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怎麼沒有算到自己的結局?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學家,元至順年間,劉伯溫考中了進士。後來受禮聘到朱元璋帳下,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劉伯溫的名氣很大,甚至超過了宰相李善長。相傳此人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謀臣,料事如神,文韜武略,滿腹經綸,不僅幫明太祖打下了江山,還幫朱棣建了北京城,還是十三陵、山海關、天津的修建者,而且他還通陰陽,甚至懂得運用超自然力量。

劉伯溫畫像(圖源於網路)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人才,在明朝建立後,只封了個伯爵,位居功臣36位,而且最後的下場也不圓滿,相傳,晚年臥病的他是被另一位大臣胡惟庸下藥害死的,據說還是朱元璋默許的。這就讓人不禁讓人疑惑了:劉伯溫的功勞這麼大,竟然只封了個伯爵,為什麼對他這麼不公平呢?他神機妙算,又足智多謀,怎會任人宰割,讓人給毒死呢?我們來深入歷史,剖析原因,瞭解真相。

劉伯溫(圖源於網路)

一、劉伯溫功勳並不顯著

首先,劉伯溫跟隨朱元璋的時間比較晚,朱元璋禮聘劉伯溫時,朱元璋已是大帥了,有自己的根據地和一方勢力,這時朱元璋帳下也有像李善長這樣的謀士,相比這下,劉伯溫的加入只是為了添磚加瓦,讓他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相比之下,朱元璋更加倚重和感激李善長。李善長是最早跟隨朱元璋的一批人,在朱元璋帳下充當謀士,也算是元老級別的人物。後來又有楊憲、胡惟庸等一批青年俊才,聰明能幹,朱元璋帳下的文臣武將也越來越多,相比之下,劉伯溫的功勞就不那麼顯眼了。其次,劉伯溫做朱元璋的隨軍參謀時,其中還有半年多是回家守孝,實際上從軍的時間勉強接近兩年,也只是朱元璋眾多隨軍參謀之一,甚至沒有官銜。至於說劉伯溫制定了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的大計,也是牽強的,例如鄱陽湖一戰中,朱元璋曾被敵軍團團包圍在一條指揮船上,如果說劉伯溫真的料事如神,他會令朱元璋遇到這麼大的險境麼?

劉伯溫的古書(圖源於網路)

二、劉伯溫有著文人特有的傲性

劉伯溫有著文人特有的傲性,劉伯溫有才能,但是越有才能的人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恃才傲物,有才能的人大多數就看不起人,看不起開國丞相李善長,李善長沒有考取任何功名利祿,而劉伯溫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尤其是精通象緯之學。他內心甚至還看不起朱元璋,這個沒讀過書的草根皇帝。而這種傲性也讓他無形中數次冒犯了朱元璋,相比劉伯溫,朱元璋還是更喜歡李善長,李善長為人隨和,在朝中和百官關係也很好,威望也很大。

劉伯溫為官(圖源於網路)

三、劉伯溫陷入黨派之爭,無法自拔

朱元璋帳下的文臣武將眾多,而這些人有來自淮西地區的,也有來自浙東地區的。這些人互相分化,形成了兩個黨派即為“淮西黨”和“浙東黨”。而淮西黨是最開始從淮西地區跟隨朱元璋艱苦創業的那一批,這些人以李善長為首;而浙東黨是從浙東地區來的一批文人雅士,這些人以劉伯溫為首。兩個黨派明爭暗鬥,互相爭權奪利。開國後,劉伯溫被授予御史中丞的職位,負責監察各級官員,而劉伯溫又剛正不阿,所以也得罪了不少人。眾所周知,李善長和劉伯溫各培養了兩位學生,分別是:胡惟庸和楊憲。胡惟庸十分怨恨楊憲,便暗中收集楊憲治理揚州的罪證,表面上表現得十分順從,讓楊憲十分得意,等楊憲露了馬腳,胡惟庸將老案底一舉揭發,朱元璋雷霆大怒,處死了楊憲。由於楊憲是劉伯溫的學生,胡惟庸自然也將這種恨意帶到了劉伯溫的身上。在朱元璋當大帥時,劉伯溫就已感受到朱元璋城府之深、心狠手辣,所以一直謀劃著等以後找個機會歸隱,明哲保身。好不容易楊憲被處死,劉伯溫可以藉機請罪請求剝奪官職貶為庶人,自己可以安安心心歸隱,結果胡惟庸背後添油加醋,說劉伯溫可能會回青田暗中拉幫結派,朱元璋就有些後悔,於是在劉伯溫回老家後每天賞賜,逼迫劉伯溫回京,自此,徹底斷了劉伯溫的歸隱夢。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與劉伯溫素有嫌隙的胡惟庸趁機來探望,並帶了一副藥,並藉著皇帝的名義要求劉伯溫服下,劉伯溫自知時日無多,便含淚煎藥服下。不久後病逝,葬於浙江故里。諷刺的是,由於明代開國功臣後來紛紛被朱元璋打成了逆黨,以至於後世實在找不到什麼典型人物可以吹捧,於是朱棣登基後,劉伯溫又逐漸被明朝樹為了“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這恐怕任誰也沒有想到的了。

劉伯溫文采很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和文章,供後人傳頌。民間也有許多關於劉伯溫的傳說,只是無從考證罷了。

—The End—

每日更新,只為了你的賞閱。

感謝你的關注、點贊和評論。

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必刪。

上一篇:關羽的真正死因,不是吳國人的錯,而是諸葛亮的錯
下一篇:《甄嬛傳》中,“封皇后為皇后”究竟有何深意?4點看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