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曹操割發代首是狡詐還是擔當,其實很簡單,那只是他真性情的流露

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十分有名。這個故事說的是他率軍出征的時候,為了保護麥子,他專門下達命令,如果踐踏麥田者處死。命令下達後,曹軍的騎士都下馬,用手扶著麥子而行。可是曹操的坐騎卻發生了意外,踐踏了麥田。曹操為了執行自己的軍令,親自用劍割斷自己的頭髮抵罪。對於曹操的這個舉動,後人有兩個截然相反的看法,至今還爭論不休。

一、奸詐的曹操。

在《三國演義》和《曹瞞傳》中,都收錄了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而且他們對這件事的評價也是一致的,那就是曹操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是一種避重就輕,愚弄下層人員的舉動。這樣的舉動充分表現出了他奸詐的一面。

曹操下的軍令是如果踩壞了麥子就要處死,可是當曹操自己犯了軍令,卻沒有執行軍令,而是改成了割去頭髮。而且頭髮割掉還可以重新長回來,對曹操不疼不癢。這樣,割去頭髮和處死兩者孰輕孰重,大家當然明白。可是曹操作為一軍之首,別人即使有意見也沒人敢提出來。

實際上,曹操是用他所擁有的權力來搞特殊。曹操明明可以不去接受懲罰,可是為了維護他自己的權威,搞出了這個割發代首的把戲。從表面上來看,似乎曹操也接受了懲罰。可是從懲罰程度來看就大相徑庭了。同樣是違反軍令,他人就要處死,曹操自己則只是輕鬆地割去頭髮就可以了。因此,曹操的這出割發代首的行徑,純粹是一出鬧劇。

由此事類推,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曹操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打著公平公正的旗號。可是這種公平公正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在對待他人犯罪的時候,曹操是嚴格執法的,可是如果自己觸犯了法律則要想方設法擺脫懲罰。那麼,在曹操表面上公平的統治下,實際上是沒有公平可言的。

可是曹操恰恰還要用各種理由來粉飾自己的公正。他用割發代首的把戲來愚弄下級,讓部下對自己感到佩服。曹操用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去推行自己的命令,充分顯露出他性格中狡詐的一面。

二、勇於擔當的曹操。

不過對曹操此舉持讚賞意見的人們認為,曹操此舉是一種勇於擔當的行為。這是因為,在古代割去頭髮並不是像我們現代人想象的那樣,是一種無關緊要的懲罰。在古代的時候,這種懲罰是一種比較嚴厲的懲罰,在當時的法律裡被稱為髡刑。

髡刑的意思是將罪犯的鬚髮剃除。在中國古代的觀念裡,認為人之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一個人只有犯下了罪行,才會被剃除鬚髮。髡刑更大的懲罰作用是對罪犯精神上的折磨,它是對罪犯的一種公開的侮辱,讓他難以承受。在當時的劉備的部下彭羕就曾經遭受過這樣的刑罰。

因此,曹操割發的行動,實際上是自己對自己實施了髡刑。這種刑罰雖然比處死要輕,可是也屬於一種較嚴厲的懲罰。這種懲罰對於生者的侮辱甚至超過了死。以曹操所處的地位,接受這種帶有侮辱性的懲罰,這種事在三國時期是絕無僅有的。

以曹操的地位,主簿也主動說他可以免除刑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按照主簿的意見,對自己就坡下驢,不予以懲罰,他人是不可能對他公開進行指責的。就算是對他的行為暗中表示不滿,也瞞不過曹操的耳目,很多人就是這樣遭到了曹操的懲罰。因此,曹操的這種行為,完全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是他個人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的行為。

三、真實的曹操。

不過,我們在爭論曹操割發代首的行為,是表現了他的奸詐,還是表現了他的勇於擔當的時候,對於曹操本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很可能曹操在當時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所想的只是如何妥善地處理這個突發的事件。

曹操下達保護麥子的命令,是因為當時出現了糧荒,大批的軍事勢力都因為沒有糧草自己散去。曹操在和呂布等勢力交戰的時候,也出現過因為缺糧而撤退的情況。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曹操必須要保護自己勢力的農業生產,這是關係到曹操生死存亡的問題。

不過曹操下達的這個命令是過於嚴苛了。麥子和人命相比,肯定不成比例。曹操下達這樣的命令,就是怕手下人沒有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對他們有個警示作用。誰知道弄巧成拙,曹操自己觸犯了自己的法令,一時間把曹操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如果按照法令執行,曹操自己殺死自己,這是大家都明白不可能的事。可是如果曹操不懲罰自己,他頒佈的法令就沒有人會繼續執行,接下來會危及曹操政權的基礎,讓他的勢力走向滅亡。曹操心中對此十分清楚,他才會將主簿叫來,一起配合解決這個難題。

首先由主簿出面,用刑不上大夫的理由,為曹操開脫。這樣曹操就有了迴旋的餘地,來為自己下一步行動做鋪墊。曹操自然不會同意主簿的意見,他大義凜然地要對自己實施刑罰。這時他身邊的部下也會出面求情,因為這些部下都是跟隨曹操多年的親信,他們心裡知道,如果失去了曹操,他們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再提出用割發代首的辦法解決問題,大家也就皆大歡喜了。曹操選擇割發也是經過考慮的,髡刑對身體的傷害小,可是彰顯意義要大得多。曹操作為一軍統帥,接受這種帶有無人性質的刑罰,會給全軍將士帶來心理上的震撼。曹操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全軍,如果有人膽敢再違反法令,他沒有曹操那樣的身份地位,等待他的只會是嚴懲。

這樣,曹操採取割發代首的辦法,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並且還維護了法令的執行,得到了皆大歡喜的結果。從對這個事件處理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曹操高超的政治手腕,還有他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一切並不是曹操刻意的表現,而是出於他真情自然地流露。他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想到的是如何去處理問題,並沒有去考慮其他。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真實的個性。那就是不管他人如何評價自己,自己要的只是處理問題後的效果。在這個問題處理之後,曹軍將士人人肅然,在經過麥田的時候都用手扶著麥子而過,沒有一個人膽敢把法令當作兒戲。正是有了這種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曹軍才會保有堅強的戰鬥力,橫掃北方各路諸侯。

結語:

曹操割發代首是他的奸詐,還是他的勇於擔當,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重要。從曹操的立場來說,他以這種方式來處理這個難題,是他天性流露,並沒有想到其他。當時曹操下達的嚴苛的法令,卻被自己違犯,如果這個難題不能妥善解決,對實力還很弱小的曹操來說,很可能會帶來滅頂之災。

曹操用對自己實現髡刑的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看相對身體傷害小,但是對個人的侮辱性大。曹操用這種方式維護了法令的尊嚴,也給了部下以警示。此事傳開之後,整個曹營上下都受到了教育,再也沒有人膽敢違反法令。曹操既解決了難題,又得到了想要的效果,自然皆大歡喜。只要目的達到了,曹操是根本不會理睬他人的非議的。

上一篇:公主流落民間成為奴,伺候富家千金,回宮後開始謀劃大計
下一篇:明朝無所不能的錦衣衛,為何在一夜之間被人團滅?連皇帝都沒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