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面對大臣苦苦相逼,為何康熙還是不立太子?帝王心術高深莫測

康熙五十六年,因為前一陣子兩廢太子,皇帝心力憔悴,直接病倒了。這直接導致國家機器停止運轉,所以,大臣們希望康熙另立太子,讓新太子幫助康熙分擔一部分工作,減緩康熙的壓力,好讓龍體早日安康。

康熙病了

但是,無論大臣們再怎麼著急,康熙還是無動於衷。經過前兩次的廢立太子,這次康熙好像鐵了心,不再立太子了。終於,在眾大臣的苦苦相求之下,康熙道出了導致他不願立太子的兩點因素。

一、現規定的太子儀注的規格太高了,幾乎和皇帝平齊,這讓康熙不爽;二、眾大臣立太子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康熙分擔壓力,但這對於康熙來說,就是讓皇上和太子分權,康熙不想和被人分享皇權。這一點,在康熙的起居注中是這樣記載的:

康熙害怕被分權

伊等所奏之事,有何不是之處,但不當奏請分理耳,天下之事,豈可分理乎?

康熙所說的分理,就是分權,和太子分享皇權。

眾大臣聽了康熙的話,覺得皇上的擔心也不無道理。所以,在這次會談結束後,按照康熙的要求,眾大臣參考了歷朝歷代太子儀注的規格,在原有基礎上,將其削減,制定了一套新的太子儀注標準。康熙過目後,大讚。

眾大臣勸康熙立太子

再者,康熙的身體也恢復得差不多,不用太子幫他分擔事務了,這樣他也就沒有了分權的顧慮。康熙的兩點憂慮都解決了,他會“乖乖”立太子了嗎?就當眾大臣以為立太子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時,康熙再一次拒絕立太子。

這次,康熙又“扯”了兩個理由:一、太后駕崩還不到一百天,大喪之時,不宜做立太子的事;二、朕的身體已經無憂,立太子之事可以暫緩。本來是水到渠成的事,為何康熙又變卦了呢?

康熙就是不立太子

因為在康熙看來,未來的太子和皇權的矛盾雖然解決了,但是未來太子和眾阿哥的矛盾還沒有解決。確實,康熙子嗣頗多,成年的阿哥也不少。眾阿哥學識才問,誰都沒有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地步,他們各不相讓,彼此不服。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憂慮,就算宣佈了新的太子,其他阿哥還是不會服氣,到時候還是免不了眾皇子互相爭鬥。康熙不想看到兒子們爾虞我詐,互相攻擊。他想找一個服眾的人選,讓眾阿哥都服氣:這個人做儲君是沒有問題的。

皇十四子胤禵

所以,未來的帝國繼承人必須立大功,有威望,能夠震懾眾阿哥。思路已經擺在面前,精明的康熙腦中已經有了打算。因為,此時西北邊境叛亂已久,若讓合適的人選擔任撫遠大將軍,平定叛亂,他一定可以服眾,一定能坐穩太子之位。

康熙五十七年,皇帝任命皇十四子胤禵為將軍,出兵征討西北。沒錯,康熙鐘意的人選就是老十四胤禵,他想讓胤禵立功,回來做太子,未來繼承大統。只不過,出於維持穩定的目的,康熙沒有明立胤禵為太子,而是以這種形式表明心意。

皇四子胤禛

但人算不如天算,康熙沒能等到胤禵回京,他就先撒手人寰,離開人世了。之後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皇位成為皇四子胤禛的囊中之物,這就有了後來的雍正帝。

歷史葉子有言:立不立太子,並不是一句話的事,它牽扯到好多方面。身為帝王,要考慮的事情千頭萬緒,就像康熙晚年時,儘管眾大臣三番五次勸康熙立太子,他都沒有接納這個意見。這並不是康熙故意和大臣叫板,而是無奈之舉。

帝王心術,也許只有我們常人分析分析再分析後,才能略懂一二吧。

上一篇:道光最欣賞的大臣有四個,為何林則徐被拎了出來,被派去廣州禁菸
下一篇:中國最牛姓氏:出現皇帝66位,統治中國600多年,專家:帝王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