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文究竟有多美,你從國人取名可知一二

人之取名,用來正體,意在表德。按照《禮記·內則》之說,子生三月,妻以子見於父,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予好名。”

堯舜上古之取名,崇尚名以記事,皆可望名知義。《禮》月令中有云:“自少皐以上,天子之號以其德,百官之號以其徵;自顓頊以來,天子之號以其地,百官之號以其事。命名以其德、其徵、其地、其事,都能望名知義。”

炎帝,太陽也,以火德王,故稱炎;黃帝,以土德王,土色黃,故稱黃帝。伏羲居於東方,也稱太吳氏;神農居於烈山,也稱烈山氏。傳說中的“王天下”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望其名即可知其架木為巢,鑽燧取火,力田事農的故事,這些都是以其事記其名的代表。

殷商時代之取名以“天干地支”為特徵。《史記 殷本紀》所記載殷商時代帝王的名稱差不多都包含著天干十字中的一字。如成湯以前的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等雖未稱王,但已有此習慣;成湯名天乙,其後歷代商王從外丙至帝辛,莫不如是。帝王之外,臣民用天干命名的也有,《尚書 高宗肜日》中記載了一位祖己,給高宗武丁講了一篇大道理。講者和聽者兩個人,名字都有天干之字,即“己”和“丁”。

武丁是商王,而祖己不是,也用天干為名。在殷商的青銅器上,銘文中有很多用天干命名的人名,金石學家就用這人名作為器物的主名,如父辛鼎、父癸彝、父丁爵、庚斛、弓父庚卣、豕形父已爵、虎父丁爵、龜父丙鼎民,等等。用天干命名反映了怎樣的一種文化心理?《白虎通 姓名》雲:“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質,故直以生日名子也。”又云:“何以用甲乙為名……不以子醜何?曰:甲乙者,幹也;子醜者,枝也。幹為本,本質,故以甲乙為名也。”

春秋戰國時期之取名,講究“五法六規”。《左傳 桓公六年》記載著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意思是: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託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起名;並且提出六不:“不以國,以國則廢名;不以官,以官則廢職;不以山川,以山川則廢主;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以畜牧則廢祀;不以器幣,以器幣則廢禮。” 來起名。

有人慾改名換姓,多是避仇,然亦有無所為而變者。范蠡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第五倫客河東,自稱王伯齊。受文字助詞的影響,先秦人名在書寫和稱謂時,往往加入“不”的語氣助詞,如宓不齊、韓不信、申不害、呂不韋、高不識、梁不疑等。名中“不”字並無含義,只是為了古文書寫講究上下行文美觀和誦讀上口。

三國時期之取名喜用單名。湖南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記載了當時長沙郡民的起名風俗習慣:吏民有單字叫“客”的起名特點;有將兩姓合併起名的習俗;以動物起名或以“野”、“奴”、“黑”等賤字起名的現象;有以錢、布、糧等字眼來祈求富貴的起名習俗。單名以偏旁為排行,始見於劉琦、劉琮二豚犬,此後應璩、應瑒和衛瓘、衛玠之流,踵而出之。

魏晉南北朝之取名印證了佛道學的推廣。受佛家思想影響,人們起名字也會直接用佛家人物的名字,如喬達摩悉達多、大迦葉、魯悉達、蕭淵藻等。底層民眾中大量以“桃”作為名字,如北齊天寶八年,劉碑造像刻有邑子劉桃棒;東魏武定七年義橋石像碑上刻有陰文,繁桃樹,薛桃,楊桃樹;而各地存留下來的魏晉時期的碑刻文物或者歷史典籍中大量以“桃符”、“桃枝”、“桃棒”作為字號的人物。“之”字作為五斗米道的標幟,記載了當時該道鼎盛時期的狀況。當時的顯閥與士族,無不採用之字為名,甚至父子兄弟數代相襲,不避名諱,如祖沖之上有朔之,下有恆之;顧愷之上有悅之,下有憲之等。

