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起跑線》:2017冷門佳片,一部吊打中國同類題材的印度電影

關於教育的公平性,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中國沒有一部影視劇來討論。

寒門難出貴子,下層階級借教育上升到上層階級的通道,越來越窄。

新聞上經常報道:為了搶佔一個好的幼兒園入學資格,家長半夜開始排隊。名校錄取學生,考察的不僅僅是學生,還包括家長,家長的學歷,家長的職業等等。

新聞上層出不窮的訊息;自媒體人,普通網民湧現各種討論的聲音,但是我們的電影呢?

作為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在教育上,中印兩國很相似:中小學的教育,資源向極少數名校傾斜,上層階級不需要爭;中產階級有條件,但是需要盡力去爭;下層階級就靠運氣。

《起跑線》是印度拍攝的,一部關於中產家庭為了孩子教育,各種擇校的經歷。它是一部喜劇片,在喜劇的背後去探討教育公平性這個沉重、深刻的問題。

中產新貴拉吉,是一個服裝店的老闆。正在店裡忙碌的他,接到妻子的電話:他們該去給孩子考察學校了。妻子米圖拿著《指南》雜誌,上面評選出德里5所最好的學校,每所學校各具特色,但相同點都是貴、難進。

拉吉向妻子抱怨,只是上學,為什麼要那麼麻煩,不能選擇他們附近的學校嗎?妻子非常激動地表示,“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在公立學校學不到任何東西,”,“在印度英語不僅是一種語言,代表是一種階級”,“進入階級的最佳途徑,就是進入最好的學校學習。”

他們選定德里排名第一的學校,德里文法學院,並在附近買了房子,他們搬進了富人區,為了給孩子找到同伴,他們邀請鄰居過來做客。

但是,他們仍舊被鄰居各種看不起,米圖找不到願意接納她的朋友圈,上層朋友圈是以孩子所在學校來建立的;女兒因為說印地語,被其他孩子父母排斥孤立。

種種因素,讓米圖更是下定決心,必須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好學校。

學校招生的日子到了,拉吉一大早去學校排隊領申請表,沒有想到隊伍早就排到了很遠。他前面的人說,他早上5點過來排的隊,更前面的人說,早上4點就過來了,一個睡在帳篷裡的人說,他晚上12點就已經開始排隊了,並拿出一個塑膠瓶子裡的尿液,表示自己做了充分的準備。

這個場景,在中國太常見了,孩子入園,少年宮報名,只要沒有做具體限制的地方都會出現這樣現象。

中午,米圖打電話拉吉詢問情況,拉吉還在排隊中,並告訴米圖,就算拿到報名表,也不一定能保證進入學校。一些有門路的人透過走後門直接可以入學,剩下不多的名額,申請的人卻很多,拿到報名表的人,最後也需要透過學校稽核,最後由學校來決定是否錄取。

米圖找到自己曾經在德里文法學校上過學的同學,希望他能提供幫助,讓自己家孩子能被學校錄取。同學表示自己無能為力,但是,幫她推薦了一箇中介機構,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學校的面試。

拉吉夫妻倆帶著孩子來到這個中介機構。機構老師給女兒皮婭安排了一系列課程。米圖看著緊密的課程安排,問老師,孩子吃飯和休息的時間呢?老師痛心表示,別的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過來接受早教了,你們家孩子現在才過來,已經太晚了,哪裡還有時間安排吃飯休息。

老師又對家長提出了培訓的要求,並告訴他們,學校的面試不僅僅針對學生自己,同時也是對家長的面試。

當拉吉夫婦,在充分的準備之後,感覺面試得不錯之後,在長長的錄取名單上,怎麼也找不到皮婭的名字。憤怒的拉吉找到中介老師,質疑中介老師的培訓效果時,中介老師告訴他,皮婭不被錄取,是因為他的階層,因為他只是一個服裝店的老闆。

印度的種姓制度,階層問題已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問題了。在中國現在的教育圈,這種階層的觀念也在隱隱抬頭。在孩子入學申請表上,不僅要求填出父母的學歷,單位,還附加職務一欄;甚至父母的身材體重也作為考察的專案。

寒門難再出貴子,這種認知漸漸被多數人接受。寒門弟子在家庭的教育上就會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差幾個級別,又因為財富、社會活動能力的差距,在公共教育資源上,將差距越拉越大。

印度的政府為了給窮人一些公平,強令學校留出25%的名額給窮人家的孩子。

拉吉走不通上層路線,開始打起了下層配給名額的主意。他們決定,裝扮成窮人,來爭取這個入學資格。透過一番打點,窮人的證明資料都順利獲得,並透過暗箱操作,讓寫有孩子名字的紙條順利地被抽中。

一切本來很順利,沒有想到,這種暗箱操作被人檢舉了,記者們來到學校,追問校長,校長決定審查申請人是否是真正的窮人。拉吉夫婦,不得不裝成窮人,帶著孩子,住進了貧民窟,等著接待來自學校的稽核。

在窮鄰居幫助下,拉吉夫婦成功瞞過學校老師。老師告訴他們,他們透過學校稽核,準備好2萬4盧布。窮人朋友在旁邊大吃一驚,不是免費上學罵?老師告訴他們,上學是免費的,這些是課外活動的錢,比如野營、校慶表演等等。

真正的窮人,就算幸運地被這所名校選中,學費之外額外的花費也不是一個窮人家庭能夠承擔的,離開這樣的學校,是早晚的事情。學校的校長也說出自己的辦學目的,她辦學校是為了有收益的,真的把機會讓給窮人孩子,那她怎麼獲利。

為什麼窮人和那些有錢的中產不能選普通的公立學校?因為大家都選擇好的私立,公立成了窮人孩子上學的地方,沒人在乎,沒有關注,所以學校變得越來越爛。

拉吉本沒有資格去私立學校,他作弊去了好的私立,他朋友的孩子,真正的窮人,卻落選。懷著愧疚的感情,他去了公立學校。

沒有桌椅,孩子們盤腿在地上學習;沒有樂器,一群對藝術充滿嚮往的孩子,用手拍打嘴巴,用腳跺地來製造聲響;廁所骯髒不堪,連基本的衝廁水都沒有。

改造整個公立學校的費用,不過是私立學校裡一個孩子的花費而已。

拉吉輕鬆地簽下一張支票,學校立馬大變樣:房子亮了,廁所幹淨了,桌椅擺上了,學生都可以領到新教材了。

世界上太多的事情都是錦上添花,而缺少雪中送炭。教育資源分配上也如是。

電影的最後,拉吉看到校長追逐名利的真面目後,將孩子轉到公立學校,結局是被美化了,但是也不影響整部片子中對教育現狀的思考。

中國的電影,不乏深刻的討論人性的如《大紅燈籠高高掛》,歷史寫實如《一九四二》,科幻如《流浪地球》,還有更多的中年囧況的《人在囧途》等,但是,大家都息息相關的擇校等影片,還是一個巨大空白。

中國太多方面強過印度,但是在這方面,似乎還需要向人家學習。

上一篇:張萌為半夜三四點還給員工發微信,考慮員工的感受了嗎?
下一篇:內蒙古發掘一古墓,考古發現楊貴妃真容,難怪唐玄宗為她廢棄後宮