代宗廣德二年楊棲梧榜進士。

這位蘇同學,又是一個浪子回頭的典型,是可以拿來勵志的。

少年時期,蘇渙是個強盜(也有人說他是殺富濟貧的俠士),經常攔路搶劫做生意的,巴蜀商人苦他很久了,稱他為“白蹠”。

後來,他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是什麼好事,便痛改前非,刻苦求學。

後來他就考上了進士,寫詩也小有名氣,累遷侍御史,再後來,又被湖南崔瓘中丞闢為從事。

大曆五年,兵馬使臧玠叛亂,殺了崔瓘。

崔瓘被害後,蘇渙的腦子就像被驢踢傻了,逃到交、廣的他,竟然煽動循州(今惠州)刺史哥舒晃(名將哥舒翰之子)謀反。

而哥舒晃那個傻叉,竟然聽進去了,殺了嶺南節度使後,真的起兵造反,與中央分庭抗禮。

大曆十年,唐代宗任命路嗣恭為嶺南節度使,平定了這次叛亂,殺了哥舒晃,蘇渙自然沒有好下場。

值得一提的是,大詩人杜甫晚年流落到湖南,認識了蘇渙,兩人一見如故,杜甫還有過贈答之詩。

對於蘇渙的詩,杜甫還有過這樣的讚語:

“殷殷留金石聲”,還稱他“才力素壯,辭句動人”,“突過黃初詩”。

“黃初”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年號,杜甫這麼說,意思是蘇渙的詩,比曹丕寫得還好。

由此可知,他們兩人的交情,不是一般的好,決不是泛泛之交。

這樣的交情,足以使杜甫受到牽連,而跟著他倒黴。

只不過五年前,杜甫就窮死在長沙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了。

渙,廣德二年楊棲梧榜進士。本不平者,往來剽盜,善用白弩,巴賨商人苦之,稱曰“白蹠”。後自知非,折節従學,遂成名。累遷侍御史。湖南崔中丞瓘闢為従事。瓘遇害,繼走交、廣,扇動哥舒晃跋扈,如蛟龍見血,本質彰矣。居無何,伏誅。

07

沈千運,吳興人。

沈老師氣格高估,士人都很敬慕他,尊稱他為“沈四山人”。

沈老師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大概是取了個“千運”的名字,因為他的命運,和他的名字正好相反。

當然了,你也可以說那也是走運,只不過走的是黴運。

他的黴運,從天寶年間就開始走起。

那些年他屆屆參加科考,一直考到牙齒落了,背也駝了,也沒考上個舉人啥的。

後來他沒興趣再考,在襄陽、鄧城之間“遊蕩”,低三下四地到處干謁名公。

也不知有沒有名公理他,反正一直沒人為他開個後門,給他找個工作啥的。

他便繼續“遊蕩”,來到濮水之濱,依舊懷才不遇、落魄潦倒,便寫詩吐槽——說好的聖朝優賢良,草澤無遺族呢?

言下之意,我這個賢良,怎麼沒人來優?

不過他很快就想通了,人生各有命,有人命好,有人命不好,他的命就屬於後者,都五十了仍無寸祿,這輩子估計就這樣了,沒希望了,只能被人嫌棄,招人怨恨毀謗,再怎麼折騰,也沒卵用了。

沈老師失去了進取之心,再也不想去奔什麼前程了。

於是他就回家了。

回家後,有陋舍棲身,有薄田度日,有兒稼女織,吃了飯躺在床上,發發今古之幽思,也特麼不錯嘛!

回到山裡的日子,簡直神仙也不能比,想喝酒了,有白雲來勸酒,想睡覺了,有明月相伴,想睡在哪裡,就睡在哪裡,整個世界,彷彿一輛空蕩蕩的列車,而你是那唯一的乘客…

後來,唐肅宗終於知道了他,準備讓人帶上禮物,把他徵召到朝廷來,他卻沒活到那一天。

其時多艱,自知屯蹇,遂浩然有歸歟之志…遂釋志,還山中別業。嘗曰:“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有薄田園,兒稼女織,偃仰今古,自足此生。誰能作小吏,走風塵下乎?”高適賦《還山吟》贈行曰:“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間偃仰無不至。石泉淙淙若風雨,桂花松子常滿地。賣藥囊中應有錢,還山服藥又長年。白雲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眠時憶同醒時意,夢魂可以相周旋。”肅宗議備禮徵致,會卒而罷。

上一篇:文史雜談:民國時期四川為何多土匪?
下一篇:為何龍且一死,項羽就知道輸了?其實范增走的時候就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