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歷史上兩個功高震主的名將,郭子儀上榜,結局都是善終

功高震主這個詞是帝王們自己想象出來的。皇權資源太有限了,權力又太大了,又是靠武力打出來的。因此,被皇帝視為威脅其皇位的人,都是功高震主的物件,尤其是那些大權在握的重臣。

為了不讓皇帝忌憚,一些明智的重臣會在恰到好處時選擇功成身退,這樣一來不僅能留住自己的命,並且還能保留自己的名聲。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重臣都捨得放下權力,過分的權利只會引起無盡的貪念,最終給自己引來災難。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歷史中功高震主而又功成身退的大將。

1。王翦

起初對王翦我也並不知曉此人的本領,直到看了《大秦賦》這部影視劇後才對王翦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王翦是戰國時期秦國傑出將領,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可以說秦始皇統一天下王翦功勞第一,因為東方六國有五國是王翦父子給滅的。

對王翦印象最深的還是攻打楚國,並且在滅楚這件事情上王翦表現出了極高的政治智商。

最開始攻打楚國的人選是秦王的寵臣李信,李信信誓旦旦的說只要二十萬人馬就能踏平楚國。這李信也算有本事,本來計劃進行得很順利,與大秦宰相羋啟裡應外合,一舉功下楚國。但羋啟卻半路叛楚,結果導致李信大敗。

此時的王翦因秦王欲廢分封之事在家置氣,但看遍秦朝上下,有能力功下楚國的也只有王翦。

王翦被啟用後張口就問秦始皇要兵六十萬。要知道六十萬基本上是秦國的所有兵力。秦始皇權衡再三決定發兵六十萬交給王翦,但是王翦的高超的政治智商在此時發揮出來了。

他接過兵權的時候問秦始皇要了很多好處,尤其是一座好宅子。秦始皇對王翦的要求全部應允。王翦得到秦始皇答應才安心的掛帥伐楚去了。

王翦凱旋歸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把兵權還給秦始皇,秦始皇猛誇他有本事功勞大,王翦絲毫不驕傲,只說這是陛下英明神武,將士們肯賣命,不說自己有多大功勞。

王翦立下赫赫戰功,替秦始皇打下了半壁江山並且最後還得到了善終。

試想六十萬大軍在手上,哪位君主不忌憚,而且兩父子滅了五國,何等的功高震主。但王翦處理方式就是讓我打誰就打誰,打完了就交出兵權,而且還表現出來貪財,向秦始皇證明自己沒野心,只想安安心心養老。不該過問的事情絕不說話,所以秦始皇對他是十分放心的。

2。郭子儀

郭子儀是個妥妥的官二代,其父親是唐玄宗時期的壽州刺史,早年的郭子儀曾參加過武舉,到了天寶年間便已升任正三品官員,但名氣並不是很大。

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安史之亂對於大唐來說是個災難,但對於郭子儀來說,卻是個揚名立萬的機會。

郭子儀臨危受命,在安史之亂中打出了威名,救李唐王朝於水火當中,因此得到了唐皇的重用,才得以一步步顯赫,最終官至太尉兼中書令,得三代唐皇器重,唐德宗甚至稱其為“尚父”。

要知道,在古代,能讓皇帝稱“尚父”的人一般都是威望極高,權傾朝野之人,比如蜀漢的諸葛亮,由此可見郭子儀當時的地位之高。

郭子儀能善終也是有原因的。他有一個習慣,每次打完勝仗以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邀功請賞,而是先把虎符送到皇帝跟前,好讓皇帝放心,表明這軍隊還在皇帝手裡。

郭子儀屬實精明,他這樣做很好的打消了唐朝皇帝對自己的猜忌,這也是他榮寵一生,安享晚年的重要原因。

結語:

王翦跟郭子儀之所以能安享晚年,歸根結底在於他們智而善謀,不居功自傲,依能低調做人,因此在強主權臣中,遊刃有餘,始得善終,可為後世鑑。

上一篇:郭松齡和姜登選有什麼恩怨?為何一定要殺掉他?親歷者是這樣講的
下一篇:明穆宗朱載《明史·諸王傳》有書記錄到:明穆宗四子的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