唐代之取名特點是對玉德的追求、勇觀念的喪失、士人求美風尚。唐玄宗李隆基《皇太子諸王改名敕》:“古之名子,必由象類,人道之大,可無慎乎。皇太子鴻及慶王潭以下,往所制名,或亦未當。今以德命,悉宜更之。太子鴻為瑛,慶王潭為琮,忠王浚為璵,棣王洽為炎,鄂王渭為瑤,榮王滉為琬,光王涺為琚,儀王濰為璲,潁王沄為璬,永王澤為璘,壽王清為瑁,延王洇因為玢,盛王沐為琦,濟王溢為環,信王沔為瑝,義王漼為玭,陳王渙為珪,豐王澄為珙,恆王潓為瑱,涼王漎為璿,汴王滔為璥,及惠寧太子惠宣太子之子,皆改從玉。”

這道敇命開頭九句是名字說的語體,簡要說明為何要將二十位王子的名全部由水改從玉。唐武則天以後,由於佛道漸衰,科舉制度得到了發展鞏固,文人學士紛紛趨鶩科場,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就成了一般文人習用的取名之字。

五代時期之取名喜用“彥”字。《尚書·太甲上》雲:“旁求俊彥”。 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五代人多以彥為名”條雲,彥本美名,多以為名,如唐未有宰相徐彥章、左拾遺徐彥樞、供奉官史彥瓊、宦官支彥勳。梁有鐵槍將王彥章、統兵大將謝彥章、節度使滄州盧廷彥、寇彥卿等。五代時期取名還集中在延、繼、承、弘等字,希望能夠延續、保持、繼承、弘揚、傳承家族的某種特質。

宋代之取名常用“老”、“叟”、“翁”字。宋代門第觀念弱化,取名呈現新風尚,如師道、太初、元亨等。同時,恩蔭制度較完善,將相家族子孫都可獲得不錯的職位或待遇,承勳之事有了制度保障,不需在名字裡加以期許。馬敘倫《讀書續記》雲:“宋人自名叟老,可謂創一時之風氣,近時朋友相呼輒聯其字之一曰某老,固有宋顏綠鬢之少年而老之者,夫老者人毛化也。

未老而老之,豈尊之當如是耶?”北宋以後,民間開始修續家譜,為了明世次、分經緯,永保同宗血脈的長存貫通,盛行按字輩譜起名的方法,這種取名的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其特點是:凡是同宗同輩,均用一個固定的字代表一代輩分,一代選用一字,秩序井然,世次整肅。所選的取名字輩,大都是文、武、富、貴、昭、德、慶、祥之類的吉字或“五世其昌” 、“龍鳳呈祥”等吉語。

遼金元時期之取名常用“奴”、“哥”。奴字始義為罪人、賤役,世稱低下人為哥。遼、金、元以遊牧民族進人中原,文化程度淺薄,漢化的人名粗俗,以哥、奴命名乃雅氣;哥、奴在漢人中作乳名以示溺愛。《三史同名錄》中載有諸多的哥、奴為名的有觀音奴、元殊奴、阿奴、乞奴、百家奴、禿哥、斜哥、帖木哥、刺哥等。

金人通曉漢文,能用漢文命名,本名用於內部稱呼,漢名用於詔、令,章、奏,也沿襲漢人避諱習慣。元代漢人多作蒙古名,蒙古族有用夷變夏的野心,對漢人常以賜蒙古名示寵,故漢人頗多模仿蒙古名。如漢人張榮以造舟濟師,太祖賜蒙古名兀速赤,而小名仿蒙古人叫拜帖木耳。

明清兩代,人口日繁,鹹取文名,久則自厭,於是非取極習見之成語,即取不常見之奇字,兩者意皆在於出奇標勝。考漁洋《居易錄》雲:明宗室諸藩生子,例由禮部取名,主者索賄不滿意,輒制惡字與之。如崇禎壬午舉人朱慈僽,字火西,青州衡藩宗室孫,詩文有盛名。僽字,取愁人二字牽合之。

