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王平為什麼離開強大的曹魏,而投奔弱小的劉備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漢中之戰後,三分天下之勢正式開啟。此時,原本強大的曹魏勢力有所衰退,而人們之前最不看好的劉備卻成為後起之秀,漸入歷史舞臺。在漢中之戰過後,被降服的曹魏士兵和將領也比較多,其中有一員大將,他在加入蜀漢後為其效犬馬之勞,不僅在馬謖失街亭中及時將損失控制在最低,而且還在之後守漢中的時候立下大功。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將成為蜀漢的頂樑柱,王平在蜀漢晚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若想知悉王平投奔蜀漢的由來,便需知道漢中之戰的態勢。王平曾在漢中之戰時隨曹操一起爭奪漢中,而這最後一戰恰恰是曹操的黑歷史之一。在漢中之戰裡,趙雲負責擷取曹操營的糧草,不過由於可帶兵力較少,只能透過智取的方式。結果在營救黃忠的路上被曹操軍發現,趙雲以奇謀躲過了災難,他讓眾將士擊鼓,做出準備進攻的架勢,結果曹操過於謹慎,以為有埋伏,不敢輕易攻打,準備退軍。正在他退兵之時,趙雲又指揮軍隊狠狠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便是趙雲攻破曹軍的計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王平投降於劉備,被劉備任牙門將。此時,誰都不知道,這位平平無奇、大字不識一個的少數民族將領會在蜀漢大營裡闖蕩出一番天地。雖然王平不認識一個字,但是他用功絲毫不懈怠,曾讓會識字的屬下將《史記》一字一句念給他聽。他雖然不會寫字,但是對於古典史實,有獨到而深刻的理解。

他的學習能力不僅體現在讀書上,而且體現在日常打仗上。有一個歇後語讓人非常眼熟,孔明斬馬謖——咬牙忍痛,馬謖失街亭的事情可謂深入人心,由於馬謖不聽諸葛調配,不聽從副將勸告,一意孤行上山防守,結果因失去水源不戰而敗。而在馬謖事件中,王平可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他便是勸告馬謖的副將。

在他多次告誡之下,馬謖仍舊上了山,此時他已經明白,馬謖必敗,於是王平率領手下千軍在山腳下駐紮。果然,馬謖中了張郃之計兵敗。張郃打敗馬謖後,其實曾下山來追擊王平,但是王平用了一招非常熟悉的計謀,化險為夷。這就是趙雲曾在漢中之戰裡用過的,以擊戰鼓的聲音來虛張聲勢,使敵軍誤以為有埋伏不敢貿然攻擊,從而爭取時間逃亡。

可以說,王平是進步神速的將領。建興六年(公元228年),他在街亭一事中,因保住了手下1000多士兵,立了大功,開始被諸葛重用,封將拜侯,追隨諸葛一起北伐。然而,在北伐的夢想未竟之時,諸葛亮就於234年病逝。此時蜀漢其實已經隱隱有敗退的趨勢,劉禪封他為漢中太守,命他去守漢中。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距離諸葛亮去世已經10年,在這10年間,雖然蜀漢與其它兩股勢力相安無事,但其實大家心中都已經有了定論,遲早有一天曹魏會將爪牙伸向漢中。在蔣琬因重病而決定退出漢中時,將大部分的兵都抽調走了,其實當時蜀漢上下基本已將漢中視為必敗之地,而王平作為鎮守在這裡的將軍,手下僅僅三萬兵卒,這簡直就是將他推向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步。

同時,曹魏的曹爽在看到蔣琬都退守二線之後,已成竹在胸,他率領十萬大軍,準備一舉攻破漢中。如果一旦攻破漢中,蜀漢基本就迎來了它的終結。——這些道理王平又怎能不明白。他就算是率領三萬軍戰死在這裡,都不可能撤退。幸運的是,曹爽對於此地的地勢判斷失誤,他的軍隊由於不熟悉此地,結果負責運送糧草計程車兵走了山路最險、最難透過的路線。而在兩軍即將進攻之際,王平再一次用擊鼓的計謀(曹魏的大將似乎都不懂得吸取教訓),曹爽十分猶豫,不敢向前攻打

正在此時,後方的夏侯玄又接到司馬懿的命令,要求立刻退兵。曹爽被自己的政敵司馬懿和前方王平搞得心力交瘁,他的軍隊士氣也大大下降,最後曹爽在對方援軍來臨後慌忙逃竄,漢中就此終於轉危為安。可以說,王平守住漢中,使得蜀漢安全度過了劫難,本來蜀漢在這次戰役中可能就有亡國的風險,然而他這次的成功,又為蜀漢續命。

《三國志·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中曾這樣寫道:前有王句,後有張廖;王指的就是王平。王平雖然在蜀漢晚期時才真正嶄露頭角,但他確實解了蜀漢一時之憂。他同時也是十分有遠見、有抱負的,能夠認清形勢,對魏蜀之勢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雖然蜀漢後來亡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王平在劉備麾下更能夠盡顯其能。

王平出自於三國的歷史時期,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體現。而這部《三國志》描述的是在三國時期的真實歷史事件。其實我們在瞭解三國這段歷史的時候,其印象都來源於《三國演義》,而真實的事情可能會與史料有出入。如果讀完《三國志》,會對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更加深刻地理解。因此如果喜歡這段歷史的話,就點選下方連結購買吧。

上一篇:詩妮娜雙王后夢還沒醒,以王室徽印蹭熱度,蘇提達豈能容她
下一篇:【恕瑞瑪系列】恕瑞瑪,你們的皇帝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