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國歷史上真的很多王朝都殺過功臣?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成功之後立刻對功臣翻臉的,有個專屬的形容詞,叫“兔死狗烹”。但是不同於一般人的印象,真正用過這一手段的皇帝其實並不多,甚至還不到所有王朝開國皇帝的三分之一。這樣的比例能造成如此惡劣的影響,也實在是讓人無語。下面我們不妨按照歷史的主線,來看看到底都有誰用過“兔死狗烹”之法,又是為什麼用的。

皇朝的開端:秦朝,沒有枉殺功臣。

秦朝是中國帝國時代的開始,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王朝。他的建立者秦始皇雖然對百姓十分嚴酷,但是對給自己打天下的那些大將,比如說王翦、王賁、蒙恬、李信等人,甚至是長期獨攬大權的丞相李斯,他都非常寬容,得到天下之後,繼續給他們以信任:王翦、王賁雖然隱退,但是王世子孫王離仍然在軍中服役;李信雖然在秦朝統一後期並不突出,但是也沒有受到過度的懲罰,依然安穩地活著,後來還培養出了一代名將李廣;李斯則一直是處在丞相的位置,一直用自己的思想影響著秦始皇;蒙恬更不用說,手握三十萬長城軍團駐守邊境,寵信更勝從前。所以秦朝雖然頂著一個“暴秦”的稱號,但是卻沒有枉殺過功臣。

漢族的興起:西漢,殺了一部分功臣。

西漢,是“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的來源。他的建立者漢高祖劉邦,在奪取天下不幾年的時間裡就對韓信、彭越兩大功臣下了手,並且逼走了韓王信和燕王盧綰,逼反了淮南王英布,似乎是對功臣大開殺戒。但是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劉邦下手的物件一直是異姓王,而其他功臣,都安然地生活著,甚至被劉邦委以重任。比如說武將有樊噲、周勃、灌英、曹參,文臣有張良、陳平、蕭何。所以說劉邦大殺功臣,是不全面的。他清除異姓王,只是要一個穩固的劉氏江山。

西漢的延續:東漢,沒有枉殺功臣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是當時的頂尖人物,不管是文韜還是武略,在當時沒有能夠超過他的。最著名的昆陽之戰,劉秀敢以絕對劣勢的兵力衝擊敵人,足見其軍事能力之強。在其奪取天下之後,很多追隨他的名將都得到了很好的結果,比如說姚期、馬武等人,不僅得到了官職,還得到了信任,經常可以規勸皇帝。還有一部分功臣家族,比如說名將輩出的耿家,和劉秀關係密切的鄧家,還成了劉秀家的後族,顯貴了一整個時代。到了晚年,劉秀還將自己的功臣們畫成影象,懸掛在洛陽南宮的雲臺之上,被稱為“雲臺二十八將”。可以看出,終劉秀一朝,也從沒有枉殺一個功臣。

合在一起討論:三國、魏晉、南北朝,除了極個別現象,也沒有殺過功臣

三國魏晉南北朝,是東漢之後一段重塑社會結構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傳統的氏族幾乎壟斷了官場,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甚至皇帝,幾乎都出身於世家大族。比如說曹氏、司馬氏,就都是氏族出身的皇帝。所以當時的情況,就是氏族與皇族共治天下,兩者依靠非常緊密。所以,皇帝想殺功臣也沒有這個實力。而北朝的那些遊牧民族政權,則是大部分是家族共治的情況,想殺功臣也不是隨便可以殺的。所以那個時代,功臣還是比較安全的。

進入頂峰的前奏:隋朝,開國皇帝沒有殺大臣,第二代皇帝疑似殺了幾個

隋朝是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大混亂的一個胡化漢人的朝代。他的開國皇帝楊堅是靠政變上的臺,但是登基不久就開始了滅陳朝的統一戰爭,所以手中也有不少名將。其中最突出的是韓擒虎、賀若弼和楊素。這三人中,韓擒虎、賀若弼都是病死的,而楊素則是出將入相,一直是隋朝的頂級高官。終楊堅一朝,他也沒有殺過功臣。只不過在隋煬帝楊廣登基之後,楊素莫名其妙地死了,有傳說是被楊廣所殺。如果此事屬實,楊廣算是殺過功臣。而楊廣的動機,一個是滅口,因為楊素深度參與了楊廣和哥哥楊勇的儲位之爭,掌握了大量的秘密。不殺他,楊廣始終不會放心。而另一個理由,則是楊素才能太過超群,引起了心胸狹窄的楊廣的嫉妒。