據此,則詭誕之字,大抵為制名索賄之流弊。清代宗室,凡國喪百日內,宗室近支有入房生子者,子生後,追算年月如受孕適在喪期,則命名必加犬字旁,暗示其父母有獸慾,如載漪之漪字,即是一例子。尤可笑者,清嘉、道間綿字輩宗室某將軍,愛好鼻菸壺,有三子,長子名奕鼻,次子名奕煙,三子名奕壺,命名之誕,至斯已極。

“五四”前後,受赫胥黎《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進化論觀點的影響,天擇、競生、競存、意雄等名字大受歡迎。一些作家選用筆名取代名字,成名後以筆名作為真名,直至作古。如曹禺原姓萬,名家寶;魯迅姓周,名樹人等。

新中國成立後之取名錶現時代主題,富有時代性。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建國、衛國、抗美等;大躍進時代的躍進、勝天等;“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衛紅、衛軍、文革等。故鄉有一鄉鎮幹部,子五人,以“共產主義好”命名,依次為子共、子產、子主、子義、子好。老一輩人取名,常帶有“福祿壽喜”、“榮華富貴”等字眼,如世福、有祿、壽喜等。時至今日,網路普及,年輕人自改名為趙一A、王。COm、李@等。在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出生的寶寶,多以奧字入名,如:奧博、奧為、奧雪、奧雅等。這名字折射出不同時代的人文氛圍和價值取向。

當今男性取名常選用表達自強自立,陽剛色彩濃厚的字入名,如:堅、剛、牛、力、山、鈞、柱、勁、舟、春、峰、浩、然、石之類;或選用表達道德品行,彰顯宗族觀念的字入名,如:紹祖、繼祖、顯祖、念祖、孝先、敬先、廣嗣、紹箕、光宗、學忠、連良、寶善、宗仁、學智、克勤、克儉、文信、德茂、尚德等;或選擇表達傳統美德,崇尚優良品質的字入名,如:大華、進喜、運高、壽康、應吉、順達、秉貴、厚福、永生、寶瑞、長勝、志遠、廣才、國樑、立功、家棟等;或選擇表達博學多才,期待人生富足的字入名,如:穎、靈、睿、銳、哲、晰、悟、思、維等。或選用表達平安健康,體現俊美豪邁的字入名,如:安、順、坦、泰、寧、康、和、俊、帥、英、健等。

當今女性取名往往選用溫柔謙恭、委婉禮物、矜持雅緻、美麗善良、端莊賢淑的字入名。或以女性的稱謂為名,如:玉娘、慈姑、八姐、九妹、春妹等;或以女字旁的表示女性柔媚字為名,如:麗媛、瑞娟、克娜、招娣、天嬋、汝嫻、婷、婕等;或以珍寶或女性用用品入名,如:釵、環、翠、釧、金、玉、珏、珍、瑛、珠、寶、繡、珊、綿、琳、瓊、黛、瑤、瑩、瓔等;或以名貴清雅的花草入名,如:梅、蘭、竹、菊、桂、蓉、蓮、芝、萍、芹、薇等;或以表示色彩的字入名,如:燕紅、青霞、叔青、素華、彩雲、甘藍、翠、黛等;或以形容氣味的字入名,如:美惠、掬芬、秀榮、晉芳、瑞芳、秋香、梨華、麗華、美倩、香玉等;或以美麗多彩的自然物入名,如:冰、霞、虹、雨、燕、鸝、蝶、娥、鵑等;或以形容品德及盼望姿容俊美的字入名,如:美惠、鍾惠、淑芳、渭貞、淑蘭、清照、文琴、敏英、智麗、何靜、靜文、雅茹、佳容、秀麗、淑貞等;或以四季喻人起名,如春燕、春娟、子夏、夏風、秋蘭、宛秋、冬梅、冬陽等。

取名從發端到演變,逐漸被賦予宏富內涵,從簡單“代號”嬗變為綜合文化。瑣瑣記此,以見取名必以平易通俗為主;務取常語成言,固使兒孫窘於稱呼。好為怪誕,使人不識,尤非取名傳遠之本義。

上一篇:故宮5點半準時關門,究竟發生了什麼?真有靈異事件嗎?
下一篇:“安史之亂”一年之後安祿山就去世了,為何還能持續7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