帝國時代的頂峰:唐朝,沒有枉殺大臣

唐朝的建立者,名義上是唐高祖李淵,但實際上掃平四夷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眼光毒辣、戰略能力極強的君主。不管是對臣子的瞭解,還是對臣子的控制,他都做到了極致。而且,由於有隋煬帝的前車之鑑,唐太宗做什麼事都會小心翼翼。在對待功臣的問題是,唐太宗學習了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做法,給他們權利和信任,並且非常尊重他們。甚至他也學劉秀弄了一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成為了日後的佳話。唯一例外的是侯君集,他因為謀反而被殺。

氏族徹底瓦解的五代十國:時刻小心大臣謀反

五代十國是歷史上一個極其混亂的年代,短短57年的時間裡,竟然更換了5個朝代,而南方則出現了十個小的割據政權。這一階段中,皇家威信掃地,幾乎所有手握兵權的人都想過一把皇帝癮。所以,一旦新皇帝上位,幾乎第一時間就會處理自己手下的功臣。而功臣們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所以謀反之事時有發生。我們大致的數一下這些人:後梁太祖朱溫,曾經是黃巢手下的起義軍將領,也曾經是唐朝的節度使;後唐明宗李嗣源,是殺死莊宗李存勖的亂兵的旗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是被後唐皇帝李從珂逼反的;後周開國皇帝郭威,也是被後漢的皇帝逼反的。所以這一時代,皇帝和功臣相互猜忌,但是由於每個朝代都太短,所以明面上總給人一種以下克上的感覺。

文人的黃金時代:宋朝,枉殺過岳飛,但也僅限於岳飛

宋朝上承五代亂世,所以皇帝對功臣的處理十分小心。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徹底解決問題,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做法,將武將的兵權收了回來。後來又和宰相趙普一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限制了武將們的領兵能力。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的時代,更是在精神上“重文輕武”,把武將打壓到了沒有尊嚴的地步。但即便是如此,北宋也沒有殺過一個武將,甚至武將戰敗都沒有懲罰。但是例外出現在了南宋之時,宋高宗趙構為了換得與金國的和平,枉殺了大功臣岳飛,造成了千古奇冤。

元朝可以跳過,這是個太過純粹的遊牧民族王朝,一切的情況都和傳統王朝不同,所以咱們暫時不研究。

漢人最後的輝煌:明朝,殺過很多功臣,但是枉殺與否值得商榷。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殺大臣從不手軟的人。血淋漓的明初四大案,總共斬了十萬多顆人頭。但是仔細想想,也能發現朱元璋的無奈。四大案之首的胡惟庸案,起因是由胡惟庸控制的淮西勳貴們越來越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四大案最後的藍玉案,起因則是大將軍藍玉越來越無法無天,甚至能拆毀自己國家的城門。而朱元璋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明朝的新皇帝是年紀輕輕的朱允炆。為了壓制淮西勳貴和軍隊,讓朱允炆能有一個平穩的江山,朱元璋只能出此下策,將功臣宿將屠戮殆盡。當然,其情可原,但是做法確實太過殘忍。而朱元璋的行為後來經過了清朝修史者的刻意加工,變得觸目驚心,讓人覺得似乎皇帝都會對大臣舉起屠刀。

最有一個王朝:清朝,幾乎沒有枉殺過功臣

清朝是一個深度漢化的遊牧民族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在他發展初期,軍中的大將幾乎全是同一部族的。後來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征服中國的力量一下子變成了投降的諸多漢人將領。以當時遊牧民族的民風,他們的統治者沒有對功臣主動壓制過。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鰲拜和三藩。鰲拜是因為在朝堂上驕橫跋扈,而被康熙皇帝“智擒”,而三藩則是因為謀反而被清除的。可是說,這些人也是咎由自取。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對各個王朝開國時期的簡單統計。可以看出,除了五代和明朝,幾乎鮮有其他朝代的君主主動對功臣亮刀子。這可能顛覆了一些人的認知,但是事實確實如此。由此可見,我們的華夏民族是一個比較寬容的民族,並沒有很多人強加過來的所謂“劣根性”。

上一篇:炎炎夏日,怎能少得了一款涼爽健康的空調呢?
下一篇:朱元璋知道西漢時期七國之亂,為什麼還要大封朱姓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